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发育生物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发育生物学 神经相关记录21条 . 查询时间(0.346 秒)
2024年01月16日00时,《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在线发表题为《Reprogramming mechanism dissection and trophoblast replacement application in monkey 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重编程机制解析及滋养层置换在猴体细胞核移植中的应用)的研究论文...
突触是神经元与其靶细胞的特化连接结构,对大脑的功能至关重要。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张永清研究组长期以果蝇神经肌肉接头为模式研究调控神经突触发育的分子细胞调控机制(Liu et al., J Neurosci, 2014; Li et al., PLoS Genet, 2016; Huang et al., eLife, 2018; Metwally et al., Cell Res, 2...
一项研究描述了生成一种干细胞来源的合成小鼠胚胎。这一胚胎模型复制了自然小鼠胚胎从受精到第8.5天的各个发育阶段,包括清晰脑区域、一个神经管以及一个搏动的心脏样结构的形成。
近日,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周立兵和曲宜波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Brain(IF=13.501)发表题为“Inactivating Celsr2 promotes motor axon fasciculation and regeneration in mouse and human”研究论文。本研究首次报道神经发育相关基因Celsr2调控脊髓运动神经元轴突再生,其作用在小鼠和人神经组织中具...
据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ST)网站消息,大阪大学蛋白质研究所、东京都健康安全研究中心等机构的科研人员共同组成的研究团队发现胚胎母体体温控制与胚胎神经细胞发育之间的关联。该项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Nano Letters》,题为:“Microscopic temperature control reveals cooperative regulation of actin–myosin intera...
2021年9月30日讯/生物谷BIOON/---谱系追踪(lineage tracing)是发育生物学的一个基本方法,指的是用于绘制有机体内特定细胞的后代的测试方法。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严格的谱系追踪对神经细胞再生的研究至关重要。他们的研究结果显示这种追踪方法远非该领域的常规做法,并建议必须重新审视之前报告的取得“引人注目”的再生结果的研究。相关研究结果...
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吴青峰研究团队结合谱系追踪和单细胞测序技术,绘制了下丘脑的动态发育图谱,并重构了从放射状胶质细胞(RGCs),中间前体细胞(IPCs),新生神经元到肽能神经元的下丘脑发育谱系树。研究表明RGCs能够进行多潜能分化,并产生两群Ascl1+ 和Neurog2+ IPCs。有别于大脑皮层中的IPCs,下丘脑Ascl1+ IPCs也显示出命运双向性...
丁玉强,第四军医大学医学博士和日本京都大学医学论文博士,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及圣路易华盛顿大学博士后。2004年任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所研究员和课题组长,2009年任同济大学特聘教授、解剖与神经生物学系主任和大学动物中心主任。2020年加盟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PI并兼任大学实验动物科学部主任。中科院、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和优秀学科带头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获教育部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入选国...
蓝斐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受精卵中的一个基因组怎样分化成不同类别细胞的基因组?时光在我们的基因组上又会留下怎样的印记?这些都是表观遗传研究的范畴。本课题组致力于研究表观遗传学领域中组蛋白甲基化的调控和识别机理,揭示表观遗传异常在疾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成果体现在两类表观修饰识别子的机制和肿瘤相关性的研究中:发现增强子“过度活化态”组蛋白甲基化特征及其识别子RACK7的调控机制,并阐...
冯建峰教授现任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复旦大学计算系统生物学中心主任,上海数学中心首席科学家。1981-1991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数学系、概率统计系,获北京大学理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93-1996年,由德国洪堡基金会资助,在德国慕尼黑大学、意大利罗马大学工作。1996-2000年,就职于英国剑桥Babraham生物所,获永久职位。2000-2004年,任英国Su...
邰一琳,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2004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获得生命科学学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获得神经科学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冷泉港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2019年9月加入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主要从事皮层中间神经元微环路发育的调控机制及其在精神类疾病中作用的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发表在Neuron,PNAS,Cell Reports,Genes and Development...
薛磊研究员,研究方向:中枢神经系统突触传递机制研究,着重于突触传递的动力学调控,可塑性,分子细胞机制以及相关计算机建模。
强亮,(1976.11--),男,博士,教授,硕导。南通大学特聘教授,江苏省细胞与发育生物学会理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方向:神经干细胞发育与细胞体外再程序化转化研究,神经退行性病变的细胞内转运机制研究。
近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杨崇林研究组和郭伟翔研究组的联合研究论文,发表在The Journal of Cell Biology上。论文揭示了一个新的神经发育的关键蛋白-WDR91,并阐明了其作为小GTP酶Rab7效应因子在溶酶体运输通路中发挥重要作用。
神经突触是高度特化的细胞间连接,负责神经元与其靶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对突触形成和生长发育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利于阐明大脑发育和功能的分子机制,而且可以加深对相关神经精神疾病发病机制的认识。已知BMP(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骨形成蛋白)信号通路对多种组织器官包括大脑的发育调控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但BMP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还远不清楚。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