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电子物理学 >>> 量子电子学 电子离子与真空物理 带电粒子光学 电子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电子物理学 研究员相关记录42条 . 查询时间(0.744 秒)
李海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副研究员。参加了国家自然基金委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科技委重点项目课题等多项国家级重大重点课题及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4年3月到2018年6月间主讲研究生课程“量子科学仪器导论”和“量子精密测量基础”中量子物理相关部分。针对团队量子仪器科研内容从零开始不断改进课程建设,讲授了针对团队研究项目的量子物理综合基础课程。目前...
李炜,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2011-2015间先后访问美国德州超导中心、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和香港大学等,2013.6复旦大学物理学系博士,2013.7-2015.12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2016.1-2017.10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2017.10-至今复旦大学物理学系青年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强关联电子系统。目前主要...
2021年12月26日,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刘俊研究员应邀到兰州化物所进行学术交流,并作了题为“硼氮配位键n型高分子与小分子半导体”的学术报告。报告中,刘俊研究员介绍了其团队如何突破采用酰胺结构和氰基设计n型有机高分子半导体的传统思路,首次将硼氮配位键引入到n型高分子半导体的分子设计中,发展出硼氮配位键n型高分子半导体材料体系。他们将该思想进一步拓展到n型有机小分子半导体的分子设计中,发展...
生物自组装结构具有精细的三维形貌,其关键结构参数小于光刻等传统纳米加工手段的分辨率极限。利用自组装生物分子作为加工模板,目前已实现金属材料、碳基材料、氧化物材料的可控形貌合成。然而,基于生物模板的电学器件的性能往往远落后于通过蚀刻或薄膜方法制备的同类器件,且缺乏长程取向规整性,因而制约了生物模板在高性能器件中的应用。为此,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电子学系/北京大学碳基电子学研究中心、纳米器件物理与...
近日,我校物理学院引进人才Srinivas Gadipelli研究员在超级电容器技术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顶级期刊 Nature Energy(IF:54)上发表。
施宇蕾,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2001-2006年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研究生期间主要从事用太赫兹波谱研究氢键的工作。于2008年到首都师范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从事可控太赫兹超材料等研究工作,相关研究工作已发表在Appl. Phys. Lett., Opt. Express等国内外期刊论文20余篇。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张亮亮,博士,研究员。于2008年获北京理工大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太赫兹波谱与成像技术,学位论文《太赫兹波位相成像》被评为2010年度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度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分别于2007年和2010年两次去往美国伦斯勒理工大学太赫兹研究中心访问,进行激光激发空气等离子体探测太赫兹波的课题研究。并于2014年去往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光学所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学术访问,研究超宽谱太赫兹源...
近日,近代物理所冒立军研究员在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召开的第十二届束流冷却国际会议上荣获Dieter Möhl奖,以表彰他在离子束团冷却研究及脉冲电子束冷却研究领域取得的优异成绩。冒立军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电子冷却物理与技术。近年来,其研究团队开展了空心电子束冷却实验研究,束团离子的电子冷却物理机制研究,并与美国杰弗逊国家实验室(Jlab)联合开展了国际首次脉冲电子束冷却实验研究。相关研究工作...
应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的邀请,中国科学院物理所于国强研究员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并于7月2日上午在行健楼437会议室作了题为“室温磁性斯格明子的产生、操控及在器件设计中的潜在应用”的学术报告,相关领域的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了本次学术报告会。于国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7年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2012年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12至2017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
夏银水,男,研究员,研究方向:低功耗集成设计、电子设计自动化、SoC设计、IP核设计,宁波大学信息学院执行院长, 宁波大学高等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宁波大学信息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负责人,浙江省杰出青年负责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现兼任中国电路与系统专业委员会委员,IET会员、IEEE会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
2018年美国物理学会会士(APS Fellow)增选结果近日揭晓,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物理所)胡江平研究员与前物理所研究员戴希(现任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当选。分别表彰他们各自对铁基超导体和其他强关联电子体系以及高维量子霍尔理论方面影响深远的贡献(胡江平)和对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量子反常霍尔效应,韦尔费米子和三维拓扑绝缘体材料方面的杰出贡献(戴希)。
2018年美国物理学会会士(APS Fellow)增选结果近日揭晓,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物理所)胡江平研究员与物理所所友戴希教授(曾任物理所研究员,现任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当选。分别表彰他们各自对铁基超导体和其他强关联电子体系以及高维量子霍尔理论方面影响深远的贡献(胡江平)和对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外尔费米子和三维拓扑绝缘体材料方面的杰出贡献(戴希)。
通过在拓扑绝缘体中引入、操作铁磁有序能产生许多新颖的物理现象,如k空间的非平庸拓扑相变,因此凝聚态物理领域对磁性拓扑绝缘体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在磁性拓扑绝缘体中,由于时间反演对称性的破缺,拓扑绝缘体的表面态将会打开一个交换带隙,产生一定的贝里曲率,因此系统具有内廪的反常霍尔效应。在这个带隙中出现了非零的陈(省身)数量子态,即C=±1,系统的边缘将会存在一个手性的拓扑边缘态,并受到拓扑保护。...
最近,中国科学院大学李军利研究员、乔从丰研究员在量子纠缠判据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他们将矩阵理论中的Horn猜想引入量子纠缠和非定域性的研究,解决了纠缠的判定、纠缠态的直积和分解等量子信息理论的一系列重要基础性问题。同时,该理论工具还可用于构建不确定关系和多体量子纠缠之间的定量联系。这为统一研究量子纠缠、量子不确定原理和量子非定域性提供了一个框架模型。
孙继荣,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物理系,1989年获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理学博士学位,1999年晋升为研究员。1997-2003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访问学者。曾任中国科学院磁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课题组长。2002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7年度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国际创新研究团队骨干。曾获得2015...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