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岩石学 >>>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岩石学相关记录254条 . 查询时间(3.081 秒)
岩浆混合作用是一种常见的地质过程,其中以镁铁质岩浆与长英质岩浆的混合最为常见。通常认为参与混合的镁铁质岩浆的同位素组成比长英质岩浆的同位素组成更为亏损。然而,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徐夕生教授课题组在研究华南赣杭带早白垩世泗岭杂岩体等花岗岩及相关岩石时,发现了相反的情形。泗岭杂岩体由辉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及碱性长石花岗岩组成,且后两者含较多的镁铁质暗色微粒包体(MME)。野外观察及LA-...
2018年1月8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张高丽、王沪宁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李克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张高丽主持大会。2017年度国务院批准并报请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授予王泽山院士和侯云德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71个项目和9名科学家。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35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3项...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岩石学学科组副研究员马林、研究员王强及其合作者,对早白垩世(145-125Ma)特提斯喜马拉雅大火成岩省(又称“措美大火成岩省”)中新发现的A型花岗岩,进行系统的岩相学、矿物学、锆石SIMS定年和地球化学研究,揭示铝质A型花岗岩的成因和特提斯喜马拉雅早白垩世岩石圈减薄事件。措美花岗岩表现为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源自一个上地壳混合源区,包含变泥质岩熔体和少量同期OIB...
金红石(TiO2)是高级变质岩石(榴辉岩、麻粒岩和角闪岩)中一个常见副矿物,是岩石中高场强元素的主要载体。金红石在造山带形成和演化研究中具有广泛而重要的地质应用。例如,可以记录变质作用的温度(Zr-in-rutile 温度计)、时间(U-Pb定年)和化学分异(Nb/Ta比值和Hf-O同位素)等重要信息。准确限定金红石的稳定范围和生长机制是进行各种地质应用的前提和关键。
页岩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特征,包括强度、弹性模量、渗透率及波速等。其中,波速各向异性能有效反演岩石沉积演化特征,对于深部岩石物理特征分析和地球物理资料解译具有重要意义。一直以来,基于页岩为横观各向同性(TI)材料的假设上,国内外学者利用Thomsen各向异性模型来表征岩石的各向异性特征,进而为动校正(NMO)、倾角矫正(DMO)及振幅随偏移距变化(AVO)等地层建模和解释方法提供合理的参数选取依据。...
2017年12月1日上午,英国利兹大学国际事务主管Williams Murphy博士一行三人访问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并就学生培养、人员互访和科研合作等事宜进行了交流。 副所长魏勇对Williams博士一行表示欢迎,相信双方有良好的合作前景。利兹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研究与创新主管Alan Haywood教授和国际化主管Damian Howells分别介绍了地球与环境学院及地理学院、交通研...
2017年11月28日, 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夏群科课题组题为“Mantle hydration and the role of water in the generation of large igneous provinces”的研究论文,该文阐述了地球上大火成岩省(Large Igneous Provinces, LIPs)的成因。LIPs是由短时间内(<1-...
最近,《中国科学》英文版(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刊登了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资源地层学与古地理学院重点实验室陈旭院士等与中石油研究院、南方公司及中石化研究院、西南分公司等单位的青年学者合作发表的题为“黔渝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黑色笔石页岩的阶段性渐进展布模式”的论文,在国内引起石油地质界同行的关注。
近日,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赵来时教授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发表题为Raman spectral, elemental, crystallinity, and oxygen-isotope variations in conodont apatite during diagenesis(牙形石磷灰石的拉曼光谱、元素...
近日,受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委托,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在北京组织召开“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环境领域“黄河中游砒砂岩区抗蚀促生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验收会。来自项目组织单位水利部的同志参加了会议。验收专家组由11名专家组成,验收专家组审阅了项目的验收材料,在听取项目汇报和质询讨论的基础上,对项目完成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进行了审核评价,一致同意通过项目验收。
近日,受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委托,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在北京组织召开“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环境领域“黄河中游砒砂岩区抗蚀促生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验收会。来自项目组织单位水利部的同志参加了会议。验收专家组由11名专家组成,验收专家组审阅了项目的验收材料,在听取项目汇报和质询讨论的基础上,对项目完成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进行了审核评价,一致同意通过项目验收。
为庆祝南京大学建校115周年,应我校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科技处处长徐夕生邀请,英国杜伦大学教授、中科院海洋所研究员牛耀龄于2017年5月25日赴我校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进行学术访问。牛耀龄教授是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海外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美国、英国地质学会fellow;曾任国际地球化学学会常务理事、国际地科联固体地球组成和演化委员会主席;曾担任诸多国际地学期刊的编委。长期...
随着我国对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的需求日益突出,我国西部地区长距离输水隧洞的安全建设、水电开发过程中库岸边坡的稳定性等问题逐渐凸显。水物理化学作用是造成岩体损伤和力学性质劣化的重要原因,岩石水物理化学作用效应已成为制约长距离输水隧洞、库岸边坡安全稳定性的关键技术难题之一。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地质灾害与3S技术课题组研究员刘建等从细观层面分析了砂岩的水物理化学损伤机理,提出了砂岩弹塑性和蠕变力学...
近日,我校地球科学学院大地构造中心Timothy Kusky教授团队在“克拉通岩石圈减薄”方向研究中取得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地球物理研究快报》(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长期以来,关于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大规模减薄机制尚存诸多争议。克拉通作为大陆最稳定的地质单元,占全球大陆面积的50%以上,是生命演化的关键场所,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产地。其演化一直以来都...
2017年4月26日,AGU知名期刊《Water Resources Research》上刊发了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易智星博士的论文——高精度孔隙网格重建(Pore network extraction from pore space images of various porous media systems)。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