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凝聚态物理学 >>> 超导物理学 >>>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知识要闻 超导物理学相关记录278条 . 查询时间(2.176 秒)
近日,近代物理所磁铁技术室科研人员利用TCF10低温站及自建的超导磁体低温测试平台对CERN亮度升级项目(HL-LHC),斜螺线管型(CCT)双孔径超导磁体进行了测试。测试前后历时2个月,先后完成了磁体机械检测、电气检测、室温磁场测量、低温励磁测试等多项内容。HL-LHC CCT超导磁体项目由高能物理所牵头,近代物理所作为参与单位,计划与各合作单位共同完成13台(1台样机加12台正式磁体)双孔径轨...
我校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和物理系中科院强耦合量子材料物理实验室陈仙辉、吴涛等人组成的超导研究团队近日在铁基高温超导体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团队在有机离子插层的二维层状铁硒基高温超导体中揭示了由二维超导涨落导致的“赝能隙”现象,为研究铁基超导材料中的高温超导机理提供了关键性的实验证据。相关研究成果于8月28日以“Preformed Cooper Pairs in Layered FeS...
2020年7月24日、30日,中科院高能所两只带端腔组件的1.3GHz 9-cell细晶粒超导腔经2K温度下测试显示:加速梯度分别达到32.8MV/m和32.6MV/m,其品质因子Q0在30MV/m下均超过1×1010。这一测试结果是我国目前完全自主研发的细晶粒1.3 GHz 9-cell超导腔的最好结果,它实现了国内细晶粒超导腔指标跨越性进步,并与国际直线对撞机(ILC)超导腔指标35±20% ...
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的微观机理是三十余年来凝聚态物理学中的重大科学难题之一。通常,人们认为铜氧化物高温超导电性源于对反铁磁莫特绝缘基态的化学掺杂。因此,系统理解和准确描述掺杂莫特绝缘体,尤其是直接观测铜氧化物铜氧面的电子结构是解决铜氧化物高温超导机理问题的关键。
近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固体所方前锋研究员课题组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核工系李巨教授合作,在聚变堆超导带材的设计及其抗氦辐照损伤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通过实验设计与理论模拟相结合,该项研究验证了构造多级特征结构以实现高性能材料的有效策略,同时利用特殊界面调控氦泡生长的动力学过程,最终使铜铌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机械、超导和抗辐照性能,并有望应用于核聚变领域。相关研究成果以 “Superconduct...
近日,我校与中科院强磁场中心、南丹麦大学、南京大学等单位合作,利用高压研究手段发现了一种具有新颖结构的超导体。相关研究结果以“Long-Range Ordered Amorphous Atomic Chains as Building Blocks of a Superconducting Quasi-One-Dimensional Crystal”为题,发表在材料学国际顶级期刊《Advanced...
实现马约拉纳零模和应用其于拓扑量子计算是近年来凝聚态物理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马约拉纳零模可自然地在本征拓扑超导体中实现,如一维p波超导体的两端或者二维手征p波超导体的涡旋之中,然而遗憾的是自然界中缺乏这样的本征拓扑超导体材料。2008年Liang Fu和Charles L. Kane在理论上突破性地指出二维p-波超导可利用拓扑绝缘体的表面态和传统的s波超导等效地实现,从而当利用磁场产生涡旋之后...
近日,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院由杨帆教授牵头的研究团队在准晶超导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论文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在该论文中,北京理工大学为第一单位,曹业副研究员为第一作者,杨帆教授为通信作者。参与该论文工作的还有张用友副教授、刘玉波(杨帆指导的博士生)、刘铖铖教授以及南方科技大学的陈伟强教授。
二维晶态超导体是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科学的新兴前沿研究方向。2016年液态栅极技术发明人日本东京大学的Iwasa教授在Nature Review Materials文章中指出,量子格里菲斯奇异性,反常金属态和在强平行磁场下存在的超导电性(如伊辛超导)是二维晶态超导体领域最重要的研究主题(Nat. Rev. Mater. 2, 16094 (2016))。伊辛超导体是一种强自旋轨道耦合超导体系。有报道指...
近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张焱研究组利用自主搭建的高分辨角分辨光电子能谱和美国斯坦福同步辐射实验室BL5-4实验站,测量了铁基超导材料中的自旋密度波的能隙各向异性。在研究中,张焱课题组首先通过样品合成,利用Sr1-xNaxFe2As2体系,获得了不具有旋转对称性破缺的C4磁有序相。这使得测量不受多畴的影响,将探测能带的数量减少一半。同时,由于SrFe2As2类铁基高温超导体都存在表面电...
2020年6月20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在江苏无锡统力电工股份有限公司组织召开了铝基卢瑟福超导电缆出厂验收会。会议采用现场和视频结合的方式进行,高能所实验型缪子源(Experimental Muon Source, EMuS)项目负责人唐靖宇研究员主持会议。 高能所所长王贻芳通过视频参加了验收会并致辞。会上,EMuS超导磁体预研负责人侯治龙介绍了该电缆研制工作背景及技术要求,统力电工技术负责...
近日,近代物理所直线加速器中心的工程技术人员在新建设的2K低温测试平台上对自主研发的1.3GHz单cell铜铌复合超导腔成功进行了低温性能测试。2K低温测试系统稳定运行极限温度达到1.3K。超导腔体品质因数(Q0)达到约1.0E10、最大表面电场达到约50MV/m、机械稳定性相对于同类型纯铌超导腔提高了约6倍。
2019年,《自然》杂志报道在铜氧化物高温超导母体中也发现了巨大的热霍尔效应,引起了很多讨论。与一般霍尔效应不同,热霍尔效应测量垂直磁场下纵向热流导致的横向温度梯度。在关联绝缘体中,热霍尔效应来自电中性载流子如声子、磁激子、自旋子等的本征或诱导的非平庸拓扑性质。在自旋液体材料中,热霍尔效应在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都有很多研究。但是现有微观理论模型都非常复杂,难以和实验建立起直接联系。
以超导为代表的宏观量子效应是一类新奇、罕见的物理现象,其本质是微观粒子的集体性量子行为在宏观尺度的体现。在超导体中,通过库珀对的自发玻色凝聚,电荷可以实现宏观尺度上的无耗散输运。在半导体中,电子和空穴也可以通过库仑吸引作用配对,形成电中性的激子。理论上已经证明,激子可以具有类似的自发玻色凝聚,使体系进入一个全新的宏观量子态——激子绝缘体态。尽管这一概念的提出已超过半个世纪,但目前为止,实验上仍然缺...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SC10组长期致力于各种新型拓扑、超导等材料的制备和探索;安徽大学物质科学与信息技术研究院单磊教授(原物理所研究员)团队专注于超导以及拓扑材料的点接触和扫描隧道谱研究。近年来,两个团队密切合作、联合攻关,尝试在多种拓扑材料中实现超导。陈根富研究员指导的博士后何俊宝、博士生陈栋(已毕业)等成功生长出了在费米面附近具有三重简并点的拓扑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