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等离子体物理学 >>> 热核聚变等离子体物理学 >>>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知识要闻 热核聚变等离子体物理学相关记录56条 . 查询时间(2.897 秒)
“2019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评选结果近日揭晓,应用物理与技术研究中心荣誉主任贺贤土院士获此殊荣。贺贤土院士为我国国防大科学工程研究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长期承担国家重大任务并从事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高能量密度物理、理论物理的专业研究,在国家重大任务的物理理论研究、设计及实验室模拟研究中完成了大量开拓性工作,曾组织领导和参加了我国在惯性约束聚变研究领域的研究工作,提出了我国惯性约束聚变发展战略...
2019年11月4日至8日,第3届亚太物理联合学会等离子体物理大会在合肥召开。电气学院聚变所博士后郭伟欣荣获“30岁以下年轻科学家与学生奖”,以嘉奖其在氢同位素等离子体中研究平行速度剪切湍流驱动杂质输运的理论成果。U30奖评委主席Kunioki Mima教授为郭伟欣颁奖。亚太物理联合学会等离子体物理大会是由中、日、韩、印等亚太地区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机构发起的大型国际会议,涵盖基础等离子体物理、磁约束...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在抗中子辐照多主元合金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通过不同热处理条件下合金中相变行为的调控研究,揭示了多主元双相合金中相演化机理,提出了抑制合金脆性相形成的新途径。相关成果发表在聚变领域期刊Fusion Engineering and Design上。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聚变堆材料科学与技术研究室和研制中心对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偏滤器系统关键部件——高密度等离子体源的研发工作进行了联合攻关,取得新进展。研究所技术人员通过系统调研论证,确定了弧放电的技术路线,并根据该类型等离子体源的特点设计了强磁场、大抽速条件的实验台。经过初步实验,该预研装置实现了稳态运行并在样品台处测得1023m-2s-1量级稳态离子...
磁约束聚变边界等离子体输运主要是由湍流输运引起,在芯部的热和粒子排出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等离子体所六室边界诊断组在EAST托卡马克和W7-X新一代仿星器等装置详细研究了湍流对边界等离子体输运的贡献,已取得很多重要成绩。在此基础之上,刘少承项目副研究员和梁云峰研究员等通过最新研制的复合型探针测量,发现W7-X磁岛偏滤器位形的刮削层磁岛区域存在两种典型的径向湍流输运模式,磁岛中心区域由40–160 k...
2019年3月20日,记者从中核集团获悉,被誉为“人造太阳”的中国环流器二号M(HL-2M)装置的核心部件——主机真空室研制成功。这将助力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开展堆芯级聚变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和关键技术研究,为装置的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据了解,正在建设中的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是中国最大的托卡马克装置,主要研究和平利用核聚变,使其成为一种几乎取之不尽的清洁能源。主机真空室属该装置的核心部件,是为核聚变技...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23日报道,美国科学家揭示了土卫六最大的谜团之一——其上稠密且富含氮气的大气层的起源。他们的新研究认为,土卫六大气层或源于该天体内部的有机物。土卫六是土星最大的卫星,拥有非常浓厚的大气层,这使它在太阳系的卫星家族中独具特色。此外,它也是太阳系内除地球外唯一一颗地表上流淌着大量液体的天体,但土卫六拥有的是液态碳氢化合物而非水。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托卡马克物理研究室研究员胡建生课题组在均匀流动液态锂限制器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由副研究员左桂忠以Results from an improved flowing liquid lithium limiter with increased flow uniformity in high power plasmas in EAST 为题发...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科研团队在中国抗中子辐照钢(CLAM钢)疲劳性能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完成了不同热处理条件下CLAM钢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的研究,建立了微观组织与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的关系,验证了其在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实验包层模块(TBM)的疲劳服役安全性。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核材料期刊Journal of Nuclear Materials上。
科睿唯安(Clarivate)最近公布了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西安交大共4名教授入选。其中,能动学院郭烈锦院士、理学院丁书江教授、材料学院马伟教授三人入选交叉学科领域的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人居学院程海教授入选地球科学领域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科睿唯安(Clarivate)最近公布了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西安交大共4名教授入选。其中,能动学院郭烈锦院士、理学院丁书江教授、材料学院马伟教授三人入选交叉学科领域的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人居学院程海教授入选地球科学领域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近期,固体所刘长松研究员课题组在聚变等离子体引起金属表面起泡的原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发现了氢在金属中的自发偏聚行为,并提出了一种新的氢致表面起泡机制。相关论文以“Hydrogen bubble nucleation by self-clustering: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and statistical models studies using tungste...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EAST团队研究员孙有文课题组在EAST上利用三维磁扰动场控制阿尔芬本征模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结果由博士研究生楚南等人近期以快报的形式发表在Nuclear Fusion上[N. Chu et al, Observation of toroidal Alfvén eigenmode excited by energetic electrons ...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在中国抗中子辐照钢CLAM高温服役安全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完成了CLAM钢在服役上限温度550℃的断裂韧性行为研究,验证了其在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实验包层模块(TBM)中服役的高温断裂可靠性,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Journal of Nuclear Materials上。
2018年5月9日晚,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兰州大学南充技术转移中心执行主任方开洪博士应光电学院邀请,在综合楼410举办了一场有关低能轻核聚变反应中屏蔽效应研究的讲座。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