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高能物理学 >>> 基本粒子物理学 >>>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基本粒子物理学相关记录156条 . 查询时间(5.802 秒)
电弱对称破缺机制是粒子物理中最核心的问题之一,国际上,关于解释电弱对称破缺动力学机制最多的是Higgs作为一个复合粒子的情况。近日,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舒菁课题组在上述问题上取得了阶段性进展,提出了通过新的对称性(Maximal Symmetry)完美解释电弱对称性自发破缺的起源。这是一种新型的基于对称陪集空间的可计算的四维复合希格斯模型(Phys.Rev.Lett.119 131803...
在今年7月5-12日于意大利威尼斯举行的欧洲物理学会高能物理分会(EPS-HEP)上,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的ATLAS实验宣布观测到Higgs粒子衰变到底夸克对(Hbb)的过程。结合 2011至2016年共两期质子质子对撞数据, 观测到的信号显著性为 3.6倍标准偏差,即统计学上该信号是本底噪声的概率几乎只是万分之一。这是2012年发现Higgs粒子以来,LHC实验最重要的物...
随着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拓扑材料研究,人们在固体材料中陆续寻找到新奇的准粒子,从而模拟原本仅存在于高能物理中的粒子。例如,石墨烯、拓扑绝缘体的边缘态(二维)/表面态(三维)中的低能电子可视作无质量的狄拉克费米子;外尔半金属的低能电子可用手性区分的外尔费米子刻画。此外,多重简并费米子、点-线费米子等的发现,也极大拓展了凝聚态系统中准粒子家族。如何在固态材料系统中寻找甚至设计这些新奇的费米子,成为凝聚态物...
2017年8月16日,北京谱仪III(BESIII)实验国际合作组关于Zc(3900)的自旋和宇称量子数测量的文章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并被《物理》(Physics)杂志编辑作为特色研究论文推介。在这篇题为“完善四夸克态档案”(Filling in a Tetraquark’s Profile)的推介文章中,编辑写道:“对正负电子对撞数据的分析...
2017年8月17日至19日,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大卫·格罗斯教授、美国匹兹堡大学物理天文系韩涛教授一行访问我校。在校期间,大卫·格罗斯一行听取了大科学装置研究进展情况介绍,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在第八届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闭幕式上,大卫·格罗斯向来自全国各高校的广大师生作了题为“我的物理生涯——从夸克到弦”的精彩演讲,并为获得竞赛单项奖的同学们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品。作为美国现任物理学会主席,大卫·...
最近,由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者在内的中国科学家参加的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STAR国际合作组,在重离子碰撞中首次观测到了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的“整体极化”(global polarization),发现碰撞产生的Lambda超子相对于碰撞反应平面存在明显的自旋极化。STAR国际合作组的该研究成果于8月3日作为封面发表在《自然》杂志上[Nature 548, 62-65 (2017)]。在...
2017年8月13日,日本仁科纪念财团在其网站公布第5届“仁科芳雄亚洲奖”获奖者为中科院物理所翁红明研究员,旨在表彰他为发现外尔半金属作出的理论贡献。翁红明研究员近年来在拓扑物态研究,尤其是理论预言拓扑材料方面取得一系列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突破性研究成果。2014年底,他与方忠、戴希研究员等合作者一起,成功预言了首个外尔半金属TaAs家族材料,并与实验合作证实了其中手性电子态——外尔费米子准粒子的存在...
截至7月9日,距离第五届“未来物理学家夏令营”开营已经一周了。来自耶鲁大学、牛津大学、加州理工学院、莱斯大学、伯明翰大学、海德堡大学、特温特大学、卡内基大学、西澳大学等国外数十所名校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共计62名营员在这短暂的一周中,共同走近前沿物理,交流学术问题,欣赏中华文化艺术,感受千年古国底蕴,度过了充实而愉快的时光。自7月3日开营仪式后,每天上午都有两场为营员们精心准备的学术讲座,涉...
2017年7月6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的底夸克探测器(LHCb)实验组宣布发现双粲重子,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专门对该研究成果进行了新闻发布,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高原宁、杨振伟、张黎明和朱相雷等组成的研究团队在发现新粒子中做出重要贡献。 底夸克探测器国际合作组已将研究论文提交至《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
继“外尔费米子”,“沙漏费米子”之后,最近上海光源“梦之线”用户——中科院物理所团队在拓扑物态研究领域又取得了重大突破,首次发现了突破传统分类的新型费米子——三重简并费米子,为固体材料中电子拓扑态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这一研究成果于2017年6月19日在线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doi:10.1038/nature22390)。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物理生物学研究室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合作,发展了一种基于金纳米粒子的荧光-纳米等离子体双模态成像fPlas探针,并对其在胞内运输中的聚集过程及聚集态对其传输动力学的影响开展研究。相关结果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7, 5, 15646)。胞吞及囊泡运输是细胞信号传导和能量交流的重要生理过程。其中,纳米粒子的胞吞和胞...
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SHMFF)用户南京大学借助SHMFF变温X射线衍射仪(XRD)设备,对费米面经过精确调控的II类Weyl半金属WTe1.98中的各向异性Adler-Bell-Jackiw(ABJ)反常效应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新进展。该研究成果以Experimental Observation of Anisotropic Adler-Bell-Jackiw Anomaly in Type-I...
2017年2月27日,国际布鲁诺-庞蒂科夫奖评审委员会宣布授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贻芳、韩国首尔大学教授KIM Soo-Bong和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KEK)教授NISHIKAWA Koichiro2017年庞蒂科夫奖,以表彰他们在中微子振荡现象的研究和分别在大亚湾实验、RENO实验和T2K实验中精确测量出中微子混合矩阵的θ13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2016年11月28日,“李政道研究所成立仪式暨宇称不守恒与中微子物理国际科学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图书馆举行。多位诺奖得主、美国科学院院士,20多位中国学科院院士和众多海内外学者共聚一堂,探讨前沿科学。
2016年11月25日,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简称高能所)牵头成立的微通道板型大面积光电倍增管研制合作组(以下简称合作组)宣布,国内首条年产7500支的20英寸微通道板型光电倍增管的生产线建成运行。未来2年内,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北方夜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将为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江门中微子实验提供15000支该产品。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