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高能物理学 >>> 基本粒子物理学 宇宙线物理学 粒子加速器物理学 高能物理实验 高能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高能物理学 空间相关记录35条 . 查询时间(0.203 秒)
太阳高能粒子(SEP)事件是行星际空间中能量粒子突然增加的事件,主要分为与太阳耀斑有关的脉冲型事件和与日冕物质抛射有关的缓变型事件。SEP被耀斑或者日冕物质抛射驱动的激波加速后,沿行星际磁场传播可达近地空间。除此之外,由行星际中太阳风高速流与低速流相互作用形成的共转相互作用区,对能量粒子的加速和传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太阳活动低年,共转相互作用区是内日球层的主要能量粒子源。高通量的能量粒子事件...
检验质量是空间引力波测量的核心传感器,宇宙线高能粒子能够穿透航天器屏蔽使其带电。处于自由悬浮状态的孤立带电检验质量在周围电极库仑力和磁场洛伦兹力的干扰下,产生残余加速度噪声对空间引力波科学探测目标造成严重影响。在中科院的TAIJI计划和欧空局的LISA计划中,需要探索银河宇宙线和太阳宇宙线对检验质量的充电机制与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将为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加速度噪声评估、电荷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在轨运行提供...
2023年5月7日-12日,第二届地下和空间粒子物理与宇宙物理前沿问题研讨会(Symposium on frontiers of underground and space physics and cosmophysics)在杭州千岛湖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理论物理中心(亚太地区)共同主办,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清华大学...
2023年4月26日,由原子能院核技术综合研究所为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制的中能质子回旋加速器装置通过技术验收,这是国际首台专用于空间辐射环境效应测试的紧凑型中能质子回旋加速器装置,关键指标测试结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也是原子能院继100MeV回旋加速器之后研制的第二台紧凑型中能质子回旋加速器。该装置体积小、成本低,调节简便,其研制成功为空间辐射效应研究与应用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模拟实验支撑,为国...
2022年4月8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组织召开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重点专项“新型空间高能辐射探测的重要科学问题研究”项目启动会。
中心位于巴西境内的南美磁异常区(SAMA)是地磁场总强度全球最小的扇区。该地区的高能粒子能量显著增加会对卫星、飞行器等的在轨运行、宇航员活动等产生影响;尤其在磁暴期间,中低纬度地区电离层等离子体密度会产生强烈扰动,给航天、导航、通信等带来严重影响。南美实验室博士后Juliano Moro与天气室徐寄遥研究员等利用位于SAMA腹地、南美实验室圣玛利亚数字测高仪数据,分析了磁暴期间巴西上空电离层的响应...
为了准确测量不同材料在实际环境中的二次电子空间分布,设计了一种新型的二次电子发射空间分布测量结构,给出了实验测量原理,用求解特征矩阵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得到了所需的二次电子空间分布。通过模拟计算对该测量方法进行了校验,模拟结果与假设二次电子空间分布函数相吻合,表明该测量方法可靠、测量精度高,为后续样机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据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官网17日报道,该中心MoEDAL合作组称,他们首次借助大型强子对撞机(LHC)搜索双荷子,结果未发现其“芳踪”,但缩小了其存在的参数空间。双荷子是一种同时拥有磁荷和电荷的假想粒子,由诺贝尔奖获得者朱利安·史温格于1969年首次提出。理论指出,磁单极子是拥有一个磁荷的理论粒子,给它一个电荷,它就会变成一个双荷子。粒子物理学诸多“大一统理论”都预言存在双荷子,但一直未有...
太阳风暴(CME)及其激波可以产生地磁暴、高能粒子、射电暴,是空间天气研究和预报的重要对象。近期,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刘颍团队在这方面取得了系列进展。激波与CME的相互作用是一种常见而又重要的现象,当前对此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大尺度。刘颍团队通过粒子分布和波动分析两个方面在动理学尺度对激波和CME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图1)。发现:即使在CME的磁流绳中,激波仍然可以产生反射的回旋离子,这与...
阿尔法磁谱仪(Alpha- Magnetic Spectrometer,简称“AMS”)是在太空运行的最强大、最灵敏的粒子物理探测器,它不断探寻和推进物理学研究的最前沿。作为一个磁谱仪,AMS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在空间中直接测量宇宙中的带电粒子和核子。相对于以往的实验,AMS极大地提高了测量的准确度和精确度。这归功于AMS运行时间长、接受度大、探测器系统冗余可靠、在欧洲核子中心(CERN)的加速器上...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焕玉2015年2月16日透露,该所科研团队投身攻关的空间X射线探测器技术取得阶段性成果,探测器功能性能指标达国际同类仪器水平,进入科研快车道。中国空间粒子探测器技术研发起步晚、底子薄。经过十余年攻关,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克服了设计和工艺等困难,掌握了准直器、探测器、可靠性设计、系统集成多项技术,具备超薄遮光膜制备、组装工艺以及粒子与X光标定装置设计集成能...
2013年9月29日,2010年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获奖人、国际空间科学研究所(ISSI)前任所长罗格·博奈(Roger M. Bonnet)一行3人访问了西藏羊八井国际宇宙线观测站。
2010年5月28日,中国科学院高技术研究与发展局和基础科学局联合组织在高能物理研究所召开了院重要方向项目“空间X射线探测技术研究”可行性论证会。专家组听取了卢方军研究员的项目可行性报告和项目组的答疑,对项目立项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这一项目旨在研究完成大面积高性能半导体探测器阵列应用于空间X射线探测的关键技术,提升中科院空间X射线探测器的研制能力。其后,专家组成员分别填写了评审意见表。
利用最近的实验结果, 计算了宇宙线与星际物质碰撞产生的反质子流强. 把这计算结果与Golden等人的实验结果比较指出: 在宇宙空间中很可能存在原初反质子.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