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数学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物理学 化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总论 大气科学 地球物理学 地理学 地质学 水文学 海洋科学 生物学 科学技术史
搜索结果: 1-14 共查到理学 荧光染料相关记录14条 . 查询时间(0.082 秒)
近日,我所分子探针与荧光成像研究组(1818组)徐兆超研究员团队与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刘晓刚教授合作,发现光诱导电子转移影响荧光染料发光强度的量化关系。光诱导电子转移(photoinduced electron transfer, PET)是物质和物质间吸收、转移、转换能量的主要光物理过程之一。通过PET过程调控荧光染料荧光强度成为发展荧光探针和生物传感器的主要信号传导机制。例如,PET荧光探针与...
近日,我所分子探针与荧光成像研究组(1818组)徐兆超研究员团队与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刘晓刚教授团队合作,发现了准确预测荧光染料TICT态的方法。扭转分子内电荷转移(TICT)是一种会淬灭荧光并大幅降低染料光稳定性的光物理过程。在此过程中,分子的给体或者受体片段逐渐扭转至垂直构型,使得电荷完全分离。抑制TICT的发生能够显著提高荧光强度和光稳定性,满足当前生物单分子检测和超高时空动态分辨的前沿需求,...
2019年,复旦大学化学系张凡课题组开发出一系列高稳定性且发射波长大于1000nm的近红外二区小分子荧光染料,实现了活体小动物淋巴循环的高分辨率长时间成像。同时利用染料之间的能量共振转移(FRET)作用实现了药物诱导肝损伤的原位检测,有望为生命科学及医学研究提供新的解决方案。相关研究论文表于《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2019), 58, 8...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子探针与荧光成像研究组徐兆超团队长期致力于荧光分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针对生物单分子检测和超高时空动态分辨的前沿需求,开展“标记-探针-成像”一体化研究。该团队以荧光分子发光构效关系为核心,以“实验/理论”相结合的模式深刻理解和探索分子发光机理,工程化创制高性能新型荧光分子,并于近期取得一系列新进展。
传统的荧光分子多数会有聚集诱导淬灭效应(Aggregation Caused Quenching, ACQ),限制了其应用。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 Induced Emission, AIE)荧光分子不同于传统的荧光分子,在聚集的条件下产生荧光,具有生物相容性好、背景荧光较低等特点。在生化分析中应用AIE分子,可以免去在细胞、细菌等荧光定位中多次洗涤去除背景荧光的步骤,还可以实现快速...
传统的荧光分子多数会有聚集诱导淬灭效应(Aggregation Caused Quenching, ACQ),限制了其应用。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 Induced Emission, AIE)荧光分子不同于传统的荧光分子,在聚集的条件下产生荧光,具有生物相容性好、背景荧光较低等特点。在生化分析中应用AIE分子,可以免去在细胞、细菌等荧光定位中多次洗涤去除背景荧光的步骤,还可以实现快速...
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钱旭红院士团队的杨有军教授课题组近期在高性能红外荧光染料开发方向取得突破,通过对氧杂蒽染料母核进行理性结构衍生,设计并合成了一个最大吸收波长大于800 nm的新型染料母核——二苯并碳罗丹明,并进一步通过增加该母核周围空间位阻,成功开发具有高稳定性、溶解性的红外荧光染料,并将其命名为ECX系列染料。相关工作近期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ACIE 2017,2017,56, 2979-...
2016年6月7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技术部徐兆超研究员带领团队,利用氮丙啶作为荧光团电子供体,有效抑制淬灭荧光和易使染料光漂白的分子内电荷转移态(TICT)的形成,获得了高荧光强度和光稳定性的系列新型荧光染料。相关成果发表在J. Am. Chem. Soc. 上。
2015年11月23日,《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在线发表了武汉大学与斯坦福大学关于“近红外二区小分子荧光染料”的合作研究成果。该项研究题为A small-molecule dye for NIR-II imaging(近红外二区小分子荧光染料),首次成功设计合成得到了一种可用于标记多种生物分子、可被生物代谢的近红外二区荧光小分子染料CH1055。
制备了结构为 ITO/NPB(30 nm)/Rubrene(0.2 nm)/CBP:Bczvbi(8 nm,x%)/Bphen(30 nm)/Cs2CO3:Ag2O(2 nm,20%)/Al(100 nm)的器件。研究了Bczvbi掺杂浓度(x=5,10,15)对白光器件性能的影响。综合利用发光层中主客体之间的能量转移和空穴阻挡层的空穴阻挡特性,得到了高效率、高亮度的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当Bcz...
室温下, 在红色荧光染料掺杂的有机发光器件ITO/N,N′-bis(naphthalen-1-y)-N,N′- bis(phenyl)benzidine (NPB)/tris(8-hydroxyquinolato) aluminum (Alq3):4-dicyanomethylene-2- methyl-6-p-dimethylaminostyryl-4H-pyran(DCM)/Alq3/LiF/...
结合掺杂薄层作为发光探针层的方法和亚单层(sub-monolayer)有机发光技术,利用沉积在有机发光器件发光层中的亚单层奎丫啶酮(Quinacridone,QAD)分子作为探针,同时改变QAD层的位置,对有机发光器件中激子的形成与扩散进行了研究,器件结构为ITO/NPB(60 nm)/ Alq3(x nm)/QAD(0.05 nm)/Alq3[(60-x) nm]/LiF/Al(其中x=0,2....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