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高能物理学 >>> 粒子加速器物理学 >>>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粒子加速器物理学相关记录118条 . 查询时间(3.401 秒)
2011年1月10日,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HIRFL-CSR)成功实现了极重离子209Bi36+(83号元素)束流的冷却累积。由超导高电荷态电子回旋共振(ECR)离子源提供的强流高电荷态209Bi36+离子束,经过回旋加速器加速到1.96MeV/u,在电子冷却作用下成功地在主环(CSRm)内进行了多次多圈注入及电子冷却作用下的储存与累积,这是回旋加速器+冷却储存环这种组合运行模式实现极重离...
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依托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大科学工程,联合中科院相关研究所共同提出的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重离子诱变植物新种质创制及机理研究”,2010年11月15日通过了中科院基础科学局主持的可行性论证。来自兰州大学、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甘肃省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和甘肃农业大学的7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听取了项目负责人周利斌副...
2010年2月3日,北京谱仪(BESIII)国际合作组发言人王贻芳对外宣布,利用重大改造后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II)上产生的1亿ψ'事例,BESIII合作组获得了首批重要物理成果,三篇文章已分别投稿至本领域一流期刊《中国物理C》(Chinese Physics C)、《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和《物理评论D》(Physical Review D)。...
  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自行设计研制的S波段10MeV 20kW工业辐照行波电子直线加速器于近期通过了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测试,加速器束流能量为10.3MeV,平均功率为22.1kW。
  石墨烯是由碳原子在二维空间上紧密堆积成六角星形晶格结构的一种新型材料。它具有丰富的物理内涵和重要的应用价值,近年来已成为材料科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石墨烯的光学性质一直倍受人们关注。研究表明,从太赫兹到可见光的频率范围内,石墨烯的吸收系数一般都小于3%,也就是说,石墨烯的光学响应极其微弱。这导致石墨烯在光电子学领域的应用受到强烈制约,成为发展石墨烯光电器件的主要障碍。
2009年9月27日上午,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直线加速器控制室传出好消息,经过两个月的努力拼搏,改造后的直线加速器在通过微波功率老练之后,完成了初步的调束试验。束流经过新安装的子谐波聚束器的压缩,将原有的多个束团压缩为单个束团,并传输到直线加速器的出口,证明子谐波聚束器系统从设计、安装到调试都已取得圆满结果。
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的CMS实验中国合作组和中科院高能所计算中心的共同努力下,北京CMS实验远程运行亚洲区域中心(ROC@Beijing)于日前建成,7月下旬启动跨区域的运行值班准备工作和试运行,8月15日左右将正式开始运行。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点改造工程(BEPCII)在去年7月完成建设任务,进入紧张的调束和试运行阶段。在五个月的调试过程中,BEPCII不断提高对撞亮度,为北京谱仪提供了大量的对撞数据。BEPCII以满足国内广大同步辐射用户的迫切需求为己任,克服重重困难,在2008年12月25日到2009年1月20日,安排了同步辐射专用光运行,累计供光562.8小时,除去机器研究时间,供光效率超过94.7%。累计束流...
中科院近物所科研人员利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HIRFL-CSR)装置,首次对100ms量级的短寿命近质子滴线核素63Ge、65As和67Se的质量进行了测量。原子核的质量是原子核最基本的特性之一,它直接反映了核内核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能提供丰富的核结构信息,并对各种核模型进行严格检验。目前质量未知的核素都是远离稳定线的放射性核素,它们的产生截面小、寿命短、测量难度非常大。在HIRFL-CSR...
1988年10月24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参观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发表了题为《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讲话,他说:“过去也好,今天也好,将来也好,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经过近10天的紧张调试,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HIRFL-CSR)主环于2008年10月15日成功实现了变能量慢引出,慢引出能量可在多个能量之间自动切换。这是继2008年1月成功实现主环单能量慢引出后攻克的又一项关键技术,为实现深部肿瘤治疗临床试验解决了关键技术难题。
2008年10月19日,为期一周的高强度质子加速器前沿科学亚洲科学论坛在京举行。开幕式上,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李政道,日本高强度质子加速器中心主任永宫正治和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合作局局长韩建国作了大会报告;诺贝尔物理学奖得者、日本学术振兴会执行会长小林诚为大会发来书面致辞。
经过十几年的建造,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9月10日正式启动,将第一束质子束流注入对撞机。当地时间10日10时25分(北京时间16时25分)左右,第一束质子束流贯穿整个大型强子对撞机,现场科研人员一片欢呼,这其中,便有来自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的教授们。日前,北大物理学院院长叶沿林教授和物理学院教授李重生、朱守华、冒亚军等向记者介绍了该实验的相关信息及北京大学参与其中的相关情况。 ...
LHC(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这一模拟宇宙大爆炸后万亿分之一秒的实验由于为发现新物理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以及为人类认识宇宙起源、物质起源和理解高温高密核物质具有巨大价值,而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记者在北京大学了解到,我国科学家也参与了这项世界最前沿的科学研究,所研制的产品目前已投入到LHC的首次实验中,他们的参与对我国今后的科研工作意义重大。 LHC建于瑞士日内瓦和法国交界处的...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2008年9月10日正式启动,将第一束质子束流注入27公里长隧道内的对撞机。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钱思进教授当天在位于日内瓦郊区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这具有里程碑意义,为在前所未有的对撞能量下取得新发现奠定了基础。” 参与大型强子对撞机上CMS探测器建设的钱思进介绍说,此次启动还不是大型强子对撞机开始对撞,只是将第一束质子束流注入对撞机,使其以接近...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