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态学 >>> 数学生态学 化学生态学 生理生态学 生态毒理学 区域生态学 种群生态学 群落生态学 生态系统生态学 生态工程学 生态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知识要闻 生态学相关记录1551条 . 查询时间(1.609 秒)
2024年6月11日,北京林业大学水保学院张志强教授团队在农林科学领域顶级期刊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在线发表了学术论文“Soil water availability induces divergent ecosystem water-use strategies to dry-heat conditions in two poplar planta...
森林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被认为是减缓气候变化的优质碳汇。然而,在当前气候变化背景下,频发的极端干旱事件对全球森林生产力造成了显著的影响,如引发树木死亡和碳释放,这将从根本上削弱森林在减缓气候变暖中的作用,甚至加速气候变化。森林生态系统通常由多种植被构成,深入理解不同植被对气候变化及干旱事件响应的异同,对于制定有效的森林生长保护措施和我国双碳战略的实施具有...
在过去一个世纪,全球气温上升,并且在未来将持续上升。根据Clausius–Clapeyron方程预估全球温度每升高1℃,大气中的水汽约增加7%。降水以及极端降水的变化是气候变暖最具影响力的后果之一。未来温度升高,更多的地区和人口可能遭受越来越多的极端降水危害,特别是生态系统脆弱和基础设施不完善的中亚地区。而当前关于中亚地区未来极端降水对人口影响的相关研究缺乏,迫切需要进行精确的评估。
陆地生态系统中约80%的地上碳储量来自森林生态系统,在大气二氧化碳源和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物量是衡量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和固碳能力的重要指标,是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础。青藏高原作为全球第三极和亚洲重要的生态屏障,其碳储量和生态功能备受关注。然而,作为青藏高原东部重要森林类型的岷江冷杉原始林,其地上生物量的调控机制尚不清楚。
城市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周边区域内的农田以及其他自然生态系统有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城郊农田被视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生态系统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却被严重低估。城市绿色基础设施(GI)开发有利于挖掘生态系统调节服务与文化服务价值进而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问题和挑战,因此,探讨将城郊农田纳入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潜力能为中国城郊农田的保护、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路径,从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
湿地是碳密度最高的陆地生态系统,但受到排水的威胁。有研究提出,排水可通过诱导变价金属氧化而促进金属结合有机碳(bound OC)的形成即“铁门”封碳机制,从而影响土壤有机碳积累。然而,不同类型湿地中bound OC对排水的响应尚不明确。
2024年5月29日,在肯尼亚内罗毕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公约》执行问题附属机构第四次会议正式审议并通过了区域/次区域科技合作支持中心(以下简称“区域/次区域中心”)名单。在生态环境部的大力支持下,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积极争取并成功申报亚洲和太平洋区域/次区域中心,成为亚太区域唯一一个入选的缔约方机构,进一步彰显了中国作为COP15主席国的责任与担当。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环境变化与多圈层过程团队研究员张国庆等发现,过去30年青藏高原湖泊面积扩张超过1万平方公里。研究预估,至21世纪末,由于降水增加和冰川融水补给,在低排放情景下,青藏高原湖泊面积将扩张约50%(增加约2万平方公里),水位上升约10米,水量增加约6520亿吨,水量增量是过去50年的4倍。2024年5月27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
2024年5月30日,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资源与环境学院蔡鹏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利用合成微生物群落管理田间杂草,从而减少传统除草剂用量的策略,相关研究成果以“Integrated application of synthetic community reduces consumption of herbicide in field Phalaris minor con...
多年冻土与高寒草地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协同进化。全球变暖导致多年冻土融化和退化,不仅引发高寒草地显著变化,还释放大量温室气体,从而进一步加剧全球变暖。同时,高寒草地影响地表与大气及活动层与多年冻土间的水分和热量交换,进而影响多年冻土变化(图1),而多年冻土温度是衡量这些变化的重要指标。
凋落物分解是土壤养分转移的关键过程,对生态系统碳循环具有重要影响。当前已有较多关于全球变化对凋落物分解影响的研究,但全球尺度上凋落物分解对单一和联合变化因子的响应及其控制因素尚不清晰。
生物多样性沿环境梯度的分布格局及其维持机制是生态学和生物地理学研究中的重要议题。自十九世纪初亚历山大·冯·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等人首次揭示海拔梯度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以来,由于山地剧烈的垂直环境变化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山地是研究生物多样性格局及其维持机制的天然实验室。“热带生态位保守”(tropical-niche-conservatism,TNC...
土地利用变化可通过改变植被覆盖和其他相关属性进而影响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对土壤碳循环有重要影响。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是地球第三极,也是全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生态系统容易受到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该区域在环境和植被覆盖变化方面具有高度多样性。了解土地利用变化对青藏高原地区土壤碳循环相关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对评估该区域土壤碳循环和地力可持续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024年5月16日,中国生态学学会常务理事、流域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蔡庆华研究员等,受邀到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职业职教中心开展生态科普进校园活动。
凋落物分解是土壤养分转移的关键过程,对生态系统碳循环有重要影响。近几十年来由于全球变化加剧,凋落物分解速率(k)可能会发生显著变化,从而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功能产生深远的影响。虽然当前关于全球变化对凋落物分解影响的研究已经不少,但在全球尺度上凋落物分解对单一和联合变化因子的响应及其控制因素仍不清晰,相关研究亟待开展。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