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海洋科学 >>> 物理海洋学 >>>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知识要闻 物理海洋学相关记录41条 . 查询时间(3.153 秒)
日前,国际著名期刊Global Change Biology在线发表了黄海水产研究所藻类种质资源与育种团队题为“Acclimation of bloom-forming and perennial seaweeds to elevated pCO2 conserved across levels of environmental complexity”的最新研究成果。该团队与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加拿...
南海第三次国际大洋钻探IODP367航次,经过整整一个月的深海钻探,将于今天完成第一个站位U1499的钻探任务。这个站位的钻探带来了以往研究没有想象到的重大发现,尤其是在最近的一周,当“决心号”钻探船在3760米水深的海底以下930米处钻遇厚层砾石时,给船上和岸上的科学家带来无限的联想,这里曾是深海峡谷吗?甚至是当时陆地山脉的峡谷吗?呈现在船上科学家面前的是一颗颗深灰色的砾石,大小在2-3厘米到1...
中国物理海洋领域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海洋中尺度涡和大气的相互作用对维持西边界流有重要作用。该研究利用高分辨率区域和全球气候耦合模式,以北太平洋黑潮区为案例,阐述了中尺度涡影响西边界流的动力机制,对于进一步模拟和预报中纬度风暴轴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2016年7月28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发表了该研究成果。
记者日前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获悉,由该所研究员王东晓领衔的团队及其合作者,利用观察数据并结合数模,系统阐述了印度洋间歇性赤道潜流(I-EUC)的特征,并且提出了I-EUC夏秋季依旧存在、不受印度季风降雨强度影响的新观点。相关成果近期发表于《物理海洋学杂志》。
2015年4月30日,隋以勇同志被中共青岛市委员会、青岛市人民政府批准授予青岛市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隋以勇同志在中科院海洋所工作37年来,一直奋战在海洋科学考察第一线。在“科学”号建造期间,隋以勇任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总工艺师,长期驻上海参与船舶设计;在建造阶段,隋以勇又任驻厂监造组组长,长驻武汉,为了保质保量完成“科学”号建造任务,孩子考学以及老人生病住院做手术都没能抽时间回家照顾。正是由于其...
近日,生命科学学院周开亚教授课题组在中华白海豚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该成果以" The world’s second largest population of humpback dolphins in the waters of Zhanjiang deserves the highest conservation priority"为题在2015年1月30日出版的《Scientific Repor...
2014年10月10日,由中国海洋大学主持承担的973计划项目“我国陆架海生态环境演变过程、机制及未来变化趋势预测”课题结题验收会在青岛召开。按照科技部要求,课题验收专家组由项目咨询专家、项目专家组、国内同行专家共计11位专家共同组成。会议由项目首席科学家赵美训教授主持,中国海洋大学校长于志刚教授出席验收会并致欢迎词。
2014年9月28日,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海岸科学与工程分会在烟台成立。该分会挂靠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该所所长骆永明出任首届会长。 该分会旨在构建海岸科学与工程人才荟萃的平台,搭建政府与会员之间的桥梁,扶持中青年海岸科学与工程人才,开展海岸科学与海岸工程领域的学术交流与技术应用、科技咨询与技术服务等工作,为国家海岸带综合管理、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内孤立波和涡旋是物理海洋研究的热点。传统海洋观测方法在海洋次中尺度(sub-mesoscale)至小尺度(finescale)结构的观测中遇到了瓶颈,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相应尺度的海洋动力过程与混合过程的研究。然而,“地震海洋学”(即反射地震方法研究海洋现象)可为海洋中小尺度现象提供全新的视角。例如,相对于传统内孤立波锚定观测方法,走航式地震方法观测内孤立波更为快捷,分辨率更高,可获得内孤立波的空间...
人类活动导致海洋汞水平大幅增加     人类  海洋    活动       2014/8/20
近日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的一项地球科学论文显示,受人类活动影响,部分地区海洋中汞水平已经变成了原先的三倍还不止,且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汞都位于1000米或者更浅的海域。这项新研究基于观测,对人类活动给全球海洋带来的汞含量进行了预测,有助于了解无机汞转换为有毒甲基汞这一人类目前还知之甚少的过程,进而揭开汞甲基化的神密面纱。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促进“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实施,落实《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关于“加强海洋经济监测与评估”的要求,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和新华(青岛)国际海洋资讯中心、国家金融信息中心指数研究院联合研发中国海洋发展指数,以全面客观反映中国海洋经济和海洋事业发展水平和国家海洋宏观政策取向,引导海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全民海洋意识。
近日,“十一五”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深水多波束测深系统研制”重点项目在北京通过验收。深水多波束测深系统可用于全海洋海底地形和地貌探测,是一个国家综合海洋技术水平和能力的体现。经过六年多的攻坚克难,项目组成功研制出我国首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水多波束测深系统样机,最大探测深度11000米,系统性能指标基本达到国际第三代水平。该系统搭载“实验3号”科考船经过近三年的海上试验工作,验证了系统水下声基...
美国宇航局最新消息公布,“卡西尼”土星探测器在“土卫二”的冰层之下探测到了隐藏的大型海洋,面积相当于苏必利尔湖。美国宇航局“卡西尼”探测器测量表明,在“土卫二”南极区域的冰层之下隐藏着一个巨大海洋。 据美国宇航局(NASA)网站报道,“卡西尼”土星探测器发现了“土卫二”冰层之下存在大型海洋的证据,科学家将进一步对其进行研究,这里很能是一个潜在的外星微生物“家园”。
2013年9月6至7日,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组织专家在深圳南澳对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实施的“熊本牡蛎人工繁育及规模化苗种生产技术研究”项目进行了现场验收,该项目是广东省海洋渔业科技推广专项项目,由喻子牛研究员课题组承担。
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2012年12月8日在京揭牌。中心由武汉大学牵头,联合复旦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外交学院、郑州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水利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中心等单位共同组建。协同创新中心将努力建成世界一流的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国家智库、学术创新基地、拔尖人才培育摇篮。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