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态学 >>> 数学生态学 化学生态学 生理生态学 生态毒理学 区域生态学 种群生态学 群落生态学 生态系统生态学 生态工程学 生态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知识要闻 生态学相关记录1454条 . 查询时间(2.34 秒)
去除过量的氮对于富营养化湖泊的生态恢复至关重要。湖泊中由微生物介导的硝酸盐异化还原过程是脱氮的重要机制。湖泊生态系统正面临日益复杂和严峻的外来沉水植物入侵风险和微塑料污染。入侵沉水植物在根系分泌有机物、氮同化效率等方面与本地沉水植物存在差异,会改变沉积物的硝酸盐异化还原过程。微塑料可以直接改变沉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并通过影响沉水植物生长,间接地影响硝酸盐异化还原速率以及各过程的相互关系。但是在微塑...
叶片碳(C)、氮(N)、磷(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在植物生长、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态系统生产力以及维持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平衡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全面了解植物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的生物地理模式及其驱动机制对于评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生态系统功能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至关重要。青藏高原以其多样且复杂的植被类型而著称,并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然而,青藏高原地区叶片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在个体和群落水平上的海拔格...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王克林研究员团队在揭示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的成就与当前面临新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地质背景制约下提升喀斯特区生态恢复持续性的社会-生态研究框架,相关成果近期以A social-ecological framework to enhance sustainable reforestation under geological const...
2024年5月14日获悉,由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与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山大学等单位合作编写的《鼎湖山最先发现物种——真菌和植物》一书,由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的出版得到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旗舰项目(Guangdong Flagship Project of Basic and Applied Basic Research)和广东省自然教育基地建设项目(2022年)等项目的资助。
2024年5月17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园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专类园又一种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树种——浙江楠 Phoebe chekiangensis 首次开花,这标志着浙江楠在昆明植物园的迁地保护取得初步成功。
2024年5月11日前,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观测技术规范宣贯与应用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发布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观测技术规范》第一卷《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包括了森林、草地、海洋、湖泊等不同类型生态系统以及总则与数据管理共13册技术规范。其中,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观测技术规范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牵头编制,海洋领域编写组组长由所长王凡担任。
底栖生物扰动是红树林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环境特征之一,在红树林碳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土壤中大型穴居大型动物群类似于生物扰动器,其存在和活动可通过改变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从而显著影响微生物驱动的碳循环过程。然而,目前关于红树林底栖动物(如招潮蟹)的挖洞活动对土壤甲烷排放及其在微生物机制尚不清楚。
茶作为世界三大植物饮料之一,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种植。多年生茶园内栖息有近千种节肢动物,包括植食性害虫、天敌昆虫和蜘蛛等,其中刺吸式害虫,如茶蚜(Toxoptera aurantia)严重损害茶叶的质量和产量。诱集植物作为一种替代植物,通过吸引目标害虫或天敌,减轻害虫对主栽植物的为害。目前,诱集植物在茶园中的应用仍然有限。
频繁的干旱加剧了野火的发生,并导致陆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损失。目前我们对干旱—野火复合事件的理解,包括热点、时空模式、变化趋势及其对全球植被生长的影响仍不清楚。为此,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森林防火与应急管理学科组分析了全球尺度上干旱-野火复合事件的时空模式,利用总蓄水量异常值(TWSA)、野火和总初级生产力(GPP)数据研究复合事件对GPP的影响。 结果表明干旱
2024年5月17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园扶荔宫里的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开花了。土沉香为瑞香科Thymelaeaceae沉香属Aquilaria的常绿高大乔木,又名蜜香树、白木香,是传统名贵香料沉香的主要原料植物。种加词“sinensis”指原产中国,其模式标本采自广东。
自21世纪以来,人类活动对全球生态系统的干扰显著增加。人与自然的冲突是生态危机的根源。人类根据生活和社会需要对自然生态系统进行改造,形成了一个复杂的人-地耦合系统。因此,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因地制宜进行生态修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2024年5月6日,海洋所藻类与藻类生物技术团队在海菖蒲海草床修复和改善海底基质微生物群落结构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理论成果发表于国际环境科学与生态学Top期刊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互花米草是一种原产于北美大西洋沿岸的草本植物,近年来已迅速入侵中国海岸线,其中93%的入侵区域为泥滩地。尽管互花米草入侵通常被认为会对滨海湿地造成负面影响,但其对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尚不明朗。
2024年5月6日,海洋所藻类与藻类生物技术团队在海菖蒲海草床修复和改善海底基质微生物群落结构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理论成果发表于国际环境科学与生态学Top期刊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由于荒漠生态系统恶劣的环境条件,植被恢复往往具有挑战性。采用种植本土物种来加速生态系统功能恢复是积极的植被恢复措施。为了确保这一过程的有效性,仔细挑选种植的物种至关重要。一般来说,人工种植林中,物种的多样性将导致更高生态系统功能的多样性,特别是当所选择的物种具有互补的生态位特征时将有助于最大程度地促进合作并减少资源竞争。然而,生长在极端干旱与养分贫瘠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典型荒漠植物间是否存在互补...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