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细胞生物学 >>> 细胞生理学 >>>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知识要闻 细胞生理学相关记录71条 . 查询时间(3.744 秒)
瓦博格效应(Warburg effect),即肿瘤细胞即使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仍主要通过糖酵解途径代谢葡萄糖,是肿瘤细胞的一大特征。PTEN作为抑癌基因,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减少葡萄糖摄取等方式对糖酵解活性发挥间接抑制作用。但PTEN是否与糖酵解代谢酶相互作用直接抑制糖酵解活性尚不清楚。2019年9月3日,浙江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吕志民 (Lu, Zhimin) 研究团队在Molecula...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非编码RNA功能及功能机理研究团队近日在国际期刊《基因组生物学》(Genome Biology)发表了题为Systematic evaluation of C. elegans lincRNAs with CRISPR knockout mutants 的文章,报道了实验室最新的研究成果。该实验室通过优化的基因编辑技术,对秀丽线虫中155个基因间的长链非编码RNA(li...
科睿唯安(Clarivate)最近公布了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西安交大共4名教授入选。其中,能动学院郭烈锦院士、理学院丁书江教授、材料学院马伟教授三人入选交叉学科领域的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人居学院程海教授入选地球科学领域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科睿唯安(Clarivate)最近公布了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西安交大共4名教授入选。其中,能动学院郭烈锦院士、理学院丁书江教授、材料学院马伟教授三人入选交叉学科领域的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人居学院程海教授入选地球科学领域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2018年5月21日从中国科技大学获悉,近日,中国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熊伟教授研究组与该校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黄光明教授研究组合作,通过单细胞质谱、光遗传、分子生物学、电生理及动物行为学等技术方法,揭示了一条脑内谷氨酸合成新通路及其参与日光照射改善学习记忆的分子及神经环路机制。该研究成果5月17日在线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细胞》上。
中国科学院生化与细胞研究所邹卫国研究组发现组蛋白去甲基化酶LSD1作为一个关键负向调控因子调节骨形成,揭示了一个潜在的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靶点。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骨研究》。
2018年4月16日,《Aging cell》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志珍课题组与刘光慧课题组合作完成的研究论文“Metformin alleviates human cellular aging by upregulating theendoplasmic reticulum glutathione peroxidase 7”。该研究发现低剂量二甲双胍可通过上调内质网谷胱甘肽过氧...
2018年1月19日,爱思唯尔发布2017年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1793名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学者入选。我校3位教授继2016年后再次入选,入榜学者总数并列全国第78位。3名入榜教授为数学学科入选者、理学院蒋达清教授,物理学和天文学学科入选者、理学院孙道峰教授,免疫和微生物学学科入选者、原化学工程学院党宏月教授。
2018年1月15日,教育部在京召开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推进会,宣布首批共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我校24门课程入选,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二。我校被认定的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均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至少完成了两期教学活动,课程质量高、共享范围广、应用效果好、示范性强,涉及的学科包括哲学、医学、文学、历史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法学。
端粒与衰老研究组的一项发明在获得中国发明专利后,近日正式获得美国国际专利授权(专利号 9505815),专利发明人为谭铮,赵勇,王峰,郝玉华。人的衰老伴随着端粒的缩短和细胞分裂能力的减退,端粒长度的维持是维护细胞分裂能力的必要条件,因而端粒被比喻为“生命的时钟”。三位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罗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由于发现端粒的丢失和延长机制,在20...
中国航天员中心研究员李英贤带领团队,破解了“失重性骨丢失”形成的生物学机制。研究发现,破骨细胞通过一种外泌体将受重力影响的小核酸分子(microRNA-214)转移至成骨细胞,抑制了成骨细胞的功能,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了维持骨组织代谢平衡的一种全新调控机制。成果近日发表于《细胞探索》。
2015年9月21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Stem Cells在线发表了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刘兴国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Srebp-1 interacts with c-Myc to enhance somatic cell reprogramming”。该研究发现固醇调控元件结合蛋白(Srebp-1)与Yamanaka因子中“双刃剑”c-Myc相互作用,一方面促进外源因子结合,激活多能性基...
肝癌是我国最严重的肿瘤之一,也是世界上五大常见癌症之一,因此,揭示肝癌发病机制具有迫切性和重要临床意义。 近年来,肿瘤干细胞学说受到了的高度关注和认可,肿瘤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可塑性潜能,在启动肿瘤形成和生长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现有的治疗措施尚无法针对肿瘤干细胞发挥作用,这可能是导致肝癌复发和耐药的主要原因。肿瘤干细胞具有极强的耐药性和转移特征,因此,针对肿瘤干细胞的靶向治疗有可能是解决肿瘤转移和...
2014年11月11日,EMBO Reports 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健康科学研究所金颖研究组题为Foxd3 suppresses NFAT-mediated differentiation to maintain the self-renewal of embryonic stem cells 的研究工作,揭示了转录因子Foxd3在维持小鼠胚胎干细胞自我更新状态过程中发挥重...
机体受到病原体感染或接种疫苗后,未致敏的CD8+ T细胞经过致敏、增殖成为效应性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和杀伤受感染的细胞来控制病原体感染。病原体被清除后,部分效应性CD8+ T细胞分化为记忆性CD8+ T细胞。当机体遇到同一病原体再次感染时,静息状态的记忆性CD8+ T细胞可以迅速增殖成为效应性细胞,引发强的细胞免疫应答反应,从而清除感染,保护机体。已有的研究表明,在多种感染模型中,记忆性CD8+...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