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光学 >>> 物理光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物理光学 教授相关记录44条 . 查询时间(3.398 秒)
教育背景:1993-1996日本国长崎大学博士;1985-1988武汉工业大学(现武汉理工大学)硕士;1979-1983武汉工业大学(现武汉理工大学)学士。
金属卤化物钙钛矿LED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在较低电压下能够实现很高的发光亮度,是下一代节能照明的理想之选。目前,红光和绿光钙钛矿LED的效率都很高,但是白光照明中必不可少的天蓝光/蓝光钙钛矿LED的效率比较低,这主要是因为天蓝光/蓝光钙钛矿薄膜的结晶过程更难控制,造成薄膜质量比较差。目前,还没有大面积的天蓝光钙钛矿LED的相关报道。
2021年12月1日,《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杂志在线发表了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王健教授团队题为“Optical Trapping Separation of Chiral Nanoparticles by Subwavelength Slot Waveguides”的最新研究成果。此研究利用硅基亚波长狭缝波导模场调控,实现手性纳米粒子捕获分离,可突破光学...
教育及工作简历:2012年2月-至今 中山大学 物理学院 副教授;2009年7月-2012年2月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 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博士后;2003年7月-2009年6月 中山大学 理工学院光学专业 硕博连读研究生;1999年9月-2003年6月 中山大学 理工学院物理学专业 本科。
赵家龙教授,2001年3月毕业于筑波大学(日本)凝聚态物理专业,获得理学博士学位。中科院百人计划人选。
李贺贺,男,博士研究生,副教授,学院研究生秘书兼研究生辅导员。
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现代光学技术应用研究所所长,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学术分委员会委员。从事微纳光电子材料与器件领域的研究。曾在美国、香港的大学和科研学术机构任职。在英国自然出版集团、美国Wiley出版集团、美国光学学会等学术机构出版的国际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其中作为第一作者/通信作者在Small、ACS Photonics、Nanoscale、Journal of Phys...
主要学术成绩:长期从事等离激元光子学、纳米光学、单分子光谱和纳米光芯片等前沿领域的研究,做出了开创性和系统性的工作。在实验上首次发现了金属纳米结构间隙的巨大电磁场增强效应,是超灵敏光谱传感的基础,也是其它基于纳米间隙效应研究的物理基础;揭示了金属纳米线及其网络结构中表面等离激元传播和发射的基本特性和机理,实现了纳米光逻辑、光路由等功能;最近把等离激元共振的灵敏度提高到亚皮米精度。他在国际著名科学杂...
丁涛,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光与物质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从物理、化学、材料、工程等交叉学科的角度,研究光子学技术、材料以及器件方面的前沿问题。前期主要研究成果包括新型胶体光子晶体的构筑及功能化、表面等离激元调控以及光驱动纳米机器等,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PNAS, J. Am. Chem. Soc., Adv. Mater., ACS Nano等国际一流杂志发...
肖志松教授跨学科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涉及材料、机械、物理、光电子和通信等领域,在教学、科研和其他业务工作中表现出了深厚的学术理论功底和技术创新能力。近十年来,专注于光物理及精密测量科学技术与产业化,并担任“微纳测控与低维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肖志松教授先后指导博士后4人,已毕业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15人,目前指导在读博士研究生7人,硕士研究生4人,在站博士后3人。他以国际一流大学研究生培...
近日,物电学院郭海教授课题组在新型多模光学测温材料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该期刊属于工程技术类一区TOP期刊,影响因子为10.652。浙江师范大学2018级研究生蒋云成为论文的第一作者,郭海教授为论文的通讯作者。浙江师范大学为论文的唯一单位。课题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资助。
2020年12月13日下午,山东师范大学蔡阳健教授应邀到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在图书馆111会议室为我校师生作题为《部分相干光束产生、传输及应用》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物理工程学院院长李新忠教授主持。蔡阳健教授从部分相干光场的基本概念出发为在座师生介绍了部分相干光场的实验产生、相干度测量、传输以及在大气激光通信光镊微粒操控等方面的应用。详细地介绍了其课题组在部分相干光场调控及应用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报告...
南京大学介电超晶格实验室的谢臻达教授课题组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黄书伟教授合作在克尔微腔光频梳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首次获得"光子飞轮"级别的耗散克尔光孤子光梳,具有亚飞秒的时间抖动(995 as)和超低相位噪声(-180 dBc/Hz@1 GHz载频),创造了目前微腔光频梳中的最好纪录,为高精度超小型"光钟"研制提供了一种关键备选元器件。相关工作以"编辑推荐"方式发表在物理学旗舰刊物物理评论...
2020年7月13日,哈尔滨工业大学物理学院王健副教授在最新一期国际光学权威期刊《Optica》上以“Airy-beam Tomographic Microscopy(艾里光束层析成像显微镜)”为题发表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一种基于艾里光场的新型无扫描、高分辨、三维显微成像技术ATM,并成功应用于生物细胞成像。《Optica》是美国光学学会(OSA)的旗舰期刊,王健副教授是论文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
邓罗根,1989年-1990年在中科院北京希望电脑公司工作。1990年-1992年在北京理工大学做博士后研究。1993年开始在北京理工大学物理系工作。1993年晋升副教授,1998年晋升正教授。 1999年-2000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做访问学者。2009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做访问学者。2003-2006年任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实验中心主任。在任期间,物理实验中心被评为北京市物理实...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