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发育生物学 >>>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发育生物学 遗传相关记录172条 . 查询时间(0.824 秒)
株高和分蘖是影响水稻株型和产量的核心要素。分蘖数直接影响有效穗数,因此对水稻产量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株高能够直接影响作物的耐肥性和抗倒伏性,矮化育种推动了第一次“绿色革命”的发生。水稻的株高与分蘖通常存在一种负相关的关系,株高高的水稻一般分蘖较少,而株高矮的水稻一般分蘖较多。赤霉素是影响水稻株高的主要激素之一。生产实践中,对水稻秧苗喷施适宜浓度的GA合成抑制剂多效唑,可以使秧苗矮化,促进分蘖的增加...
钙离子作为第二信使,在细胞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肌浆网/内质网膜上RyR受体和IP3R是钙离子释放的重要通道,而SERCA蛋白是钙库吸收钙离子的重要离子泵。这些蛋白质机器的顺利发挥功能有赖于一系列离子通道的共同参与和协同完成。新型离子通道TRIC在钙离子释放过程中提供反向离子电流,帮助钙离子顺利转运。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陈宇航研究组开展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TRIC家族存在于高等生物...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传友研究组以番茄为模式进行的研究表明,MYC2-MED25功能复合物在激活茉莉酸信号的同时,也调控茉莉酸信号的终止。他们发现MYC2直接激活一类受茉莉酸诱导的bHLH转录因子MTB1 (MYC2-TARGETED BHLH 1),MTB2和MTB3的表达。MTB1-3一方面与MYC2竞争结合靶标基因的启动子,削弱MYC2的DNA结合能力;同时,MTB1-3与MED...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程祝宽研究组在水稻中鉴定获得HOP2基因。研究发现HOP2基因突变导致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异常,而且交叉结的形成亦受到影响。在HOP2配子发生过程中,早期同源重组事件正常发生,但是成熟的叉结数目显著减少,并且成熟的交叉结只分布在同源染色体联会区域。超分辨图像分析显示HOP2蛋白定位在染色质上,同时与联会复合体轴向元件和中央元件有较好的共定位。HOP2能够与联会复合体...
5月29日,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诺贝尔奖获得者Paul Nurse爵士应邀做客分子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高峰论坛(第100期 ),带来了题为“Controlling the Eukaryotic Cell Cycle”的学术报告。论坛由遗传发育所所长、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杨维才主持,研究所职工、博士后和研究生逾300人聆听了报告。Paul Nurse爵士用活泼生动的语言为大家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细胞周...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吴青峰研究组联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用单细胞克隆分析法对丘脑核团发生机制展开研究。使用三种不同CreER驱动子小鼠结合报告基因小鼠MADM(基于双标记的马赛克分析)系统在克隆水平上追踪丘脑神经前体细胞谱系。研究发现如下:第一,丘脑神经前体细胞随着时序的推移,发生了从对称性增殖性分裂向不对称性神经发生性分裂再到对称性神经发生性分裂的转换;第二,每个神经前...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焦雨铃研究组与北京大学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张磊研究组,通过学科交叉研究发现生长素长距离运输在侧生器官对茎尖干细胞的反馈中扮演重要角色。研究发现,茎尖干细胞区域的生长素含量负调控干细胞平衡,高生长素含量导致干细胞分化加速。计算模拟表明,侧生器官原基外运的生长素能够抑制茎尖的生长素外运,从而维持茎尖生长素浓度的稳态,进而维持干细胞的稳态。遗传分析和显微手术实验验证了模型结论...
近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周俭民研究团队与英国塞恩斯伯实验室Zipfel、加拿大女王大学Jacqueline Monaghan实验室合作,发现了植物精确调控免疫活性的分子机理。周俭民研究团队前期的工作表明,细胞质类受体激酶BIK1是作用于多个免疫受体下游的枢纽蛋白,控制多条防卫反应途径。已有研究表明,异源G蛋白三聚体和钙依赖激酶CPK28分别正负调控植物体内BIK1蛋白的积累,然而其调...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降雨强研究组与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王涛实验室合作,运用果蝇遗传学以及生物影像学等技术手段,对TBC1D7的生理功能进行研究,发现TBC1D7在果蝇中完全突变导致个体变大的表型。该表型是一种非细胞自主性的个体系统性生长,主要是由突变体内胰岛素类似多肽2(ILP2)的合成与分泌增加所致。研究揭示了TBC1D7对ILP2合成与分泌的调控不依赖于传统的TSC复合物的功能。
阿尔兹海默病(Alzhermer’s disease, AD),又称老年性痴呆。其主要病理变化之一是病人大脑神经元中微管结合蛋白Tau的过度磷酸化而形成神经纤维缠结。除了AD,其它多个相关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发生过程中也有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和神经纤维缠结的形成,这类疾病统称为Tau蛋白病(tauopathy)。在正常生理情况下,Tau蛋白起着稳定微管的作用,但在Tau蛋白病的病人大脑中,Tau...
近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杨崇林研究组和郭伟翔研究组的联合研究论文,发表在The Journal of Cell Biology上。论文揭示了一个新的神经发育的关键蛋白-WDR91,并阐明了其作为小GTP酶Rab7效应因子在溶酶体运输通路中发挥重要作用。
基因组编辑是生命科学新兴的颠覆性技术,特别是基于CRISPR-Cas9系统的基因组编辑工具近几年迅猛发展,在医疗、农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Cas9脱靶现象是目前限制其发挥巨大潜力的最主要问题之一,提高该系统的特异性一直是基因组编辑方法研究的焦点。通过蛋白质工程的方法,美国两个课题组前期分别对Cas9蛋白进行定向改造,获得了三种特异性显著提高的Cas9蛋白变体:eSpCas9(1.0)、eSp...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陈受宜和张劲松研究组从大豆中鉴定出一个特殊的PHD锌指蛋白——GmPHD6。它属于PHD中的Alfin亚类,Alfin亚类普遍具有转录抑制能力,而GmPHD6例外。该研究发现GmPHD6必须与LHP1(类异染色质蛋白)相互作用,并依赖LHP1的转录激活能力,调控下游耐盐基因的表达。
人和啮齿动物体内目前已知的脂肪细胞至少有三种:第一种是经典的白色脂肪细胞,胞内有一枚巨大的脂滴,其主要功能为储能。第二种是经典的褐色脂肪细胞,胞内富含大量线粒体和许多小脂滴,通过燃烧脂肪产生热量以维持体温。尽管褐色脂肪细胞也被称为“脂肪”,但是这类细胞的来源与正常的白色脂肪细胞不同,而是具有一定的骨骼肌细胞来源。近十年来又研究发现了第三类脂肪细胞,称为米色脂肪细胞,这类脂肪细胞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发生...
减数分裂过程中,性母细胞会主动产生DNA双链断裂(double-strand break, DSB),起始同源重组。同源重组正常发生在同源DNA之间,若在非同源DNA之间发生重组,则会导致后代基因组的紊乱。为此,生物体进化出了一套完善的体系,避免在序列相似的非同源DNA之间发生重组。但是目前对该保障体系的了解还非常有限。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程祝宽研究组发现一个新的重组中间体蛋白MEIC...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