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光学 >>> 物理光学 >>>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知识要闻 物理光学相关记录110条 . 查询时间(3.011 秒)
近日,武汉物数所卞学滨研究组与华中科技大学等合作在利用高次谐波的频率调制实现分子超快成像方向上取得重要进展,研究结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Nat. Commun. 9, 1108 ,2018)高次谐波是强场超快激光与原子分子或者固体相互作用后,辐射出的相干高频超短光脉冲。它作为产生阿秒相干xuv及软x射线光源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国内外强场超快物理研究的热点。卞学滨研究员和...
2018年1月19日,爱思唯尔发布2017年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1793名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学者入选。我校3位教授继2016年后再次入选,入榜学者总数并列全国第78位。3名入榜教授为数学学科入选者、理学院蒋达清教授,物理学和天文学学科入选者、理学院孙道峰教授,免疫和微生物学学科入选者、原化学工程学院党宏月教授。
2018年1月15日,教育部在京召开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推进会,宣布首批共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我校24门课程入选,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二。我校被认定的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均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至少完成了两期教学活动,课程质量高、共享范围广、应用效果好、示范性强,涉及的学科包括哲学、医学、文学、历史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法学。
ZrTe5是兼具一维链状和二维层状结构特点的van der Waals材料。理论预言,该材料的三维晶体为拓扑绝缘体。为进一步实验确认ZrTe5是否为拓扑绝缘体,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极端条件物理重点实验室EX1组谌志国“百人计划”特聘研究员,北京大学量子材料科学中心教授王楠林,美国Brookhaven国家实验室教授顾根大、李强,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余睿等合作...
近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极端光学创新研究团队”肖云峰研究员和龚旗煌院士领导的课题组提出混沌辅助的光子动量快速转换的新原理,实现了超高品质因子光学微腔和纳米尺度波导的超宽带耦合,突破了微纳光学器件近场耦合需要相位匹配(即动量守恒)的限制。相关研究于2017年10月20日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上(Xuefeng Jiang, Linbo S...
2017年9月18日,世界知名的学术组织——美国光学学会(OSA)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美国光学学会会士(OSA Fellow),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常务副校长黄维成功当选。美国光学学会主席Eric Mazur教授在贺信中指出,黄维院士在有机光电子学这一融物理、化学、材料、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跨学科领域做出了开创性、领军性贡献。(You are being recognized “For pi...
近期,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张首刚和张晓斐研究员带领的冷原子理论研究团队在自旋轨道耦合偶极量子气体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进展。这些研究进一步提高了对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认识,并对量子调控、精密物理测量、以及冷原子钟研制等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微纳尺度上的强耦合对于芯片上量子器件集成以及可扩展的量子网络有重大意义。近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古英研究员、龚旗煌院士和山西大学的张天才教授等合作,首次理论上提出利用疏逝电磁真空增强表面等离激元纳腔和量子发射体的可逆相互作用,并利用纳米线的倏逝波对体系辐射出的光子进行有效收集。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
近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肖云峰研究员和龚旗煌院士等应邀在国际著名期刊Advanced Materials杂志发表题为“Single Nanoparticle Detection Using Optical Microcavities”的综述论文(DOI: 10.1002/adma.201604920)。光学微腔传感是近十几年发展出来的一种超高灵敏检测技术,检测极限...
学科交叉点是科学领域产生新理论、新发明的突破口。光学工程是一门与信息、材料、能源、生命、仪器、计算机及微电子技术等学科紧密结合和交叉融合的学科。近年来,光学与纳米材料的碰撞,给新型显示、健康照明等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王涌天教授团队主动抓住机遇,在科技部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点国际合作项目、面上项目以及青年基金项目各类项目资助下,通过广泛的校内外、国内外合作...
2015年8月1日至3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系外行星探测技术团队与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合作研制的高性能便携式自适应光学装置(High Performance Portable Adaptive Optics,以下简称HPAO)首次在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2.16米望远镜上进行了试观测并获得成功。实测结果表明该套HPAO已能够稳定校正最暗至3.8等星,并具有进一步优化升级的潜...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广海课题组采用高能脉冲激光照射技术制备出具有中间吸收带特征的非晶氧化钛——中间带氧化钛。相关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2015, 3, 11437-11443)上,并已申请发明专利。
中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光子轨道角动量纠缠的量子存储,进一步证明了基于高维量子中继器实现远距离大信息量量子信息传输的可行性。该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物理学权威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这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史保森小组在高维量子中继研究方向取得的重要进展。
最近,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微加工实验室(TS2组)在双层金属纳米结构阵列的可控加工及光学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主要包括制备出大面积双层垛积间距可控的金属纳米球阵列结构和双层等离激元超表面结构,分别在高灵敏增强拉曼检测和调控光的空间自由度研究方面取得突破。
2014年10月28日,在由中科院组织的工艺测试中,超高分辨率宽能段光电子实验系统(“梦之线”,BL09U)项目顺利通过技术测试,全面达到验收指标。其中,作为关键指标的光束线的能量分辨本领,一举突破50000,此分辨率下的光子通量亦达到1.2E10 phs/s。此前,瑞士光源ARDRES光束线拥有世界最高的软X射线分辨能力,相同能量下的分辨本领为33000。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