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物进化论 >>>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生物进化论相关记录183条 . 查询时间(4.161 秒)
近日,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和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支持下,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周功克研究团队和兰州大学、华大基因公司等单位合作,在胡杨基因组及其抗逆机制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Genomic insights into salt adaptation in a desert poplar.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3),相关成果已在线发...
2012年9月20日,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联合华大基因、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等多家单位完成的牡蛎对潮间带逆境适应机制的研究成果被《自然》(Nature)以长篇论文(Article)形式在线发表。
2012年9月20日,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联合华大基因、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等多家单位完成的牡蛎对潮间带逆境适应机制的研究成果,由《自然》(Nature)杂志以长篇论文(Article)形式在线发表。
树蛙属(Rhacophorus)目前有80种,分布区域广泛,主要分布于东亚包括中国和日本,南亚包括印度和斯里兰卡以及东南亚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由于分布区域的广泛性和该类群个体生活习性的特殊性(大部分物种生活于树林中),该类群的物种一直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部分物种的地位备受争议。
颌的起源是脊椎动物演化史上一次非常关键和最具革命性的演化事件。根据七鳃鳗和有颌类头部发育遗传学的对比研究,科学家了提出了颌演化异位理论的假说,即颌的起源,是在上皮-外胚层间质细胞相互作用中,由于口腔发育调控基因的异位表达所导致的一次演化上的创新,认为无颌类鼻垂体复合体的分裂是颌发育的最根本的先决条件,应该发生在颌的起源之前,同时也被看作是促成有颌类双鼻孔起源的一次关键事件。但是,由于缺乏代表颌的祖...
为培养生物多样性科学后备人才,增进青年学生的学术交流,搭建“科学家-青年学生”的联系平台,提高我国鸟类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水平。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支持下,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将联合举办“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生暑期学校暨第八届翠鸟论坛”,本次暑期学校及论坛的协办单位为北京动物学会、北京动物园。本次活动将邀请国际上从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
如今种类占据绝对优势的节肢动物是如何由软体的蠕虫演化而来呢?中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表明,他们发现的一种5亿多年前的叶足动物——“仙掌滇虫”可在海底行走,属于首次发现的具有“节肢”的虫子,从而有望揭开节肢动物的起源之谜。
自1992年《自然—遗传学》发行以来,《自然》旗下的期刊已增至16种,其中包括去年刚成立的子刊《自然—化学》。这个月,自然出版集团又发行了第17本子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自然》就此发表社论说,《自然》旗下以往的所有子刊都各自聚焦于特定的学科或研究领域,其目标是有针对性地发表最具原创性和科学影响力的研究工作。现在看来,《自然》系列子刊的高影响因子证明这...
近期,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蒋学龙研究团队对蹼足鼩族进行了详细的系统发育和生物地理研究,在系统进化、生理进化和生物历史地理各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结合系统进化的结果、化石和古气候记录,该研究团队详细论证了全球历史气候变化对蹼足鼩族的分布以及进化的影响:东喜马拉雅-横断山区的蹼足鼩首先从欧洲迁移到亚洲北部地区,由于全球气候的变化,在中新世末上新世初蹼足鼩在该地区发生快速分化。到上新世末、更新世初,...
自生命起源到现在的数十亿年间,地球上大约出现过数十亿个物种,而现存的物种只有大约数百万个,也就是说,地球上曾经出现过的物种,99%以上都已灭绝。没有一个物种能够永世长存,现存的物种以后也会一个一个地灭绝。物种灭绝是一个一直在发生的过程,大部分(约占三分之二)的灭绝是由于不同物种之间的竞争、环境的变化等进化因素,分散地发生的,这被称为背景灭绝。但是剩下的三分之一的灭绝,却是集中发生的,在比较短的时间...
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生导师汪筱林教授带队的专家小组,近日对浙江省天台县发现的世界最大恐龙蛋化石进行了初步修复。
媒体报道称,湖南花垣县文物局近日接到群众反映,在县城城郊烽火村采石场发现大量古生物化石。文物专家在现场看到,这些化石形状各异,有的形如宝塔,有的弯曲像蜗牛。现场采石人员说,附近其它几个采石场也发现了大量类似生物化石,其中有些化石貌似青蛙,有些螃蟹化石连蟹钳都清晰可见。
今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北京首次迎来冰河世纪神秘来客:两头冰原巨兽猛犸象(又称长毛象)本体,其中成年的“尤卡基尔”来自1.8万年前,而小象“欧米亚空”资历更深,来自4万多年前。
4月1日,记者来到位于诸城库沟村的龙骨涧发掘现场。从2008年1月迄今,科考队就一直在此进行诸城的第三次大规模恐龙化石发掘。目前,已挖掘面积近1万平方米,发现大量恐龙化石,已确认的就有7个恐龙属种,包括角龙、鹦鹉嘴龙、虚骨龙等,有些属种化石填补了恐龙研究领域的空白。专家表示,在这里发现的恐龙化石数量之多、富集度之高、种类之丰富,均为世界之最。
今年是周口店古人类遗址发现80周年,在这80年中,中外学者在北京猿人的生存时间上,基本达成一种共识,即距今四五十万年,这个时间已被写进中小学教科书。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