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理论物理学 声学 热学 光学 电磁学 无线电物理 电子物理学 凝聚态物理学 等离子体物理学 原子分子物理学 原子核物理学 高能物理学 计算物理学 应用物理学 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物理学 量子材料相关记录63条 . 查询时间(0.221 秒)
二维空间中的准粒子由于其绕行路径所具有的拓扑特性,因此可以满足不同于玻色子和费米子的任意子统计规律。任意子又可分为阿贝尔任意子和非阿贝尔任意子,其中满足非阿贝尔统计的任意子可以通过粒子空间位置的交换(编织)而演化为一个新的量子态。基于这种奇异特性,研究者希望将信息编码在非阿贝尔任意子中,并通过非阿贝尔任意子的编织操作实现信息的处理和运算,即“拓扑量子计算”。由于拓扑的保护,拓扑量子计算具有包括可容...
二维晶态超导体是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科学的新兴前沿研究方向。2016年液态栅极技术发明人日本东京大学的Iwasa教授在Nature Review Materials文章中指出,量子格里菲斯奇异性,反常金属态和在强平行磁场下存在的超导电性(如伊辛超导)是二维晶态超导体领域最重要的研究主题(Nat. Rev. Mater. 2, 16094 (2016))。伊辛超导体是一种强自旋轨道耦合超导体系。有报道指...
近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张焱研究组利用自主搭建的高分辨角分辨光电子能谱和美国斯坦福同步辐射实验室BL5-4实验站,测量了铁基超导材料中的自旋密度波的能隙各向异性。在研究中,张焱课题组首先通过样品合成,利用Sr1-xNaxFe2As2体系,获得了不具有旋转对称性破缺的C4磁有序相。这使得测量不受多畴的影响,将探测能带的数量减少一半。同时,由于SrFe2As2类铁基高温超导体都存在表面电...
最近,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王健教授、清华大学物理系徐勇副教授、清华大学机械学院吴扬副研究员等组成的合作团队在磁性拓扑材料量子霍尔效应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突破,在MnBi2Te4器件中发现了非朗道能级引起的高陈数和高温量子霍尔效应。MnBi2Te4是一种新型的层状磁性拓扑材料,如图1a所示,单层MnBi2Te4包含7个原子层,形成Te-Bi-Te-Mn-Te-Bi-Te七重层,可以将其看作...
超导电性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因此提高超导转变温度一直是凝聚态物理领域经久不衰的研究课题。近年来超快激光诱导的“瞬态超导”是这方面一个令人惊奇的进展,特别是欠掺杂的YBa2Cu3O6+x中这种瞬态超导甚至可出现在室温以上温度。这些报道引起了凝聚态物理领域的广泛关注,超快激光因此被视为进一步提高超导转变温度的全新手段之一。
2020年3月13日,物理学科国际权威学术期刊《Phyiscal Review Letters》报道了我校量子材料与物理研究所单磊教授团队与中科院合肥强磁场中心郝宁研究员理论团队、朱相德研究员等人合作,利用低温强磁场扫描隧道显微镜/谱仪(STM/STS)对一种典型的过渡金属硫族元素化合物(TMD)― 2H-NbSe2进行探测研究。通过对该体系的高分辨隧道谱测量和理论分析,证实了该体系存在非弹性电子...
近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王健教授研究组与波士顿学院汪自强教授等合作在二维铁基高温超导体中的一维原子缺陷链两端发现马约拉纳零能模,为实现较高温度下、无外加磁场的拓扑零能激发态提供了一种可行性平台。王健研究组通过分子束外延(MBE)技术在钛酸锶衬底上成功制备出大尺度、高质量的单层FeTe0.5Se0.5高温超导薄膜,其超导转变温度T_c≈62 K,远高于块材Fe(Te,Se) (T_c≈...
近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中心的王楠林研究组在Physical Review X期刊发表文章针对上述问题开展了深入研究。该研究组在基金委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支持下自主建设了“能量可调近红外到中红外强场脉冲激光泵浦-太赫兹探测”实验系统。他们利用脉宽35 fs,重复频率1 KHz,单脉冲能量3.2 mJ的800nm激光泵浦一台共享白光的双路输出光参量放大器,由光参量放大器输出的近红外光作为泵...
电荷密度波是电子自组织形成新的电荷空间周期性结构的现象。电荷密度波及有关现象是凝聚态物理中一个被长期研究的问题。近年来,由于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中被发现了普遍存在的电荷有序实验现象,电荷密度波序重新受到关注。与传统认知中的电荷密度波序不同,铜基材料中观察到的电荷序通常是短程的,且与纳米尺度的无序现象共存。因此,揭示无序在电荷密度波的形成及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对理解电荷有序的普遍规律非常重要。然而,即使...
2019年12月20日,2019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颁奖仪式在北京西郊宾馆举行。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王健教授获得2019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青年科学奖,并参加颁奖大会。王健,男,北京大学教授。长期从事低维超导与拓扑材料量子输运实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原创性成果,推动了相关领域的发展。如在二维超导中发现新的量子相变量子格里菲...
近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江颖教授、徐莉梅教授与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曽晓成教授(北大物理系1984届本科生)以及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王恩哥院士等合作,利用高分辨qPlus型原子力显微镜技术,首次在实验上证实了冰在二维极限下可以稳定存在,将其命名为二维冰I相,并以原子级分辨率拍到了二维冰的形成过程,揭示了其独特的生长机制。该工作以“Atomic imaging of edge st...
由于在超冷原子量子模拟领域作出的重要贡献,北京大学量子材料中心的刘雄军教授荣获亚太物理学会和亚太理论物理中心杨振宁奖(CN Yang Award)。刘雄军的此次获奖是为了表彰他“在超冷原子人工规范场和拓扑量子模拟领域作出的杰出原创贡献”(For his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ultracold atomic research, in realizing an o...
最近,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中心王健教授、博雅博士后刘易与合作者在高温超导纳米多孔薄膜中首次完全证实了量子金属态的存在。通过调节反应离子刻蚀的时间,研究团队在高温超导钇钡铜氧(YBCO)多孔薄膜中实现了超导-量子金属-绝缘体相变。量子金属态存在的直接证据是体系的电阻随着温度降低表现出饱和特性,在高温超导体YBCO薄膜中,该电阻饱和温度高达5K,这一温度相比于传统超导体系提高了1—2个数量级,大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仙辉院士课题组借助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SHMFF)超导磁体SM1,在拓扑狄拉克半金属Cd3As2材料的热电性能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发现了其热电性能在磁场中的极大增强效应,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先进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上。
超冷原子物理中,如何观测三维物性,如能带结构、三维拓扑相等,是长期来的重大困难。一个基本原因在于,冷原子中的主要观测方案包括利用时间飞行和光照相作探测,凡这类方案只能探测冷原子的二维信息,而第三个方向在拍照中被叠加而无法得知信息。比如,沿着z方向拍照x-y平面探测原子分布,实际测量的结果是将沿z方向排布的所有x-y面累计叠加后的结果,无法对冷原子的三维物性实现准确表征。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