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光学 >>> 量子光学 >>>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知识要闻 量子光学相关记录205条 . 查询时间(2.351 秒)
2021年4月12日上午,安徽省召开2020年度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暨加快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建设推进会,会议公布了2020年度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人员名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杜江峰院士获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奖,史保森教授团队的“面向高容量高速量子通信的基础研究”获2020年度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杜江峰、王亚等人在高保真度量子比特读出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提出了不同于传统思路的新型自旋电荷转化方法,将“脆弱”的自旋量子态信息转移到“皮实”的电荷状态上,从而实现更高保真度的量子比特读出。该研究成果以"High-fidelity single-shot readout of single electron spin in diamond with sp...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团队与合作者首次在国际上实现基于远距离自由空间信道的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发(MDI-QKD)。这项成果不仅实现了将MDI-QKD从光纤信道拓展到自由空间信道的突破,也开启了在自由空间信道中实现基于远距离量子干涉的更复杂量子信息处理任务的可能。《物理评论快报》日前在线发表了该成果。
我校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超表面图像边缘探测实验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史保森教授,周志远副教授等与湖南大学罗海陆教授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Zhaowei Liu教授合作,利用高品质偏振纠缠源和高效介质超表面,实现了待检测图像状态在正常模式和边缘探测模式远程的开关切换,并且证实了在弱光场照明下,纠缠光子照明相对于直接单光子照明具有更高的信噪比。这项研究成果于2020年12月16日在线发表在美国《科学...
我校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测量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项国勇研究组与德国、意大利以及瑞士的理论物理学者合作,在光子系统中首次实验使用纠缠集体测量(entangled collective measurement)将量子比特热力学系统中投影测量的反作用(back action)降至最小。相关研究成果于2020年11月16日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
多通道量子频率转换芯片在量子信息技术领域,尤其是单光子成像与远距离量子存储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国家科技计划的支持下,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人员合作,成功研制出了国际首个集成化的多通道量子频率转换芯片。该芯片由34通道波导及34通道的光纤阵列进行双端耦合封装而成,用于1550 nm波段单光子信号和1950 nm波段泵浦光进行非线性和频。该芯片基于逆向质子交换的周期性极化铌酸...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陆朝阳等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MarlanScully、德国维尔兹堡大学SvenHofling等合作,在同时具备高纯度、高不可分辨、高效率的单光子源器件上观察到强度压缩,为基于单光子源的量子精密测量奠定了基础。论文以“编辑推荐”形式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
近期,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固体所纳米材料与器件技术研究部发展了一种超快水相MoO3-x量子点合成及其氧缺陷调控的方法。通过在常温下将前驱体和配体水溶液快速搅拌混合,实现了MoO3-x量子点超快速合成(5s),量子点的氧缺陷浓度可以通过调节配体的量来精确调控,同时量子点可以作为近红外荧光探针实现低浓度下的过氧化氢荧光检测。相关成果发表在Nanoscale Horizons 上。
日前,《美国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States of America)在线刊发了我校数学研究院青年教师吴劲松及其合作者的论文《量子傅立叶分析》(QuantumFourier analysis)。近年来,哈工大数学研究院青年教师吴劲松与其合作者得到了子因子平面代数、局部紧量子群、耦合范畴...
2020年10月6日,美国物理学会(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公布,授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陆朝阳教授2021年度“兰道尔—本内特量子计算奖”(Rolf Landauer and Charles H. Bennett Award in Quantum Computing),表彰他“在光学量子信息科学,特别是在固态量子光源、量子隐形传态和光量子计算方面的重要贡献(“For si...
近日我校匡乐满、景辉教授团队在量子纠缠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团队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波兰波兹南密茨凯维奇大学合作,提出了一种实现非互易光机械纠缠的新方案,首次揭示了量子非互易纠缠的保护和恢复机制。该研究成果10月2日发表在物理学领域国际顶级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 Rev. Lett. 125, 143605 (2020)】上。
构建单原子与单光子之间的强相互作用是量子光学的重点课题之一,它对基于原子和光子的量子信息处理有着重要意义。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传统的办法是通过谐振腔来增强原子-光子的耦合系数。近年来,人们发现通过将光子与原子的高激发态(里德堡态)建立耦合,在自由空间内就可以实现原子和光子之间的强相互作用。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科院量子光学重点实验室冷原子物理研究团队在冷原子温度测量的研究中取得进展,在实验中展示了原子内态几乎无损的冷原子温度快速测量方法,相关工作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Applied。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科院量子光学重点实验室冷原子物理研究团队在冷原子温度测量的研究中取得进展,在实验中展示了原子内态几乎无损的冷原子温度快速测量方法,相关工作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Applied。
北京大学量子材料中心刘雄军组和南方科技大学俞大鹏院士合作提出如何在拉曼光晶格中实现和探测非遍历的临界相这一基本量子相,为实现和探测单粒子和多体临界相指明了方向。该研究以”Realization and detection of non-ergodic critical phase in an optical Raman lattice”为题,发表在近期的《物理评论快报》上 【Phys. Rev. ...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