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太阳与太阳系 >>> 行星物理学 >>>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知识要闻 行星物理学相关记录156条 . 查询时间(1.328 秒)
水星信使号(MESSENGER)探测器于2009年至2015年在轨水星,其16个水星年的在轨数据为研究提供了必要条件。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与行星物理院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孙为杰等,使用信使号测量得到的质子数据(能量范围在~0至13个千电子伏,keV),首先对水星磁层亚暴两个偶极化前后的质子分布进行了拟合(如图1)。以第一个偶极化过程为例,偶极化之前,高能部分质子热力学温度为7.8±0.8...
应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代立东研究员的邀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矿物物理研究所(MPI)蔡闹博士于11月8日-10日来地化所进行学术交流与访问。访问期间,蔡闹博士参观了中科院地球内部物质高温高压重点实验室,并于2017年11月9日在高压室三楼会议室作了题为“23Å相–新的富铝含水高压矿物的发现及地球科学意义”的学术报告。所内部分研究员及学生聆听了报告,报告会由高压室的代立...
2017年10月31日,国际天文学术期刊The Astronomical Journal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季江徽课题组对美国开普勒(Kepler)空间望远镜所发现的环双星系统中的行星(Circumbinary Planets,简称CBP)轨道构型研究结果。该项工作揭示了CBP轨道的可能形成机制,深化了人们对特殊恒星环境下行星形成的新认识。
2017年10月4日,以南京大学和德国耶拿大学联合申请的新矿物Vestaite—灶神星矿获得正式批准。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庞润连是该申请的第一作者,张爱铖教授和耶拿大学Falko Langenhorst教授为该申请的共同通讯作者。灶神星(Vesta)是太阳系主小行星带第四颗小行星;最近几年美国的黎明号飞船对灶神星进行了探测,掀起了一股灶神星研究热潮。近五年,张爱铖教授课题组投入大量精力来研...
近日,第14届亚洲海洋地质科学学会年度会议(简称“AOGS”)在新加坡举行。我校地球科学学院肖智勇副教授受邀在本次会议上做青年杰出科学家报告,这是华人学者首次在AOGS行星科学分会获此殊荣。肖智勇副教授致力于行星地质学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是撞击过程和内太阳系撞击坑坑群演化。参与NASA水星信使号探测计划和中国嫦娥计划,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其中第一及通讯作者SCI论文14篇,被引次数500余次。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杨军和胡永云教授及其合作者在行星气候演化和宜居性研究中取得重要成果,其论文“Abrupt Climate Transition of Icy Worlds from Snowball to Moist or Runaway Greenhouse”发表于Nature Geoscience(《自然-地球科学》)。
据国家天文台消息,银河系氢柱密度与光学消光的比率是研究银河系结构必不可少的重要参数。国家天文台研究人员的研究精确测量了这一数值,相关论文已被国际著名期刊《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MNRAS)》在线发表。
磁场重联是空间物理中的经典问题,它是太空等离子体中普遍存在的基本物理过程。太阳耀斑的爆发、日冕物质抛射的形成、太阳风-行星磁层在边界层的相互作用、行星磁尾蓄积能量的爆发等等,都是磁场重联的不同表现形式。磁重联触发通常在很小的重联区,但对宏观系统有全球尺度的影响。重联区的物理机制紧密关系着磁场重联的本质问题,2015年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发射的大型科学卫星 MMS星簇, 首要科学目标就是磁场重...
大爆炸仅为宇宙提供了一些基本构建模块:大量氢,一些氧,还有少量其他轻元素。形成行星和生命的所有其他元素都是由恒星燃烧创造的,这一过程会燃烧氢气形成质量更重的元素。(其中一些最重的元素据认为需要超新星暴发才能形成。)一个天文学团队利用智利北部群山之间66个摄电碟形天线构成的阵列——阿塔卡玛大型毫米波/亚毫米波阵列(ALMA),发现了宇宙形成初期一个非常遥远的星系A2744_YD4。
浩渺星空中有了一颗“徐扬生星”。1月12日上午,“徐扬生星”命名仪式在深圳举行。在仪式上,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宣读“徐扬生星”命名公告,国家天文台党委书记赵刚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颁授命名证书和轨道运行图。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成果选编(六)》正式发布,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季江徽研究员领衔的科研团队的科研成果 - 嫦娥二号探测数据揭示图塔蒂斯小行星的物理特性及地质特征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成果选编(六)》。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科研团队基于嫦娥二号探测数据,研究了4179号小行星图塔蒂斯的基本物理特性及表面地质特征,为小行星的形成演化和撞击历史提供了重要线索。研究结果是探月工程(...
借助美国航天局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美国天文学家2016年6月13日宣布发现了迄今最大的环双星行星。站在这颗行星上,人们可以看到两个太阳的奇观。最出名的环双星行星也许是科幻电影《星球大战》中的“塔图因”星,它绕着一个双恒星系统运转,是天行者家族的故乡行星,其上能同时看到两个落日的景象是电影著名场景之一。此类行星也因此被称为“塔图因”星。现实中,天文学家直到2011年才发现第一颗环双星行星——开普勒-1...
小行星可能给月球送过水     小行星  月球  送过水       2016/6/1
近日发表在《自然—通讯》上的一则研究显示,月球内部的大多数水都是在45亿年前到43亿年前的历史早期通过小行星输送而来的。月球被认为是从45亿年前一颗火星大小的行星和地球碰撞产生的碎片形成的。在形成后不久,月球上有着一个岩浆形成的海洋。现在已知月球的内部也有水。然而,水是何时并且以哪种方式到达月球,小行星和彗星的相对贡献是多少一直不清楚。
记者从2016年4月12日召开的中国第32次南极考察队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国在南极“格罗夫山宝库”新发现630块陨石,使我国南极陨石拥有量达到12665块,仅次于日本和美国。
2015年国庆前夕,王宽诚教育基金会为在紫金山天文台小行星基金会设立的行星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再次进行了资助。为了加快行星科学人才的培养,小行星基金会于2016年4月6日组织专家组进行了首次王宽诚行星科学奖的评选,以赵长印研究员为组长的评审组对有关团组申报的人选和项目进行了认真的评选。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