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天体力学 天体物理学 天体化学 天体测量学 射电天文学 空间天文学 天体演化学 星系与宇宙学 恒星与银河系 太阳与太阳系 天体生物学 天文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天文学相关记录3997条 . 查询时间(3.469 秒)
2024年9月4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早期宇宙与高红移星系团组,对绿豌豆(Green Pea)中的活动星系核(active galactic nuclei)进行系统性搜寻研究,并在近2200例绿豌豆星系样本中发现59个含超大质量黑洞(super-massive black hole)或中等质量黑洞(intermediate-massive black hole)的候选源,为研究大质量黑洞与矮星系...
恒星形成区的气体加热是一个多方面的过程,对恒星的形成和演化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了解这些区域的气体加热所起的关键作用,有助于阐明驱动恒星形成和塑造星系演化轨迹的潜在机制。
2024年9月3日,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恒星物理研究团组和天文技术实验室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合作开发了快速计算恒星-行星系统潮汐演化的方法。该方法相对于传统的理论模型计算,其速度可以提高四个数量级。该研究成果于8月31日在国际天文学期刊《皇家天文学会月报》(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上在线发表。
宽发射线是活动星系核最显著的观测特征之一,其辐射区域被称为宽线区。一般认为,宽线区由大量电离气体组成,这些气体在中心超大质量黑洞的引力束缚下高速运动,从而产生显著的宽发射。因此,研究这些气体的空间分布和动力学形式对于理解活动星系核的内部结构及精确测量黑洞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2250105)资助下,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林彦蒿研究员和毛河光院士及其国际合作者,通过高温高压实验首次成功地将‘富氧易熔’原创理论应用到了地球深部,并为探讨早期地球演化条件及状态等前沿的地学科学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实验约束。本研究成果以“由氧逸度控制的地球岩浆洋底部熔融(Melting at the base of a terrestrial magma ocean...
太阳附近的大多数恒星都是由相同丰度的元素构成的。但有一类被称为亚矮星的罕见的天体,其碳和铁等重元素的含量要少得多。这些亚矮星中温度最低的被称为超冷亚矮星,包括小质量恒星与褐矮星。超冷亚矮星很难被研究刻画。它们不仅暗淡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冷却,而且它们的年龄无法被直接测量。由南京大学张曾华副教授领导的国际团队最近发现了第一个年龄基准超冷亚矮星 VVV1256-62B(如图1),其年龄约为 105亿年。
2024年8月17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苏扬等利用银河画卷高质量数据,首次全面地揭示了从银盘3 kpc处流向中心分子区(Central Molecular Zone,CMZ)的分子气体流的诸多观测细节,并建立了气体动力学理论模型。该成果于2024年8月1日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快报》(ApJL)。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王涛教授团队与合作者创新性地从探索近邻星系的黑洞质量与星系中原子氢气体的含量之间的关系入手,首次揭示了星系中心黑洞的质量是调制星系中原子氢气体含量的最关键的物理量:中心黑洞质量越高的星系其原子氢气体含量越低。这一发现对星系中心黑洞是否影响和如何影响星系中的冷气体含量及恒星形成提供了重要的观测证据,同时也对中心黑洞对宿主星系具体的反馈机制作出了重要限制。相关成果以“Blac...
2024年8月13日,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合作组对超重暗物质粒子所产生的高能伽马射线信号进行搜寻并给出暗物质粒子性质最严格的限制。该研究成果以Constraints on Ultraheavy Dark Matter Properties from Dwarf Spheroidal Galaxies with LHAASO Observations为题,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hy...
2024年8月7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施建荣研究员的科研团队与西班牙加纳利天体物理研究所、美国圣母大学物理系和美国核天体物理中心的合作者,在LAMOST中分辨率光谱中发现了一颗目前人类已知的铕元素含量([Eu/H])最高的恒星,约是太阳中铕元素含量的6倍。经后随高分辨率光谱观测,研究团队发现,这颗铕元素含量最高的恒星还是一颗快中子俘获过程元素增丰的薄盘恒星,这是天文学家首次在银河系薄盘中发现此类...
2024年8月7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施建荣团队联合西班牙加纳利天体物理研究所、美国圣母大学和美国核天体物理中心的科研人员,在郭守敬望远镜(LAMOST)中分辨率光谱中发现了一颗目前人类已知的铕元素含量([Eu/H])最高的恒星(LAMOST J020623.21+494127.9)。该恒星铕元素含量约是太阳铕元素含量的6倍。同时,研究经后随高分辨率光谱观测发现,这颗铕元素含量最高的恒星是...
星系的重子循环描述了气体冷却并坍缩形成恒星、恒星反馈加热并电离气体、气体冷却后再次促进恒星形成的物理循环过程。该过程将星际介质、环星系介质和外部环境中的多相气体动力学及介质转化联系起来,是天文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气体是重子循环过程的必要原材料,其中冷气体,如中性氢(HI)和分子氢(H2), 对星系形成与演化的调节作用是重子循环的重要过程。不同星系中HI和H2的分布和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源自于原子...
月壳存在的大规模磁化现象指示月球曾存在月球发电机磁场。而现今月球已不存在全球性磁场,表明月球的发电机作用已停止。月球磁场发电机的演化与月核的生长和输运性质如电导率、热导率相关。因此,基于月核热导率构建月核的热演化和发电机模型,对于探讨月球热化学、内部动力学、月球磁场演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8月2日,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等单位组成的中国脉冲星测时阵列合作团队撰写的论文《Searching for the nano-Hertz stochastic gravitational wave background with the Chinese Pulsar Timing Array Data Release I》,被国际基础科学大会 (ICBS) 评选为2024年前沿科学奖 ...
2024年7月22日,EP卫星在轨测试总结评审会在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召开,院机关、工程两总、首席科学家及相关系统人员等80余人参加了会议。卫星系统、地面支撑系统和科学应用系统分别对在轨测试情况进行了总结和汇报,经与会专家和人员充分的讨论认为:EP卫星按照在轨测试大纲的要求,完成了卫星平台、有效载荷、地面支撑系统和科学应用系统功能和性能测试,测试内容完整、过程规范、记录准确、数据完整有效;卫星平台与有...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