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理论物理学 声学 热学 光学 电磁学 无线电物理 电子物理学 凝聚态物理学 等离子体物理学 原子分子物理学 原子核物理学 高能物理学 计算物理学 应用物理学 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物理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相关记录851条 . 查询时间(2.333 秒)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闫文盛教授研究组与孙治湖副研究员合作,通过磁性金属原子精确可控掺杂的策略,实现了二维石墨烯的室温铁磁性。他们在共掺杂N原子的辅助下,将Co原子稳定的锚定在石墨烯晶格中,从而在石墨烯中激活了室温本征铁磁性。研究成果以“Embedding atomic cobalt into graphene lattices to activate room-temperat...
近日,我校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国际量子功能材料设计中心与物理系乔振华教授研究组与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Dong-Ning Sheng教授、斯坦福大学Hong-Chen Jiang教授合作在相互作用诱导的轨道陈绝缘体理论研究中取得新进展,成果发表在2021年3月18日的权威物理学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 Rev. Lett. 126, 117602 (2021)]上。论文第一作者是中...
我校郭光灿院士团队在单个微腔内构建了人工规范场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的董春华研究组首次利用回音壁模式微腔中多模相互作用,通过几何相位控制实现了人工合成规范场,包括合成磁场和合成电场。该研究成果2021年3月22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Physics Review Letters》上。当带电粒子经过一个回路,通过的磁通量产生一个相位差,这个相位差可以用来研究凝聚态物理里有趣的拓扑现象,比如拓扑相...
我校郭光灿院士团队在单光子非互易传输的实验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史保森教授、丁冬生教授与南京大学夏可宇教授和日本理化所的Franco Nori教授合作,利用室温下的原子系统实现了超越磁光效应的百兆赫兹带宽单光子非互易传输。该研究成果于2021年3月19日在线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Science Advances。实现单光子非互易传输的器件是量子计算和量子网络的基本元件之一,涉及到时间反演对称破缺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杜江峰、王亚等人在高保真度量子比特读出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提出了不同于传统思路的新型自旋电荷转化方法,将“脆弱”的自旋量子态信息转移到“皮实”的电荷状态上,从而实现更高保真度的量子比特读出。该研究成果以"High-fidelity single-shot readout of single electron spin in diamond with sp...
为进一步汇聚优秀人才,促进学术交流,2021年3月19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五届“墨子·云论坛”——物理科学分论坛顺利举行,执行院长陈宇翱、相关学科教授与国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青年学者相聚云端线上交流,探讨物理前沿学术问题。
最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侯建国院士单分子科学团队的董振超、张杨研究小组与燕山大学田广军研究组合作,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诱导发光技术,对单个分子内电子-振动态发光进行了亚纳米分辨的成像表征,首次从实空间直接观察到了分子振动对电子态及其跃迁的影响,并结合理论计算,深刻揭示了电子-振动耦合如何影响电子跃迁和分子光谱的微观机制,为理解电子-振动耦合和分子光谱提供了重要的基本科学信息。该成果于2021年2月2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汪义丰团队利用自旋中心转移机理,从廉价易得的三氟乙酸衍生物出发,采取分步裁剪“碳—氟”键的方法,合成出用途广泛的双氟化物和单氟化物。该成果3月5日发表于《科学》。审稿人认为,该成果“发展了面向单氟和双氟有机化合物的全新合成方法”。氟是元素周期表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同时氟原子具有很小的原子半径,因此含氟有机物具有很多奇妙的性质。比如,向药物分子引入氟原子或含氟基团,可以提高药物对...
时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等离子体物理与聚变工程系教授,研究方向为利用理论和在超算上并行运行的PIC模拟,来研究激光等离子体物理和高能量密度物理。主要从两方面展开:角动量驱动的强磁场生成和涡旋光的加速效应。
2021年2月6日下午,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部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可再生能源与氢能技术专项“碱性离子交换膜制备技术及应用”项目实施方案论证暨项目启动会在合肥顺利召开。科技部高技术发展研究中心朱卫东处长、张丽副处长、王翔主管,专项总体专家组专家清华大学姜培学教授、武汉理工大学潘牧教授、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蒋利军教授级高工、上海交通大学朱新坚教授,项目组咨询专家厦门大学孙世刚院士、中国科...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国际功能材料量子设计中心与中科院强耦合量子材料物理重点实验室曾长淦教授研究组与西湖大学李牮教授研究组实验与理论合作,在超导自旋输运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发现栅压控制的Rashba自旋轨道耦合可以有效调控零偏压电导峰所表征的相位相干多重Andreev反射。相关结果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Phys. Rev. Lett.》上。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中科院强耦合量子材料物理重点实验室及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的肖正国教授研究组在大面积制备钙钛矿LED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团队使用基于气刀辅助的刮涂法制备出了大面积、高效率的钙钛矿LED,向钙钛矿LED照明的商业应用迈进了重要一步。相关成果以“Large-area and efficient perovskite light-emitting diodes...
我校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传感和宇称-时间(PT)对称系统的实验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唐建顺研究组首次实现了PT对称增强型量子传感器,其灵敏度比传统量子传感器提高了8.86倍。该研究成果2020年12月10日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PT对称理论是为了扩展量子力学而发展起来的,但它首先在经典物理系统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有许多违反直觉的现象和引人注目的应用,包括单向光传输、无...
我校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超表面图像边缘探测实验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史保森教授,周志远副教授等与湖南大学罗海陆教授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Zhaowei Liu教授合作,利用高品质偏振纠缠源和高效介质超表面,实现了待检测图像状态在正常模式和边缘探测模式远程的开关切换,并且证实了在弱光场照明下,纠缠光子照明相对于直接单光子照明具有更高的信噪比。这项研究成果于2020年12月16日在线发表在美国《科学...
我校郭光灿院士团队在源无关量子随机数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该团队的王双、韩正甫等人针对源无关量子随机数系统中测量设备的实际特性展开研究,提出了测量端由于探测器后脉冲、探测效率不匹配、探测器对光源分布敏感等特性所带来的安全性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该成果发表在12月10日的国际知名学术期刊《npj Quantum Information》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