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原子核物理学 >>> 重离子核物理学 >>>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知识要闻 重离子核物理学相关记录52条 . 查询时间(2.781 秒)
2014年10月10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重离子治癌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研究”通过课题结题验收。课题验收会由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主办。验收专家组由项目首席科学家张红,项目咨询责任专家金铎、贾弘禔,项目组专家蔡建明,同行专家周平坤、吴李君、蔡宏懿、王生、唐传祥、王宇钢、张新民以及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的管理专家等12位专家组成。张红主持会议。
借助全球最敏感的中微子探测器,一支国际物理学家团队第一次向全世界报告,他们已经直接探测到了在太阳内核发生的、由“基础”质子—质子(PP)融合过程产生的中微子。
近物所理论物理室研究人员基于相对论重离子微观输运模型,即兰州量子分子动力学(LQMD)模型,研究核反应动力学中核介质效应,包括核子-核子弹性散射截面、非弹性道NN<->ΔN反应截面和介子(π, K)演化过程中的核介质效应等获得重要进展。
2012年5月2日,投资16亿元的重离子肿瘤治疗中心在武威市荣华生化工业园区开工建设,标志着恶性肿瘤治疗中心正式落户武威,使国家大科学工程——中科院近物所“重离子治癌”从基础研究向民生应用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省委常委、副省长咸辉宣布武威重离子治疗肿瘤中心暨荣华颐养园项目开工建设。
近物所科研人员利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HIRFL)国家实验室的次级束流产生装置(RIBLL),通过磁刚度扫描方法,对57 MeV/u的40Ar束流在9Be和181Ta靶上反应产生的前角区类弹碎片进行了研究,测到了Z>8核区近百种核素的动量分布和截面信息。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在双核模型框架下,利用输运理论研究了熔合反应过程中核的动力学形变并获得重要结果。
对称能的密度依赖性是核物理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它与重离子碰撞、超重核的稳定性、融合反应截面、中子星结构、组分和冷却等一系列核物理和天体物理研究相关。长期以来,人们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一直存在强烈的模型依赖性,使得问题至今没有很好解决。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利用高纯锗探测阵列和重离子熔合蒸发反应机制,成功实现了对过渡区核(质量数在190附近的 Pt-Au-Hg 核区的原子核称作过渡区核)195Au的高自旋态研究。
2011年9月20日至23日,受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委托,上海投资咨询公司组织相关专家,对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建成的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HIRFL-CSR)工程进行了后评价。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选育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白花紫露草彩叶突变体,于2011年8月30日通过了由甘肃省科技厅组织、中科院兰州分院主持的科技成果鉴定。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核理论组研究人员近期研究了超重核衰变能之间存在的关联以及对称能对于超重核Qα值同位旋依赖性的影响,提出了预言超重核Qα值的新方法。
2011年7月11日至12日,近代物理研究所承担的院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中能重离子微束辐照装置”,通过了中国科学院计划财务局组织的测试组的测试。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在高电荷态离子诱导聚变相关壁材料产生电子发射实验中,分离了动能电子和势能电子的贡献,确定大约10%的势能用于势能电子的发射,从而使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利用“十一五”期间建成的国家大科学工程“兰州重离子冷却储存环(CSR)”,首次精确测量了近质子滴线短寿命核素Ge-63,As-65,Se-67和Kr-71的质量,实验数据的相对精度达到了10-6。共有来自6个国家的科学家参与了本次原子核质量的精确测量实验。研究成果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06, 112501 (2011)。 高精度...
2011年2月21日至22日,中国科学院计划财务局会同基础科学局、办公厅,在近代物理研究所组织召开了中国科学院大科学装置维修改造项目验收会,对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历年实施并已完成的维修改造项目进行了验收。项目验收专家组由院内外研究所和高校的23位专家组成,分工艺、档案、财务3个小组。陈森玉院士任专家组组长。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