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光学 >>> 几何光学 物理光学 非线性光学 光谱学 量子光学 信息光学 导波发光 发光学 红外物理 激光物理 应用光学 光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光学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相关记录40条 . 查询时间(0.426 秒)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带拉曼种子光的气体受激拉曼放大器,包括一台泵浦激光器(1),一套分光系统(2),第一个拉曼池(6),第二个拉曼池(16)和一组分光棱镜(20)。泵浦光源(1)通过分光系统(2)分成两束泵浦光,其中第一束泵浦光通过第一二相色镜(3)导入第一个拉曼池(6)产生后向拉曼种子光;第二束泵浦光通过光路延迟,与后向拉曼种子光同时到达第二二相色镜(13)并进行合束,然后一起导入第二个拉曼池(1...
一种用于原位红外监测的反应池,与梅特勒-托利多在线红外分析仪配套使用。池体由不锈钢制成,加热带绕于池体之外,热电偶置于不锈钢池体内,并连接电子温控仪用于温度检测和控制。反应池的顶盖设有压力表、两个阀门和一个取样口,红外探头从反应池的顶盖插入反应液体中。该反应池结合梅特勒-托利多的红外探头可用于原位监测氧化、加氢等高温、高压液相反应。
一种双阀激光溅射反应源,该装置结构由溅射激光,脉冲阀a,脉冲阀b,样品靶,反应通道以及喷嘴组成。该发明具有很强的通用性,不仅可以产生难熔的金属团簇,而且可以产生半导体甚至绝缘体的团簇。系统结构简单,便于维护和操作。
基于HF第一泛频发射光谱的温度测量方法。本发明属于温度测量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HF化学激光器超音速流场的温度测量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基于HF第一泛频发射光谱的温度测量方法。该方法用近红外光谱仪对HF第一泛频发射光谱信号进行测量,然后用HF第一泛频发射光谱的振-转强度分布公式对所得数据进行数值拟合,从而计算出测量体系的温度。该方法可应用于HF化学激光流场的不同位置(喷管出口、光腔以及光腔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降低氢气受激拉曼散射阈值的方法,主要是在原有的以氢气为拉曼介质的拉曼激光器拉曼池(5)中心轴线上放置一根内径为1毫米的毛细波导管(8),其一端在聚焦透镜(2)的焦点处,使泵浦光以掠入射方式导入并被束缚在该毛细波导管(8)内,从而降低氢气受激拉曼散射阈值。本发明不用改动其他组件,只需在拉曼池内加入一根毛细波导管就可以降低受激拉曼阈值。实验结果表明,和传统的拉曼池相比,本发明的氢气受激...
2023年12月21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化学动力学研究室分子光化学动力学研究组(1117组)袁开军研究员和隋来志副研究员团队利用自主开发的高压超快光谱,揭示了Cs2NaInCl6:Sb3+晶体经过高压作用后产生白光发射的机理。
2023年12月15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团簇光谱与动力学研究组(2506组)江凌研究员、李刚副研究员团队采用自主开发的基于大连相干光源(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的纳米气溶胶质谱实验方法,分别研究了异戊二烯与Δ3-蒈烯/β-石竹烯的混合挥发性有机物(VOC)的臭氧反应、异戊二烯与NO和SO2的光氧化反应过程,揭示了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形成机制。
2023年11月17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化学动力学研究室光电材料动力学研究组 (1121组) 吴凯丰研究员与朱井义副研究员团队在胶体量子点超快光物理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团队基于偏振控制的飞秒瞬态吸收光谱,精准地分辨受激辐射和双激子吸收的光谱特征,在钙钛矿量子点体系中观测到平均激子数小于0.1的光增益现象,并揭示了动态晶格在其中起到的关键作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光谱测量中的增强脉冲型光源装置,脉冲宽度调制器、脉冲电压调制器、脉冲电流产生器、电流合并器与发光器顺序连接,脉冲电流产生器与增强电源连接,电流合并器与常规电源连接;其方法为脉冲宽度调制器将外部信号I转换成脉冲信号II、脉冲信号III给脉冲电压调制器,进行电压放大后变换为脉冲V、脉冲IV,同时脉冲电流产生器接收到增强电源输出的电流VI后受到脉冲V、IV控制发出脉冲增强电流VII,该...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加热补偿镜及其使用方法。该光加热补偿镜包括镜体、激光衰减器和激光扩束系统和光阑;热补偿时,部分激光从开有中心通孔的镜体中心透过,然后依次经激光衰减器调节热补偿能量、经由凹透镜和凹面镜组成的激光扩束系统调节热补偿光束直径和经由光阑调节热补偿加热范围后照射到镀有高吸收膜的镜子背面进行热补偿。该发明可以利用激光器本身的光能实现激光腔镜的均匀热补偿,将激光腔镜光斑部分热变形降低至...
202年6月12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无机催化研究组(507组)叶生发研究员团队与苏州大学谭庚文教授团队在低配位主族元素化合物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实现了单配位锑宾化合物的合成与分离,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光谱学表征,证实了其存在一个有着极大零场分裂(D=1,030±20cm–1)的三重态基态。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杂分子体系反应动力学研究组(1101组)杨斌副研究员等与山东大学前沿交叉科学青岛研究院分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韩沛耿博士等合作,在局域激子发光动力学研究中取得新进展,揭示了锰掺杂铯锌卤化物纳米晶中影响局域激子发光的关键动力学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团簇光谱与动力学研究组(2506组)江凌研究员和李刚副研究员团队采用自主研制的红外—极紫外(IR-VUV)双共振红外光谱实验方法,利用中性钒金属双聚体,实现了水的高效分解。
2023年1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光电材料动力学研究组 (1121组) 吴凯丰研究员与杜骏副研究员团队在量子点—有机分子能量传递机制与应用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采用低毒性的CuInSe2量子点结合并四苯分子,实现了该类杂化体系在近红外波段的热延迟发光。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微型分析仪器研究组(105组)耿旭辉研究员、关亚风研究员团队与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共同研制的4500米级深海原位微生物、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叶绿素荧光传感器,于2022年10月至12月在南海科考航次中搭载深海原位实验室开展海试任务,最大潜深1384米,总工作时长超过40天,均工作正常、获得了有效数据,表明该三种深海原位荧光传感器具有优良的长期连续在深海海...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