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分子生物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分子生物学 植物相关记录114条 . 查询时间(0.335 秒)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掘调控植物发育关键调控因子的方法,属于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转录组测序、小RNA测序、降解组测序的手段,筛选得到与植物发育分子机制相关的差异表达miRNAs?靶基因对;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检测技术验证差异表达miRNAs?靶基因对的作用关系;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定位差异表达miRNAs?靶基因对在植物组织细胞中的作用位置,即可获得调控植物发育的关键调控因子。本发明精确地实现...
本发明涉及一种构建植物发育分子调控网络的方法及其应用,属于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本发明针对组学鉴定的批量miRNA?靶基因对,先后运用双荧光素酶报告检测技术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验证候选miRNA及其靶基因的互作关系并定位其在组织和细胞中的位置,精确地实现了节点基因和关键开关miRNA在发育组织中的定位,能够精确地、具有时空特异性地反映植物组织发育过程分子调控的特点,对分子设计育种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和应...
近日,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黎家团队研究揭示了拟南芥COG1转录因子促进生物量积累的分子机制,发现COG1可以促进植物的光合速率和叶片中淀粉的合成,而且不同植物物种中COG1促进生物量积累的生物学功能是保守的。相关成果发表于植物学领域国际期刊《分子植物》。
根器官的出现,是植物登陆后适应陆生环境的重要进化事件。维管植物的祖先登陆时只有茎秆而没有根。维管植物朝着多个方向进化,其中有两个植物世系保留存活至今,即石松植物世系(lycophytes)和真叶植物世系(euphyllophytes)。化石证据显示,根器官的起源是这两个植物世系独立发生的事件:在泥盆纪早期的化石中可观察到石松植物出现了根,而此时的真叶植物没有根器官;直到在泥盆纪中期的化石中才发现真...
2023年9月16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王二涛研究组与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姜伊娜研究组合作,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转录负反馈回路在 Medicago 控制丛枝发育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ERM1/WRI5a-ERF12-TOPLESS作为一个新的正-负反馈环,动态调控营养交换和丛枝发育,进一步完善了丛枝菌根共生营养交换与调...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孙宇研究组等在《细胞衰老》(Aging Cell)上,在线发表了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植物化学小分子Rutin,通过作用于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ASP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早期信号通路,特异性靶向干扰ATM与HIF1α、ATM与TRAF6之间的协同互作,从而使得衰老细胞失去SASP这一经典特征。
2023年8月30日,The Plant Cell期刊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韩斌研究组完成的题为“WD40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Ehd5 positively regulates flowering in rice (Oryza sativa)”的研究论文。该论文报道了一个最新克隆的水稻抽穗期相关基因Ehd5,通过影响开花基因Ehd1,Hd3a...
2023年7月19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王成树研究组完成的题为A bacterial-like Pictet-Spenglerase drives the evolution of fungi to produce β-carboline glycosides together with separate gen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
2023年5月6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团队在《植物生理》(Plant Physiology)上发表了题为Hierarchical regulatory module GENOMES UNCOUPLED1-GOLDEN2-LIKE1/2-WRKY18/40 modulates salicylic acid signaling的研究论文。该团队此前阐明了细胞核基因组和叶绿体基因组耦...
2023年4月26日上午,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2023年全国学术年会暨成立六十周年庆祝大会在湖北武汉光谷希尔顿酒店举行。此次大会由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主办,华中农业大学承办,武汉大学、上海枫林植物科技发展基金会协办。来自全国各地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领域、包含13位院士在内的近1000名学界代表参加了此次大会。
2023年4月3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 Plants在线发表了来自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赵春钊研究组题为“FERONIA coordinates plant growth and salt tolerance via the phosphorylation of phyB”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类受体激酶FERONIA(FER)通过光敏色素phyB介导的光信号通路来调控植物...
杂交与渐渗在野生植物中广泛存在,并对物种形成与适应性进化产生重要影响,一直以来都是进化生物学和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然而,物种之间的频繁杂交与渐渗使得重建物种系统发育关系非常困难。遗传重组是产生变异的主要驱动力量之一,在生物进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重组率变异如何影响系统发育关系和杂交渐渗尚不清楚。野生二倍体草莓是重要的作物野生近缘种,广泛分布于世界温带地区,中国是其多样性分布中心与起源中心之...
杂交与渐渗在野生植物中广泛存在,并对物种形成与适应性进化产生重要影响,一直以来都是进化生物学和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然而,物种之间的频繁杂交与渐渗使得重建物种系统发育关系非常困难。遗传重组是产生变异的主要驱动力量之一,在生物进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重组率变异如何影响系统发育关系和杂交渐渗尚不清楚。野生二倍体草莓是重要的作物野生近缘种,广泛分布于世界温带地区,中国是其多样性分布中心与起源中心之...
粉花绣线菊复合群包含七个变种,为我国特有。在早期的化学与生物学研究基础上,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郝小江团队开展了其特征性二萜及二萜生物碱的生物功能挖掘,相继揭示了部分化学成分可促进线粒体融合、特异性抑制Wnt信号通路、通过非Bax/Bak依赖的线粒体途径诱导细胞凋亡、抑制原癌基因Fli-1表达等新颖作用机制。2023年3月7日,与南开大学陈佺团队、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胡俊杰团队合作,在 Na...
粉花绣线菊复合群包含七个变种,为我国特有。在早期的化学与生物学研究基础上,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郝小江团队开展了其特征性二萜及二萜生物碱的生物功能挖掘,相继揭示了部分化学成分可促进线粒体融合、特异性抑制Wnt信号通路、通过非Bax/Bak依赖的线粒体途径诱导细胞凋亡、抑制原癌基因Fli-1表达等新颖作用机制。日前,与南开大学陈佺团队、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胡俊杰团队合作,在 Nature Ch...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