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神经生物学 >>> 神经生物物理学 神经生物化学 神经形态学 细胞神经生物学 神经生理学 发育神经生物学 分子神经生物学 比较神经生物学 系统神经生物学 神经生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神经生物学 再生相关记录41条 . 查询时间(0.273 秒)
人体组织细胞处在独特的微环境中,这个微环境由细胞外基质、各种细胞、可溶性信号分子等共同组成。微环境在细胞信号传导、增殖和分化、形态和迁移、免疫应答以及营养代谢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深入研究细胞微环境对于了解生命奥秘和疾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脊髓损伤对于成年哺乳动物来说是一种毁灭性打击,由于成体脊髓组织存在多种抑制再生因素,并且神经细胞再生能力弱,最终导致损伤后脊髓功能的丧失。与成体组织不同,胚胎期和新...
雷文亮 研究员,研究兴趣主要包括:神经元突触发育/可塑性的细胞生物学基础,新型神经系统结构/功能成像技术的应用,非人灵长类神经退行性疾病模型的构建,以及阿尔茨海默症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原位神经再生疗法的开发。
李昂,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目前主要研究神经退行性病变的机制及成体神经发生调控对脑可塑性的影响。
师玲玲,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主要研究兴趣:遗传与环境互作,对人类认知水平、社交行为、情绪应对策略产生影响。自闭症、多动症等神经发育疾病病因不明,但其发生发展与潜在致病性遗传变异和出生后的负性生存环境密切相关。神经发育疾病患者常见学习困难、情绪自我调控能力欠佳等社会发展适应障碍,给其所在家庭带来持久性养育困难。
张力,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大脑和外周器官之间存在着广泛的交互作用:机体内稳态如代谢调节等过程可刺激血液中的代谢物、细胞因子、激素等物质,调控神经功能。课题组的长期目标是:解析特定环境干预(如压力应激、运动等)中外周器官代谢稳态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机制,并针对性开发靶向这一机制的药物或非药物策略。
曲宜波,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神经发育与再生的分子调控机制。
吴武田 教授,博士生导师。1975年毕业于中山医学院医疗系,1981年获中山医学院医学硕士学位,1991年获美国东佛吉尼亚医学院神经科学博士学位,并于1993年任该医学院助理教授。1996年起在香港大学医学院解剖学系工作,2009年聘为暨南大学客座教授。吴武田教授一直致力于“神经损伤和再生机制的基础研究”,先后承担美国、香港、和大陆等30多项科研基金;作为课题负责人先后承担“神经损伤的修复和重建的...
周立兵,比利时鲁汶大学神经生物学博士,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神经生长发育、脑脊髓损伤再生修复研究;
任超然,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外界光信息除了影响成像视觉外,还具有非成像视觉功能。比如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长期的阴雨天会让人感到压抑,而阳光明媚的环境则可令人心情愉悦。除了调节情绪,光还可以影响昼夜节律、记忆等脑功能。揭示非成像视觉功能的神经机制,对于理解复杂的环境因素调节脑功能的基本原理具有重要意义。我实验室重点研究非成像视觉功能的神经机制,并探索靶向光信息传导系统改善神经系统疾病的新型...
【研究院概况】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成立于2012年11月,前身为2008年10月组建的暨南大学-香港大学脑功能与健康联合实验室,是暨南大学直属研究机构(2020年起直属医学部)。在苏国辉院士的引领下,研究院汇集了一批来自中国大陆、香港著名高校和比利时、美国、澳大利亚等境外高校的优秀人才,现已组建一支高水平、年轻化的神经科学研究团队。聚焦于“中枢神经再生与修复”,研究院形成了神经生长分子...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是一种由免疫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CNS)脱髓鞘疾病。迄今为止,仍然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促进NMOSD受损神经再生修复,延缓疾病进展。髓鞘再生有助于恢复轴突神经冲动传导,改善疾病预后,可作为NMOSD受损神经再生修复的潜在治疗策略。
2022年9月18日,东南大学首席教授柴人杰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Advanced Science (IF=17.521)上在线发表了题为“Ti3C2TxMXene Composite 3D Hydrogel Potentiates mTOR signaling to Promote the Generation of Functional Hair Cells in Cochlea Organoid...
髓鞘是包裹在神经轴突外的一层电绝缘膜,可提高神经系统电信号的传导速率,并为神经元提供营养和代谢支持。髓鞘损伤不仅会严重影响神经系统的信号传导,从而造成视觉、感觉、运动、认知等功能性障碍,并会进一步引起神经损伤和退化,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髓鞘损伤可见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包括但不限于多发性硬化症、自闭症、亨廷顿病、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阿尔兹海默症等。髓鞘再生修复对于患者视觉、感觉、运动、认知等功能恢...
轴突再生和神经功能的恢复在老年人中极为有限。因此,神经系统受伤后通常会出现严重和长期的残疾。科学家们对因衰老出现再生失败的分子机制了解不多,阻碍了在开发有效的神经系统修复疗法方面取得进展。为了促进神经系统修复策略的设计,人们迫切需要确定导致因衰老出现再生失败的关键分子机制和细胞机制。
科技日报讯 (傅萱 记者王春)近日,复旦大学脑科学转化研究院彭勃课题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毛颖课题组和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袁逖飞课题组,利用活细胞成像、严谨谱系追踪和药理学等多种手段对NeuroD1介导的小胶质细胞—神经元重编程现象进行了系统性探索。12月6日,研究成果刊发在神经科学国际期刊《神经元》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