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态学 >>> 种群生态学 >>>
搜索结果: 46-56 共查到知识要闻 种群生态学相关记录56条 . 查询时间(4.95 秒)
2018年1月15日,教育部在京召开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推进会,宣布首批共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我校24门课程入选,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二。我校被认定的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均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至少完成了两期教学活动,课程质量高、共享范围广、应用效果好、示范性强,涉及的学科包括哲学、医学、文学、历史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法学。
关于植物性状进化的自然选择机制研究一直聚焦在自然环境因素,如气候和土壤因素,而关于生态系统管理和土地利用对植物性状进化的自然选择作用的研究长期滞后于前者。实际上从长远来看,对生态系统的管理应该充分考虑人为管理或土地利用方式对植物的自然选择作用。鉴于此,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生态化学计量学组王正文研究员及其合作者开展了相关研究,目的是考察长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割草和放牧等)对植物的觅养能力和竞争...
2014年2月13日,由南亚所等单位完成的“我国杧果畸形病病原鉴定及其防控基础研究” 与“菠萝洁粉蚧种群生物学及其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通过了农业部委托我院组织的专家组鉴定。鉴定会由郭安平副院长主持。
近日,记者从复旦大学获悉,该校教授王金秋带领的科研团队经过3年努力,在自行设计建造的模拟自然生态环境繁养系统中,成功建立起稳定的长江口淞江鲈子二代人工种群,本月已收获鱼苗鱼种80余万尾,这为淞江鲈这一长江口珍稀物种未来的科学研究、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蔬菜种植面积约占世界蔬菜种植面积的35%,在农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然而,蔬菜生产中普遍存在不合理施肥的现象,大量化肥施用导致氮素在蔬菜和土壤中的残留量高,一方面造成了蔬菜硝酸盐含量超标和蔬菜品质下降,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温室气体(N2O)排放和NO3-淋失等环境污染问题。近年来,蔬菜地硝酸盐的淋失和污染问题受到广泛关注。
猬科是胎生哺乳动物中最古老的科之一。猬科动物的进化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恐龙时代的白垩纪。除了大家熟知的刺猬(亚科)之外,形态上更为原始的毛猬(亚科)至今仍广泛分布在东南亚和中国西南地区。然而,对猬科现生物种的进化关系仍然存在很大的争论。
对于有蹄类动物而言,研究集群大小和组成是研究其社群结构的基础。外界环境因子诸如栖息地、季节变化、食物的质量和丰富度以及有蹄类动物内在的生理因素(如繁殖周期)都会影响动物的集群。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杨维康研究员及其团队成员于2005年至2007年,在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对总计564群(共计3186只)鹅喉羚的的社群结构进行了研究。
对干季的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而言,频繁出现的持久浓雾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水分输入,这在热带季节雨林生态系统水分、养分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不仅表现为:部分植物叶片在干季可直接吸收雾水或通过地表浅根吸收林冠滴落的雾水和养分,更重要的是浓雾极大地抑制了林冠在干季的蒸发蒸腾和消弱了低温强度,从而地缓解了干季水分不足或低温伤害。然而,有关热带季节雨林内植物对雾水的具体利用状况却是未知。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网2006年12月26日讯:日前,“首都生态圈外来入侵物种监测项目启动暨首都生态圈外来入侵物种监测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国家环保局、科技部、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北京市农业局、北京市环保局、北京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有关领导出席了启动仪式。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马林与北京师范大学陈光巨副校长共同为中心揭牌。葛剑平副校长主持仪式。
中广网黑龙江2005年4月5日消息 雌雄比例失调使黑龙江省宝贵的林蛙资源面临种群生产失衡的威胁,日前,“中国林蛙反季节繁殖及分子选育的研究”项目通过了黑龙江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标志着该项科研成果解决了林蛙雄多雌少难题。
新华网哈尔滨2005年1月1日电 黑龙江省东部林区近日再次发现野生东北虎踪迹。专家现场勘察认为,出现在此间的是由二三只东北虎组成的“家庭”。记者从黑龙江省林业部门获悉,2004年以来黑龙江省东部林区已经第5次发现野生东北虎出没,但发现野生种群却是首次。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