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球物理学 >>> 空间物理学 >>> 空间物理探测 >>>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知识要闻 空间物理探测相关记录107条 . 查询时间(1.437 秒)
2013年12月11日欧洲空间局正计划于明年执行其首项无人探测器登陆彗星任务,该任务已筹备了10年之久,现在即将进入一个关键的新阶段。欧空局10日宣布,将在下个月把目前处于休眠状态的“罗塞塔”号探测器唤醒,让其朝着名为67P的彗星进发,并于明年11月11日释放一个着陆器,登上这颗彗星冰封的表面进行取样分析。科学家希望借此更好地了解彗星的组成成分,以及它们在太阳系形成过程中扮演的角色。
科学家日前在火星赤道附近发现了暗示季节性流水的暗黑条痕。这些可能的宜居绿洲无疑是最有吸引力的研究目标。但人类的探测器或许需要避开这些地方,除非它们都经过了仔细的消毒——这样做完全是为了避免星际间的污染。
由英国卢瑟福实验室主导研制的日球层成像仪(Heliospheric Imager, HI)搭载于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2006年发射的日地关联观测台(STEREO卫星),首次实现日冕物质抛射(Coronal Mass Ejection, CME)在行星际空间的连续白光成像,首次建立日冕仪的成像观测和1AU的就位观测之间的因果关联。但该白光成像记录的仅是CME的亮度表观(brightness p...
风云三号A、B、C星是我国新一代系列化、业务化运行的极轨气象卫星。微波湿度计是风云三号卫星上的重要载荷,由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微波遥感技术院重点实验室承研。风云三号C星微波湿度计于2013年9月30日开机工作,至今在轨连续工作状态正常,数据稳定,积累了超过10G比特的全球大气温湿度探测科学数据。风云三号C星微波湿度计是我国风云三号A、B星微波湿度计的升级换代产品,在150GHz、183GHz的基...
FY-3C星于北京时间2013年9月23日发射成功,9月29日21时48分,由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承研的GNOS掩星探测仪正式开机。开机2.5分钟,实现国际首次利用北斗二代信号的星载高动态定位;开机5分钟,成功接收首次GPS掩星事件;开机12分钟,成功接收北斗掩星事件,这是国际上首次接收到的北斗掩星信号。此外,GNOS掩星探测仪还同时实现了国内首次星载GPS L2C信号的接收,探测能力达到了国际...
由中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研制的FY-3C星紫外臭氧总量探测仪于2013年09月23日在太原发射升空,并于09月30日11点53分开机。开机一分钟后,地面接收到了遥测参数和科学数据,表明仪器工作正常。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对探测数据进行了及时分析处理,初步结果表明,自开机以来连续获得的6个通道全球紫外后向散射辐亮度图像清晰,数据合理;反演的臭氧总量产品合理稳定,并成功开展了2013年南极臭...
近日,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史建魁研究员及其研究小组等利用子午工程海南探空火箭箭载郎缪尔探针以及地基电离层测高仪数据研究了实地探测到的电离层E-F谷区。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欧洲地球科学学会(European Geosciences Union,EGU)学术期刊Annales Geophysicae(ANGEO)上。
“在地球引力场的范围内,我国的空间探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地球引力场之外的探测,我们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还很大。”这是中科院院士、我国探月工程领导小组高级顾问欧阳自远,今天在首届北京月球与深空探测国际论坛开幕之前回答科技日报记者提问时表述的。
深空探测是当今世界极具挑战性、创新性与科学技术带动性的航天活动之一。随着探月工程的实施,我国深空探测开始起步。那么我国什么时候才有能力开展火星、金星等更远距离的深空探测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震与地球内部物理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中国科大地震实验室)温联星教授课题组结合分析地震仪观测记录和卫星资料,精确确定了朝鲜2013年2月12日地下核爆的位置和当量。研究表明,朝鲜2013年核爆中心位于北纬41度17分26.88秒、东经129度4分34.68秒,定位误差为94米;此次核爆当量约为12.2千吨,误差3.8千吨,其威力已接近1945年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的第一颗原子弹“小...
2013年1月11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在京评选出2012年度十大科技进展。世界首幅数字化1∶500万国际亚洲地质图编制完成,Hf同位素填图揭示青藏高原南部地壳生长过程与成矿作用,柴达木盆地科学钻探工程揭示古环境变化与成矿过程等10项地质科学领域的科技进展入围。此外,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成功实现了技术创新与重大科学发现并举,在多个领域与国际同步,被评选为年度特别进展。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建立了一种解析方法,可实现太阳高能粒子空间分布的快速直接预测,在空间天气预报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期刊《天体物理学杂志》上。
2012年1月3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主研制的国内首台高空风场探测激光雷达——车载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在合肥通过科技成果鉴定。该成果在我国首次实现了40km高度的风场主动遥感探测,为我国临近空间的大气风场参数探测发展了新的手段,奠定了测风激光雷达工程样机研制的基础,使我国在中高层大气测风激光雷达的研制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深入开展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的立项工作,完成有效载荷方案设计,推动工程的立项,暗物质粒子探测器卫星有效载荷参研单位于2011年12月1日在国家空间中心召开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载荷方案设计预评审会。叶培健院士携航科集团五院、国家空间中心的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出席会议,紫金山天文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能物理研究所、近代物理研究所等研究骨干共4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2011年11月15日下午,赵跃宇校长到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依托我校建设,以下简称联合研究中心)综合管理部(北京)检查、指导工作。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