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光学 >>> 激光物理 >>>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激光物理相关记录326条 . 查询时间(2.992 秒)
近日,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杨晓菲课题组在共线激光核谱技术发展和装置建设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发表在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杂志2022年第一期,成果同时作为该期封面报道,并被推荐制作后期“research story”动画宣传。
2022年2月25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在激光控制转角双层石墨烯产生超快光电流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Physical ReviewB上。
2022年2月20日晚,2022北京冬奥会在国家体育场“鸟巢”落下帷幕。
复旦大学马余刚院士团队在激光核物理领域获得重要进展。2022年1月31日,一项飞秒强激光核物理领域的研究成果,以“飞秒泵浦时抖动电子与离子库伦碰撞所产生的同质异能态”(Femtosecond Pumping of Nuclear Isomeric States by the Coulomb Collision of Ions with Quivering Electrons ) 为题,在《物理评论...
2022年2月7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薄膜光学实验室系统研究了影响大口径脉冲压缩光栅在应用中面临的小概率缺陷损伤问题,厘清了诱导脉冲压缩光栅纳秒激光损伤的关键瓶颈因素及机理。相关成果发表在Optical Materials Express(《光学材料快讯》)上。
2022年1月29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强场太赫兹驱动晶体硅中的超快对称性操控研究中取得进展。研究团队采用强场太赫兹电场可操控晶体硅的结构对称性,在实验上观测到晶体硅中的偶次谐波产生,相关成果发表在iScience上。
20222年1月27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性地提出了空气激光辅助的单光束相干拉曼散射技术,并利用该技术实现了大气中温室气体SF6的定量测量,检测灵敏度达到千分之四的水平。空气激光辅助的相干拉曼散射技术,发挥了空气激光在时域、频域和空域上的独特优势,既实现了单光束测量,又无需复杂的脉冲整形,适用于大气、火场等复杂或危险环境的实时探测,推动了相干拉曼散射技术...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高功率激光物理联合实验室联合上海交通大学智能光子学研究中心,基于古希腊梯子光子筛的色散等效操作,利用闪耀光栅实现了多色光纤束的无透镜衍射成像。相关成果发表于Optics Letters。
2022年1月20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在中红外超强超短脉冲非线性自压缩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团队提出了利用多薄片级联与非线性自压缩相结合的方法,产生了周期量级中红外超强超短脉冲。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光学快报》(Optics Letters)。
2022年1月20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在量子涡旋散射的角动量特性及高能粒子量子态操控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研究团队从理论上解决了高能粒子散射中的角动量守恒和转移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操控高能粒子量子态特性的新原理,相关成果发表在Phys. Rev. D和Phys. Rev. Research上。
2022年1月14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高功率光纤激光技术实验室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非线性光学增益调制技术,可以将单频连续激光转换为高相干飞秒脉冲。该方法是获得波长灵活超快脉冲的全新技术手段。相关成果发表在Advanced Photonics Research。
2022年1月12日,由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智能所先进制造研究中心朱锟鹏研究员撰写的英文著作Smart Machining Systems: Modelling, Monitoring and Informatics 由国际著名学术性出版社Springer(施普林格)于2022年1月正式出版发行。同期,朱锟鹏研究员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傅盈西教授合著的专著《激光增材制造在线监控系统理论与技术》由国防工业出版...
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薛飞研究团队提出利用微透镜光纤干涉仪探测微米线机械振子振动模式的新方案。相关成果分别以Measuring the orientation of the flexural vibrations of a cantilevered microwire with a micro-lens fiber-optic interferometer和Determining the orien...
2021年11月获悉,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汪长安教授团队和机械系闫剑锋副教授合作首次以超快激光诱导构筑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SMSI)。利用超快激光激发界面局部电场强度,调节原子扩散速率和路径,诱导表面缺陷形成以及亚稳态结构迁移,在一系列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中构筑金属-载体界面强相互作用。这项工作为调控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中金属-载体间相互作用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近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强磁场中心盛志高研究团队与合作者依托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采用强磁场下的超快时间分辨磁光探测技术,发现了二维范德瓦尔斯磁性材料中的超长自旋弛豫行为,明确了材料晶格维度和热扩散各向异性在二维磁性材料的自旋动力学过程中的关键作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2D Materials期刊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