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物数学 生物物理学 生物化学 细胞生物学 生理学 发育生物学 遗传学 放射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生物进化论 生态学 神经生物学 植物学 昆虫学 动物学 微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 病毒学 人类学 生物工程 生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生物学 生物多样性相关记录678条 . 查询时间(0.712 秒)
2023年10月21日,在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所龙红岸教授的邀请下,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叶志强教授参观和访问了进化所。叶教授研究聚焦蚤状溞的群体遗传学,做了题为“枝角类性别决定机制的演化”的报告。报告重点介绍了性别决定机制的演化以及自然选择的时空变化。其中在蚤状溞中首次发现原型性染色体的存在,鉴定了其性别决定基因等引起了听众们的热烈讨论和共鸣。
2023年10月16日至17日,第五届全国生物多样性监测研讨会暨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络十周年纪念会在南京举办。本届会议由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和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络(Sino BON)主办,共有119家单位450余位代表参加会议,在线参与人数超过2万人次。
2023年10月20日,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巩三强与其合作者,成功揭示了冷水珊瑚共生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功能之谜。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微生物学会的《Microbiology Spectrum》/《微生物光谱》期刊上。巩三强为第一作者,南海海洋所研究员赵美霞和广西南海珊瑚礁研究重点实验室教授余克服为共同通讯作者。
为加强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促进相关领域交流与合作,10月13日,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赵子杰带队到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调研并召开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座谈会。座谈会由昆明分院副院长张教林主持。
2023年10月13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薛愿超研究员到访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所,并在达尔文馆学术厅为师生们进行了题为“RNA功能基因组学新技术及应用”的主题学术报告。
近日,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所优秀博士毕业生陈晓获得2023年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的资助。陈晓于2012年至2017年在进化所原生动物学研究室学习并取得博士学位,导师为高珊教授。在读期间,主要以嗜热四膜虫为模式生物,研究基因表达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
2023年9月3日至5日,第12届流域生态学高级研讨会暨流域视角下水生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中德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国家环境保护香溪河生态环境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香溪河站)召开。来自德国淡水生态与内陆渔业研究所、柏林洪堡大学、英国生态水文研究中心、丹麦奥胡思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城市环境研究所、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和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宁波大学、苏州大学、华南农...
邓翔、谢林芸、黄哲“欧盟生物多样性政策的最新实践及其启示”[J],中国西部,2021第三期。
“第三届生物地理学大会暨西南生物多样性保护论坛”于2023年9月15日至17日在昆明如期举行。本届大会由中国地理学会和云南大学主办,共吸引了来自全国206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近1000名专家学者与研究生来此参加。本次大会围绕“全球变化下的生物地理学”主题,重点总结和交流近年来国际生物地理学理论、方法、技术和应用领域的新成果,同时研讨中国生物地理学问题的全球意义,总结中国生物地理学研究的特色,共同推动...
广西科学院喀斯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研究院立足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面向东南亚,开展喀斯特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深入挖掘喀斯特生物资源,实现喀斯特生物资源的可持续高值利用。研究院整合广西喀斯特生物多样性研究力量,联合我国南部西南部相关研究院所和高校的喀斯特生物多样性研究力量,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人才培养与培训、国际合作与交流、技术服务示范等,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在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的指...
新疆伊犁河谷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物资源宝库,也是全国乃至全球陆地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但随着人为活动的干扰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正面临着严峻的威胁。然而,目前对于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组成特点、空间分布格局以及保护现状尚未摸清。深入认识生物多样性组成及分布格局对该地区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意大利比萨大学Giulio Petroni教授到访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所,并于2023年8月29日上午在达尔文馆学术厅做了题为“Biodiversity and genomic evolution of bacterial symbionts in Ciliophora: an overview through selected examples(纤毛虫共生菌的多样性及基因组进化)”的学术报告...
生物残体DNA广泛存在于陆地和水域生态系统中。从水环境样品中提取的微生物DNA通常来自活体微生物和死亡微生物残体。环境DNA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微生物群落检测的效率和通量,而无法区分微生物细胞的死活状态。因此,基于环境DNA的微生物群落分析会造成一些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组成的错误估计。已有研究使用叠氮溴化丙锭(Propidium monoazide,PMA)染色方法,可选择性地结合死细...
植被交错带是相邻植被间形成的过渡区域,是生物多样性形成、演化与维持的重要地带,对生物多样性的长期保护至关重要。从优势类群樟科植物(Lauraceae)入手来研究亚热带常绿阔叶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并探究植被交错带对多样性保护的价值,可为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和调整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2022年12月19日,《生物多样性公约》(CBD)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在加拿大蒙特利尔闭幕,中国作为主席国,引导和推动各缔约方达成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下简称“昆蒙框架”),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治理提供了新的目标和方向。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