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物进化论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生物进化论 科学家相关记录49条 . 查询时间(1.044 秒)
2024年2月19日,江苏师范大学伍少远教授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周忠和院士、美国哈佛大学的Scott Edwards院士以及美国佐治亚大学的刘亮教授等中美科学家联手,开展了一项深入研究。他们应用基因组和化石数据对现代鸟类的起源进行追溯,获得了颠覆性发现:现代鸟类的起源实际可以追溯到恐龙时代,这一发现挑战了我们的传统认知。传统理论一直将现代鸟类的进化历史与大约6600万年前的恐...
在恐龙时代,许多海洋爬行动物的脖子比今天的爬行动物长得多。古生物学家长期以来一直怀疑长脖子使它们容易受到捕食者的攻击。现在,经过近200年的持续研究,科学家终于找到直接的化石证据,第一次以最生动的方式证实了这一猜测。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当代生物学》。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盖志琨研究员联合中、英、瑞(瑞典)三国院士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生态和演化前沿》(Frontiers Ecology and Evolution)上发表了有关脊椎动物喷水孔起源的最新研究成果,首次揭示人类的中耳曾经是鱼类用来呼吸的鳃。人类中耳包鼓膜室、传导声音的三块听小骨和通向口腔的咽鼓管等,是人类拥有灵敏听觉的秘诀所在。 鱼类的喷水孔是位于眼睛之后,颌弓和舌弓...
哺乳动物是大脑进化程度最高的脊椎动物,相对于体型而言,它们的大脑在所有动物中最大。胎生哺乳动物的大脑尤其大,扩大的新皮层用于感觉统合,但其起源过程尚不清楚。英国爱丁堡大学研究团队发现,白垩纪末期大灭绝后胎生哺乳动物的演化是先体型后大脑。该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Science》上,题为:Brawn before brains in placental mammals after the end-Cr...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2020年11月5日消息,由该所朱茂炎研究员领导的寒武纪大爆发研究组发现5亿多年前长有五只眼睛的虾形化石——“章氏麒麟虾”。它填补了节肢动物起源过程中关键的缺失环节,给生物进化论增添了一个强有力的化石证据。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网站近日发布研究成果,研究人员发现中国西南、泰国北部、缅甸等地区很可能是家鸡的起源地和驯化中心。该研究成果于近期在线发表在Cell Research杂志上。家养动物的驯化促进了人类生活方式从狩猎向畜牧的转变,是新石器时代农业革命的重要内容,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阐述家养动物的起源与驯化相关问题,对家养动物的有效保护和利用,以及了解人类自身的进化历史和疾病发生都具...
鸟类大脑的相对大小可以与灵长类动物相匹敌,但鸟类大脑进化的大规模模式和驱动因素仍然难以捉摸。美国布鲁斯博物馆的丹尼尔·克赛普卡等研究人员研究了鸟类起源和进化过程中脑—体比例关系的演变。通过对超过2000种现代鸟类、鸟类化石和兽脚类恐龙的综合数据集采样,他们推断出脑—体共变异的模式。研究证实,在兽脚亚目恐龙向鸟类过渡的过程中,相对脑容量并没有明显的增加,也没有因飞行而缩小,即兽脚类恐龙和基础鸟类显示...
近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Current Biology》发表了云南大学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与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及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合作完成的题为“一个寒武纪早期管居叶足动物”的科研论文。在该论文中,研究人员揭秘了寒武纪“澄江生物群”中火把虫实际上是一种为了适应底栖管居生活而丢失了身体后部腿肢的叶足动物,这也是动物进化史中出现组织器官适应性退化消失的最早的例证。
近日,在一项发表在PLOS Biology杂志上的新研究中,美国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公布了一项对物种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的全面改革,以构建哺乳动物的生命进化树。该研究的目的是为科学家、动物保护管理者、政策制定者和环保主义者提供关于物种多样性过去与现在关系的更准确更全面的信息。该研究第一作者、耶鲁大学生态学与进化生物学博士后研究员Nathan Upham说:“我们使用的化石和基因组数据往往是残缺和混乱的...
科睿唯安(Clarivate)最近公布了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西安交大共4名教授入选。其中,能动学院郭烈锦院士、理学院丁书江教授、材料学院马伟教授三人入选交叉学科领域的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人居学院程海教授入选地球科学领域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科睿唯安(Clarivate)最近公布了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西安交大共4名教授入选。其中,能动学院郭烈锦院士、理学院丁书江教授、材料学院马伟教授三人入选交叉学科领域的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人居学院程海教授入选地球科学领域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按照进化论的观点,生物通过增加基因而不是丢弃基因向前进化。然而,美国田纳西大学科学家2012年4月4日提出,某些物种通过丢弃基因并依靠其他物种而得以生存,此假说可能修改进化论。
如今种类占据绝对优势的节肢动物是如何由软体的蠕虫演化而来呢?中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表明,他们发现的一种5亿多年前的叶足动物——“仙掌滇虫”可在海底行走,属于首次发现的具有“节肢”的虫子,从而有望揭开节肢动物的起源之谜。
据《新科学家》6月29日报道,法国科学家日前对摩洛哥新发现的一具称为Eritherium大象的祖先化石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恐龙的灭绝带来了大象的繁荣。
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生导师汪筱林教授带队的专家小组,近日对浙江省天台县发现的世界最大恐龙蛋化石进行了初步修复。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