理学 >>> 物理学 >>> 理论物理学 声学 热学 光学 电磁学 无线电物理 电子物理学 凝聚态物理学 等离子体物理学 原子分子物理学 原子核物理学 高能物理学 计算物理学 应用物理学 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物理学 教授相关记录1352条 . 查询时间(2.974 秒)
陆昉,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教授,197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1982年研究生毕业于物理系微电子专业并获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至今。1995年获复旦大学凝聚态物理专业理学博士学位。1999年晋升为教授。1986-1988年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做访问学者,1996-1998年在日本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曾任复旦大学物理系系主任、教务处处长、校长助理。2010年4月起任复旦大学副...
刘晓晗,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教授,博士,研究领域为凝聚态的光学性质、光子晶体。主要研究成果有:研究了孔雀羽毛的微结构及其光学特性,发现了孔雀羽毛的光子晶体结构,工作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2005年《Nature》对我们的工作进行了题为《Light as a feather》的重点评述。研制了光子晶体天线,该天线具有工作频率低、尺寸小、高带宽、低损耗等优越性能,具有较强的应用前景,现承担军口课题。率...
刘韡韬,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教授,200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获学士学位,2008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系博士,2008年至2011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系及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博士后站做研究,2011年至今,任复旦大学物理系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非线性光学和凝聚态物理实验,分为以下两个方向1. 表面/界面非线性光学:利用二阶非线性光学技术的特性研究一些常规实验技术较难探测的表、界面体系,如绝...
李晓鹏教授,复旦大学物理徐博士生导师,200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士,2013美国匹兹堡大学物理系博士,2013-2016 美国马里兰大学 JQI Postdoctoral Fellowship,2016-至今复旦大学物理系青年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可控量子体系的多体理论。主要致力于原子分子物理、凝聚态、量子计算与量子信息的交叉研究。近期的研究方向包括奇异量子动力学、量子热化、多体局域化、量...
李世燕教授,2002-2003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博士后,2003-2007加拿大Sherbrooke大学博士后,2007—2013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研究员,2013—至今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教授,2012—至今复旦大学物理系“希德”青年特聘教授,2011—至今上海市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研究领域为凝聚态物理,研究方向为关联电子材料的极低温物理性质,包括各种超导体、量子磁体、拓扑材料等。发表...
季敏标教授,2005北京大学物理系学士,2011美国斯坦福大学物理系博士,2011-2014哈佛大学化学与生物化学博士后,2014-至今复旦大学物理系研究员、教授,研究方向为非线性光谱学和非线性光学显微成像技术。1.利用超快光谱技术研究材料中载流子的非平衡态动力学以及手性分子的表征。2.利用相干拉曼成像技术研究生物和生物医学问题,包括肿瘤的非标记探测和脂类代谢等问题。3.利用非线性光学成像手段来表...
黄吉平教授2003 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博士,2003.9-2004.8 德国马普学会高分子研究所博士后,2004.9-2005.8 德国马普学会高分子研究所洪堡学者,2005.9-至今 复旦大学物理系研究员(2005.9-2007.2)、教授,2009.6-2009.12 美国哈佛大学物理系访问学者,2017 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研究方向为变换热学及其扩展理论(理论热学)、热超构材料及其工程...
高春雷教授,复旦大学物理系博士生导师,德国马普微结构物理研究所博士,2000复旦大学-学士,2003复旦大学-硕士,2006德国马普微结构物理研究所-博士,2007-2009德国马普微结构物理研究所-博士后,2009-2015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系-特别研究员,2015年5月至今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表面磁学。利用自旋极化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各类磁性体系的表面磁结构以及在原子尺度研...
封东来教授,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199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士,199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2001 美国斯坦福大学物理系博士,2001-2004 加拿大British Columbia大学物理和天文系博士后,2002-至今 复旦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浩清”特聘教授,2011-至今 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领域为实验凝聚态物理。用基于同步辐射与激光的能谱和散...
陈焱教授,1989.9-1998.1 南京大学学士、博士,1998.2-2003.9 美国休斯顿大学德州超导中心博士后及Research Associate吗,2003.9-2007.12 香港大学物理系助理教授(研究),2008.1-至今 复旦大学物理系 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高校特聘教授,2014.9-至今 复旦大学物理系 副系主任,研究方向为复杂量子体系中新奇量子态的理论与计算研究,包括非常...
陈唯教授,2001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博士,2003-2006、2008-2009香港科技大学物理系博士后,2006-2008台湾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博士后,2009.9任复旦大学物理系副教授,从事软物质和生物物理的实验研究,研究方向为软凝聚态物理,胶体物理实验,生物物理实验。以上两个研究方向,是用不同的物理体系研究同一类重要问题:信息是如何在个体间传递?这种信息传递的性质或个体间的相互作用如何决...
车静光教授,复旦大学学士、硕士,联邦德国明斯特大学博士,1985年至1988年,中国纺织大学基础部;1993年起复旦大学物理系,博士后,副教授(1996年起),教授(1999年起)。研究方向为固体物理学、计算物理学,新颖自旋电子学材料物性操控的计算机模拟和设计。
蔡群,复旦大学博士,教授,香港科技大学物理系访问学者(1993.10-1995.3;1998.9-11),美国哈佛大学物理系高级访问学者(2001.9-2002.6),美国阿肯色大学物理系访问研究(2004.9-12),研究方向为凝聚态物理,表面物理,曾开展过硅基超薄介质膜的生长和热稳定性研究;进行过金属硅化物纳米体系在硅表面生长和演化研究;目前从事纳米金半接触体系电传输特性研究。已主持完成2项国...
自然界所有守恒定律都建立在基本理论在某些变换下的不变性上。例如,动量守恒源于这样一个事实:无论观察者站在哪里,物理定律都必须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它们在空间平移下是不变的;而能量守恒是因为今天的物理定律应该和昨天一样,即它们在时间平移下是不变的。这些正是最基本科学原理的核心:真实的物理现象和解释不能依赖于观察者对约定、空间位置或时间位置的选择。
孔永红(1971.10—),男,汉族,广东佛山人,民盟盟员,硕士,教授,现任湖南科技学院理学院副院长。主持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1项,湖南省教改项目1项,主要研究方向为自旋电子学,主要致力于“半导体纳米结构中电子自旋输运性质”的理论研究以及“半导体纳米自旋电子器件的计算机模拟”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12篇。获实用新型专利4项。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