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数学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物理学 化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总论 大气科学 地球物理学 地理学 地质学 水文学 海洋科学 生物学 科学技术史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理学相关记录65650条 . 查询时间(2.322 秒)
在自然界,由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带来的机械胁迫常造成生命体器官和组织的部分甚至完全缺失。应对损伤,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均具备组织修复和器官再生的能力。与动物相比,固着生长的植物更容易遭受机械损伤。然而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动物不可比拟的应对损伤的能力。第一,面对无时不在、不可预期的机械损伤,植物能够快速激活防御反应以避免病虫侵害和伤口感染。第二,面对不同程度的机械损伤,植物能够...
2024年5月22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付巧妹团队与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等合作,针对青藏高原西部阿里地区古人群开展了古基因组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以Ancient genomes revealed the complex human interactions of the ancient western Tibetans为题,在线发表在《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
自然界中,大部分昆虫没有抚育行为。也就是说,当昆虫妈妈将自己的后代以产卵的形式留下后,它们便静静地死去。那么,蝗虫作为群聚型昆虫,它们的母亲能够为后代做什么?2024年5月21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康乐团队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Parental experiences orchestrate locust egg hatching synchr...
2024年5月22日,为响应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生物多样性,你我共参与”,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院内外60多家机构超过300位分类学专家共同编制的《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4版》(http://www.sp2000.org.cn)正式发布,全球用户可以自由下载使用。
近期,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质资源转化团队在木质纤维素生物质降解酶的改造及高效生产等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
2024年1月12日下午,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生物系助理教授Rafael Pinilla Redondo应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佘群新教授的邀请,做客“山海知微”系列论坛,并作了题为“Phages suppress CRISPR-Cas immunity via RNA-based anti-CRISPRs”的学术报告。本次讲座由佘群新教授主持。重点实验室约50位师生参加了此次学术报告。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简称南科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王俊坚团队联合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孔德良团队在《自然—植物》上发表研究成果。研究团队运用核磁共振,解析了热带树种细根分子水平碳性状,阐释了分子水平碳性状在塑造细根多维经济性状空间方面的潜在作用。
病毒是土壤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的理论和研究进展表明土壤病毒是影响和维持土壤生物多样性、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土壤肥力和植物健康的重要因素,土壤病毒的生态功能日益受到关注。然而,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忽视了土壤病毒的相关研究,对土壤病毒生态功能缺少系统性认识和理解,病毒感染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生物地球化学的影响程度尚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与乌克兰尼古拉耶夫天文台组成的研究团队,利用上海天文台研发的旋转漂移扫描CCD技术开展了近地小行星的常规观测,实现了对近地小行星的精密定位和定轨。
2024年5月23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Andrew E. Teschendorff研究组在《自然-衰老》(Nature Aging)上,发表了题为Quantifying the stochastic component of epigenetic aging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论证了表观遗传时钟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自诱导随机DNA甲基化变化的生物机制,发现了表观遗传...
大气气溶胶和云作为地球气侯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均会对地气系统的辐射收支造成扰动,进而影响气候变化。气溶胶间接辐射效应是指气溶胶粒子作为云凝结核,改变云的微物理属性和降水间接影响气候。目前气溶胶的间接辐射效应依然是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最高的辐射强迫因子之一。深入研究气溶胶间接效应,探寻其背后影响因素,可为区域气候模式气溶胶-云参数化提供更可靠准确的重要输入。
污水及其处理过程逸散的生物气溶胶包含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对区域生态环境、人类健康等均存在潜在危害。特别是近年大规模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频繁爆发,引起了全球关于生物气溶胶传播途径的极大关注。然而对于污水处理过程中生物气溶胶的产生机制、逸散规律和其影响因素尚不十分清楚。
去除过量的氮,对于富营养化湖泊的生态恢复至关重要。湖泊中由微生物介导的硝酸盐异化还原过程是脱氮的重要机制。湖泊生态系统面临着复杂而严峻的外来沉水植物入侵风险和微塑料污染。入侵沉水植物在根系分泌有机物、氮同化效率等方面与本地沉水植物存在差异,会改变沉积物的硝酸盐异化还原过程。微塑料可以直接改变沉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并通过影响沉水植物生长间接地影响硝酸盐异化还原速率以及各过程的相互关系。然而,在微塑料...
植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在气候变暖下发生了显著变化,尤其是在高海拔和寒冷地区。然而,由于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和生态系统功能改变之间的联系非常复杂,气候变暖引起的植物群落组成和结构变化对高寒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及其机制尚不明确。群落加权的植物功能性状可以为我们全面理解植物群落和碳循环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提供重要的依据,因为植物功能性状直接反映了植物的生态策略,并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密切相关。
肠道微生物对膳食纤维的代谢,在宿主的生理和健康状况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海带、羊栖菜等海藻,不仅是人类日常饮食的一部分,而且在2000多年前就被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食管炎和瘘管病等。褐藻胶(alginate)是褐藻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由甘露糖醛酸 (β-D-mannuronate, M) 和古罗糖醛酸 (α-L-guluronate, G) 两种单体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成的线性多糖。褐藻胶可...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