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理论物理学 声学 热学 光学 电磁学 无线电物理 电子物理学 凝聚态物理学 等离子体物理学 原子分子物理学 原子核物理学 高能物理学 计算物理学 应用物理学 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知识要闻 物理学相关记录9255条 . 查询时间(2.268 秒)
2024年5月21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空天激光技术与系统部,联合复旦大学、海南大学等,在时空涡旋串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成果以Spatiotemporal vortex strings为题发表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彭新华研究组和香港中文大学刘仁保研究组合作,在开放量子多体系统时序关联的高精度测量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利用可控物理过程合成的量子通道,提出了一种选择性地测量开放量子多体系统中任意类型时序关联的理论方案,并首次在核自旋体系中成功探测了四阶量子时序关联。相关研究成果于2024年5月16日以“Selective Detection of Dynamics-C...
提高移动设备的利用率是建设信息无障碍环境的首要任务之一。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主流移动终端设备及其搭载的应用程序,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目前主流移动设备主要通过触摸交互技术实现系统与用户间的信息传递,这需要用户灵活使用手部精细动作在显示界面上进行操作。然而,这种方法无疑给患有上半身运动障碍的人带来了诸多不便。如何让触摸屏界面的使用不仅仅局限在手部,从而适用于更多特殊人群,对研究人员来说是一...
未来,电子、光电、能源等领域需要大面积柔性透明导电薄膜(TCF)。由于铟是不可再生资源且价格昂贵以及氧化铟锡固有的脆性,现代技术广泛应用的氧化铟锡TCF难以满足科技发展尤其是新一代柔性电子器件的需求。目前,科学家已开发出碳纳米薄膜、金属纳米线、导电高分子等替代氧化铟锡的透明导电材料。其中,碳纳米薄膜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候选材料之一。然而,实现柔性透明导电薄膜广泛应用不仅要求其克服透光率和导电性之间的...
在煤制油技术的初级产物中,α-烯烃占比超过50%。其中,中长链α-烯烃(C6+)年产能达数十万吨,这是石油化工难以直接获取的优质化工原料。由于碳数相近的混合烃性质相似,直接分离出α-烯烃非常困难且代价高昂,目前只能将其加氢转化为油品,但造成优质资源浪费。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曹直团队提出将煤制油初级产品中长链α-烯烃经氢甲酰化定向转化为中高碳数醛,实现了煤制油初级产品的高附加值利用,并...
在凝聚态物理学领域,人们已经发现一些体系的准粒子表现出类似于高能物理中的狄拉克粒子的性质。这些费米子准粒子的能量和动量之间呈线性色散关系,因此可以用相对论狄拉克方程在理论上进行描述。目前,狄拉克费米子已在一些电子体系中被观测到,例如石墨烯和拓扑绝缘体。由于狄拉克费米子存在的前提条件中并不包括电荷,因此原则上应该存在无电荷的狄拉克费米子。在经典的绝缘铁磁体或反铁磁体中,尽管其低能物理无需考虑电荷,但...
2024年5月16日,精密测量院理论与计算化学研究组副研究员宋宏伟与清华大学教授宁传刚团队、新墨西哥大学教授郭华合作,利用FNH3-负离子偶极束缚态的自脱附现象,成功观测到F + NH3反应过渡态附近弱弗兰克-康登区域的束缚态和Feshbach共振态,为研究反应过渡态提供了全新的观测手段。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
2024年5月16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能源催化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动力电池与系统研究部(DNL2900)陈忠伟院士团队在退役动力电池的可持续回收方面取得进展,突破现阶段萃取-沉淀-煅烧复杂三步法工艺,基于可持续浸出和共沉淀的再生策略,提出一步法退役锂离子电池正极高质量再生方案和向下一代动力电池正极材料转变的新途径,使正极材料成本分别降低38.3%和73.6%,获得全新低成本高性能下一代储...
2024年5月15日,广东大湾区空天信息研究院研究员王天武项目组关于太赫兹近场波形表征方向的研究成果以“Real-space sampling of terahertz waveforms under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为题,作为期刊子封面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ACS) 旗下著名期刊、光学领域顶刊ACS Photonics,并收录于SCI论文检索库,论文第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包小辉、张强等首次采用单光子干涉在独立存储节点间建立纠缠,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国际首个基于纠缠的城域三节点量子网络。该工作使得现实量子纠缠网络的距离由以往的几十米整整提升了三个数量级至几十公里,为后续开展盲量子计算、分布式量子计算、量子增强长基线干涉等量子网络应用奠定了科学与技术基础。2024年5月15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自然》(Nature)上。
室温磷光(RTP)是一种独特的光物理现象,相关材料在撤去激发光源后,可以持续数秒到几小时的长寿命发射。由于其较大的斯托克斯位移和长发光寿命等特性,RTP材料在信息加密、生物成像、化学传感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与广泛应用的荧光标签相比,RTP材料还具有额外的时间维度和更为丰富的光学可调性,因而在多级信息编码中展现出更高的隐蔽性和难以复制性,更适用于高等级的信息加密与防伪。近十年来,RTP领域得到...
基于离子脱嵌反应的传统锂离子电池由于单电子转移产生的比容量有限,其能量密度已接近理论极限,难以满足未来长续航和大规模储能体系的性能需求。三氟化铁正极(FeF3)基于三电子转移的转换反应具备712 mAh g-1的高理论比容量,将其匹配锂金属负极而构筑的Li-FeF3电池的理论能量密度可达850 Wh kg-1和1500 Wh L-1。然而,商业ReO3型FeF3正极的本征电子/离子传输性能不佳,涉...
从植被的功能角度出发,植被可分为光合植被和非光合植被,非光合植被是指枯枝落叶层、农田残茬以及处于休眠和枯死状态的草、叶、枝和干等。非光合植被作为生态系统中不可忽视的部分,是非生长季地表植被的主要组成部分。
2024年5月11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副研究员曹亮与合作者,依托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的多功能物性测试系统,在范德瓦尔斯层状结构的晶体研究中,引入层间平移自由度,为材料物态的有效调控提供了“纯净”的新策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2024年5月11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叶宏教授课题组在高效散热技术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Superior heat and mass transfer performance of bionic wick with finger-like pores inspired by stomatal array of natural leaf”为题于5月在《Langmuir》在线发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