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高能物理学 >>> 基本粒子物理学 宇宙线物理学 粒子加速器物理学 高能物理实验 高能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知识要闻 高能物理学相关记录613条 . 查询时间(3.328 秒)
北京谱仪(BES)III实验在正负电子湮灭中观测到了轴矢量粲偶素粒子χc1的直接产生,研究成果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 Rev. Lett. 129 (2022) 122001]上,这是世界上首次在正负电子湮灭中发现轴矢量粲偶素粒子的直接产生。
北京谱仪III实验继2021年首次发现带电的含奇异夸克隐粲四夸克态Zcs(3985)+后,在相同能区的数据中,以4.6倍标准偏差发现了其对应中性伙伴粒子存在的证据。这是对中性含奇异夸克隐粲四夸克态的首次实验报道,成为奇特强子态实验研究的又一里程碑成果。该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杂志[Phys. Rev. Lett. 129 (2022) 112003]。
近日,北京谱仪III(BESIII)合作组在正负电子湮灭 过程中观测到类粲偶素Y(4360)/Y(4660)粒子的新衰变模式。研究结果发表在物理学权威期刊美国物理评论快报上 [Phys. Rev. Lett. 129, 102003 (2022)]。
近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范一中、蔡岳霖及博士研究生唐天鹏,与南京师范大学合作,运用自主研发的整体拟合方法,剖析W玻色子超重结果,发现此反常信号与暗物质存在很强关联。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杜江峰院士团队与南京大学组成的联合研究组在暗能量探测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利用抗磁悬浮力学系统在实验室环境中对一种重要的暗能量理论——变色龙理论进行了实验检验,未发现该理论预言的“第五种力”,从而排除了其作为暗能量的可能。这是所有暗能量理论中的首个确定性的实验检验。相关研究成果以“Experiments with levitated force sensor challenge...
2022年6月28日至7月28日,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BEPCII)完成了本年度第一次同步辐射专用光模式运行,共为用户提供有效机时697.95小时。本次专用光参加实验的用户分别来自国内102个单位和国外2个单位,其中,国内单位包括21个中科院内单位、73所高等院校、5个其他研究机构和3家企业。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技术物理系、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高能物理CMS团队冒和“在13TeV质子—质子对撞中通过强子末态寻找衰变到三个W玻色子的共振态”为题的两篇文章,同时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和《物理评论D》。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技术物理系、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高能物理CMS团队冒亚军教授、李强研究员课题组,对三W玻色子共振态进行了世界首次探寻,相关研究成果于2022年7月6日以“在13TeV质子—质子对撞中寻找衰变到三个W玻色子的共振态”(Search for Resonances decaying to three W Bosons in Proton-Proton Collisions at ...
近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ATLAS和CMS实验在《自然》杂志上首次发布基于全部Run2数据的希格斯粒子的联合测量结果。这一结果是迄今为止希格斯粒子性质的最精确测量结果。
北京谱仪III合作组(BESIII Collaboration)在世界上首次利用处于量子纠缠的正反科西超子对的级联衰变,成功地把导致正反物质不对称的弱作用力从强作用力中分离出来,这一创新实验方法为研究物质和反物质不对称性提供了极其灵敏的实验探针,引起了领域内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该研究成果于2022年6月2日发表于Nature杂志。
2022年6月24日,北京谱仪III圆满完成了2021-2022年度对撞取数任务。本轮运行自2021年年11月12日开始,历时7个半月,共取得积分亮度5.83 fb^-1的正负电子对撞数据,再创年度新高,包括0.82fb^-1的ψ'扫描数据和5.01 fb^-1的ψ''数据。
2022年6月15日,中科院条财局组织召开了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档案专业组验收会。验收会采用在中科院高能所现场、中科院成都分院现场两地视频会议的方式召开。来自中科院文献中心、国家档案局、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航空工业档案馆、中科院理化所、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中科院档案馆的7位专家组成验收专家组,对LHAASO的工程档案进行了验收。中科院文献中心副主任、院档案馆馆长潘亚男担任验收专家组组...
近日,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加速器部高频系统张沛研究团队研制的166 MHz超导腔和500 MHz超导腔在先进光源技术研发与测试平台(PAPS)成功完成了低温下的垂直测试,结果优于HEPS的设计指标,为下一步超导槽腔的研制和超导腔的批量制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2年6月9日,中科院高能所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速调管研发团队和加速器中心直线组研制的大尺寸速调管用钡钨阴极在高能所高功率测试台完成了测试。测试显示:装配该阴极的国产速调管在356kV脉冲高压下,阴极发射电流412A,阴极直径8.9cm,电流发射密度6.62A/cm^2,发射能力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
2022年6月6日,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组织专家在高能所散裂中子源园区对“基于中国散裂中子源的大气中子辐照谱仪试验平台”进行了验收,夏佳文院士担任验收专家组组长。验收专家一致认为:基于中国散裂中子源,利用已规划和建设的靶站大气中子孔道,建设了大气中子辐照谱仪试验平台,高质量完成了各设备的设计、研制、安装、调试与谱仪联合调试,完成了预定任务,达到了项目建设指标;与世界同类设施相比,本项目建成的谱仪中子性...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