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物理化学 >>> 催化化学 >>>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催化化学相关记录1052条 . 查询时间(1.733 秒)
在代谢路径设计领域,寻找能够催化非天然反应的候选酶一直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虽然现有一些方法可以根据相似反应识别潜在酶,但在反应类型识别和后续酶筛选评估等方面均存在不足,难以有效的帮助实验科学家快速筛选候选酶进行实验验证。
己二酸是工业上最有应用价值的脂肪族二元羧酸。它是各种尼龙聚合物、药物、润滑剂、增塑剂和食品添加剂的基本化学原料,尤其是作为单体制备尼龙-66和聚氨酯。全球范围内已有明确报道的商业化己二酸产品均由苯出发,经热催化加氢和硝酸氧化两步法制备。该路线面临以下问题:(1)以石化资源衍生苯为原料,面临不可再生和原料受限的风险与挑战;(2)加氢反应过程涉及高温高压反应,需要高纯氢气,不可避免的会带来安全隐患;(...
2024年5月15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计算和数据驱动催化研究组(511组)肖建平研究团队在电催化一氧化氮还原合成氨和羟胺选择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发现电催化一氧化氮还原合成氨和羟胺具有结构敏感性,为电催化高效可控合成羟胺和电合成催化剂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烯烃氢甲酰化是羰基化反应的一种,从烯烃和合成气(CO/H2)原子经济性100%地得到碳链增长的醛,可以进一步制备醇、胺、羧酸等一系列化学中间体和精细化学品。通过氢甲酰化反应生成的各种化学品的年产量已超过两千万吨,贵金属铑Rh是目前主流的氢甲酰化催化剂。丰产金属钴Co具有成本优势,但由于其固有的低活性和低稳定性,用于氢甲酰化的Co基催化剂发展缓慢。
2024年5月11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计算和数据驱动催化研究组(511组)肖建平研究员团队在氮氧化物(NOx)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提出实现电催化脱硝(N2为目标产物)应从催化剂工程转向反应器优化。
2024年4月23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太阳能研究部(DNL1600组群)李灿院士团队开发了离场电催化新技术,在室温、常压下实现硫化氢全分解制氢和硫磺,有望替代工业现行的克劳斯技术,实现天然气开采、炼油行业和煤化工过程中硫化氢的消除和资源化利用,并成为低成本制绿氢的一条新路径。
氢甲酰化反应可将烯烃在一氧化碳和氢气气氛下催化转化为醛,是烯烃高附加值转化利用的重要途径。全球每年有超过1000万吨的烯烃通过这一反应路径实现了高值转化,是目前规模最大的均相催化过程之一。其中,铑催化的丙烯氢甲酰化约占烯烃氢甲酰化全部产能的70%以上。该过程的产物正丁醛通常会被进一步转化为正丁醇与2-乙基己醇。二者是生产增塑剂、洗涤剂、涂料和药物等大宗生活用品的基础化工原料。然而,铑分子催化剂与原...
2024年4月16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化石能源与应用催化研究部烷烃转化新催化材料及新过程研究组(DNL0802)田志坚研究员、马怀军研究员团队与克拉玛依市先能科创重油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重油浆态床加氢解构转化技术”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以下简称“石化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
酒石酸作为重要的化工和食品添加剂原料,具有L(+)和D(-)两种类型的对映体,是合成化学品和药物时重要的手性合成子和手性选择剂。传统上L(+)酒石酸是葡萄酒产业的副产品,其产量受到自然资源和季节的影响。微生物来源的顺式环氧琥珀酸水解酶(CESH)可用于制备高对映体纯度的手性酒石酸,是目前工业生产手性酒石酸的主要方法之一,于上世纪90年代实现产业化。虽然CESH是最早得到应用的工业酶之一,但其催化机...
2024年3月2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中民,大连化物所研究员魏迎旭、于政锡和副研究员韩晶峰等在分子筛催化耦合反应体系反应机理和产物分布调控方面取得进展。
太空风化是月球及太阳系其他无大气天体表面的改造过程之一。太空风化包括微陨石轰击、太阳风离子注入、高能宇宙射线作用等。其中,月球表面的微陨石轰击环境具有粒径小、速度快、通量大等特点。高速微陨石轰击月壤可通过高温熔融、破碎、气化、沉积、胶结等机制,改造月壤的物质组成、成分、光谱、物理性质等。由于月表物质组成多样、微陨石轰击过程复杂、轰击产物不稳定等因素的耦合影响,月球表面微陨石轰击的改造机制及效应,如...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2088101)等资助下,复旦大学化学系赵东元-李伟课题组联合材料科学系王飞课题组在中性锌-空气电池单原子催化材料创制方面取得进展,他们揭示了两电子中性锌-空气电池催化材料的设计原则,构筑了新型可持续、低成本、高性能的电化学储能器件。研究成果以“可逆锌-空气电池的单原子催化两电子氧化还原化学(Two-electron redox chemistry via sin...
光催化转化CO2不仅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还可以将CO2转化为可再生的能源。如何同步提升还原产物的选择性和产率是CO2催化还原反应的重大挑战之一。基于此,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宋茂勇研究团队围绕CO2光催化还原高效生成单一产物CO开展了系统研究
2024年3月19日,北京林业大学材料学院宋国勇教授团队在ACS Cayalysis(一区,TOP期刊,IF="12.9)发表题为“Atomically dispersed palladium driving reductive catalytic fractionation of lignocellulose into alkene-functionalized phenols”的研究论文。
2024年3月18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能源与环境小分子催化研究中心(509组群)邓德会研究员团队应邀发表了关于二氧化碳(CO2)加氢制碳一(C1)产物选择性调控的综述文章。该综述系统介绍了CO2加氢制C1产物的研究进展,并对CO2加氢的选择性调控策略、存在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作了前瞻性的展望。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