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天体测量学 >>> 天文地球动力学 基本天体测量学 照相天体测量学 射电天体测量学 空间天体测量学 方位天文学 实用天文学 天体测量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天体测量学相关记录389条 . 查询时间(3.618 秒)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博士研究生王琳、彭勃研究员,联合曼彻斯特大学Benjamin W. Stappers教授等人,利用FAST望远镜对武仙座球状星团(M13)展开脉冲星观测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
近日,国家天文台刘佳明博士、刘超研究员与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天文学系房敏博士等合作利用LAMOST DR5低分辨率光谱数据和Gaia DR2 的天体测量数据,在太阳系邻近发现了两个未被证认过的年轻星协,距离太阳分别约为150pc和180pc。 星协是宇宙中最小的恒星团组,因其成员星来自于同一个星云,几乎同时形成而往往具有相似的物理化学性质,如自行、距离、年龄、元素丰度等,因此,星协也是研究银河系恒星结...
2020年2月29日,国际小行星中心(MPC)发布了紫金山天文台(简称“紫台”)近地天体望远镜新发现的一颗对地球构成潜在威胁小行星(PHA)2020 DM4,这是该望远镜发现的第4颗PHA。目前该小行星正在接近地球,预计该将于2020年5月初飞掠地球,届时与地球最近距离约为735万公里。
2019年4月10日,事件视界望远镜(EHT)合作组公布了其对M87星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的成像观测结果,这是人类首次直接对黑洞进行成像,而EHT的观测结果又一次验证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对基础物理理论的认识具有深远的影响。除了在检验引力理论、研究黑洞物理等方面的重要意义,黑洞照片也将在诸多新物理探索方面起到独一无二的作用。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王建民研究员领导的科研团队发展出一种全新的几何测距方法,成功测量编号为3C 273类星体的宇宙学距离。这种几何方法具有传统工具不可比拟的优势,为解决日益严重的“哈勃常数危机”提供了新途径。这项重要天文研究成果论文近日已获权威期刊《自然·天文》(Nature Astronomy)最新一期发表,审稿人认为,这项工作是提高黑洞质量和宇宙学距离测量精度的必经方案,十分及时和令人激动...
2020年1月11日,被誉为“中国天眼”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FAST 是以南仁东为代表的老一代天文学家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提出的设想,利用贵州省天然喀斯特巨型洼地,建设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历经5年半的艰苦建设,FAST团队攻克了望远镜超大尺度、超高精度的技术难题,高质量按期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FAST于2016年9月25...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研究人员依托我国最大的通用光学望远镜——丽江天文观测站2.4米望远镜,通过观测耀变体准同时性光谱变化及测光光变,开展了耀变体光变与颜色变化的相关性研究。光谱和测光观测都发现了变亮变蓝现象,并且颜色与亮度、颜色变化率与亮度变化率之间强相关,颜色变化比亮度变化超前。美国天文学会会刊《天体物理学杂志》在线发表了这一最新研究成果。
就在我国成功发射“天琴一号”首颗引力波探测试验星前夕,天琴团队成功实现了地月距离的激光精确测量,并且获得了月面上全部五个反射镜的回波信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实现地月激光精确测量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第三个成功测得全部五个反射镜的国家,为后续我国空间引力波探测项目奠定基础。为了找到月球上神秘的“镜子”,中国人已经尝试了30多年。最开始的时候我们只能测卫星,测月甚至是无法想象的事情。
2019年12月8日从在武汉召开的第六届天琴空间科学任务研讨会上获悉,自今年6月8日以来,天琴计划团队已经多次成功实现了地月距离的激光测量,并在国内首次得到月球上全部五个激光反射镜的回波信号(注:地月距离的测量精度正在评估中)。据介绍,目前包括中国在内,全世界仅有五个国家具备激光精准测量地月距离的技术能力。
2019年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公布了2019年新当选的院士名单,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原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孙和平研究员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和平研究员,1980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物理专业,1995年研究生毕业于比利时法语天主教鲁汶大学地球物理专业获博士学位,1999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07当选国际大地测量协会会士,是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和创新...
近日,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田晖教授和Tanmoy Samanta博士等人利用大熊湖天文台1.6米口径太阳望远镜和空间太阳观测卫星提供的数据在日冕加热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其研究揭示了太阳针状物的产生机制和加热过程,论文于2019年11月15日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题目为“Generation of Solar Spicules and Subsequent Atmospheric Heat...
2019年11月5日本周出版的《自然—天文学》杂志发表了一系列论文,报道了美国宇航局(NASA)的“旅行者2号”探测器在星际空间发回的首批数据。这些论文确认了“旅行者2号”探测器于2018年11月5日进入星际空间,其当时与地球的距离是地球和太阳距离的119倍。(当时“旅行者1号”探测器距离太阳216亿公里;“旅行者2号”探测器则距离这颗恒星180亿公里。)论文还阐述了日球层顶的具体性质——日球层顶...
2019年9月17日,云南天文台射电天文团组李志玄、陈文等人,组织实施了40米射电望远镜和欧洲VLBI网(EVN)的宽带网络传输和实时相关天文联合科学观测,成功实现eVLBI观测,为中外天文学家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大量的长基线实时观测数据。甚长基线干涉仪(简称VLBI)是一种能够把世界各地的射电望远镜的无线电信号合成起来,可对深空探测器和遥远天体黑洞等开展定位和高分辨率成图的天文技术。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我站本年度国家自然基金立项资助项目2项,其中面上项目1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资助经费总额88万元。
基于我国一米口径新真空太阳望远镜(NVST)观测数据,国家天文台杨书红、张军、李晓红与云南天文台刘忠、向永源合作发现太阳大气中的一种新现象:色球炮弹。该项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著名天文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Yang et al. 2019, ApJL, 880, L24)上。美国天文学会(AAS)研究亮点网站(AAS Nova)针对该项成果刊发了...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