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神经生物学 >>> 细胞神经生物学 >>>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细胞神经生物学相关记录194条 . 查询时间(4.449 秒)
2020年6月10日,《eLife》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外源性与内源性阿片物质作用于不同神经元群体介导炎症性疼痛的镇痛作用》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孙衍刚研究组完成。该研究结合遗传学操控、药理学实验、光纤钙记录、行为学实验等技术手段,揭示了在炎症性疼痛中,外源性和内源性阿片分别通过作用于表达在谷氨...
2020年6月9日,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庆宏教授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以“The lateralization of left hippocampal CA3 during the retrieval of spatial working memory”为题发表研究长文。生命学院博士生宋达、杨清湖,生命学院教授闫天翼和上海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王德恒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
杨力研究组与上科大生命学院陈佳研究组和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刘真研究组等合作报道了一类基于CRISPR/Cas12a的新型碱基编辑系统BEACON及其在体内的安全应用。相关工作以“Cas12a base editors induce efficient and specific editing with low DNA damage response”为题,于当地时间6月2日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细胞...
2020年6月3日,学术期刊《细胞报告》(Cell Reports)发表题为“Cas12a base editors induce efficient and specific editing with low DNA damage response”( Cas12a碱基编辑器诱导低DNA损伤反应的高效特异编辑)的研究论文,报道了一系列基于CRISPR/Cas12a的新型碱基编辑系统BEACON及...
近日,我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国辉研究员团队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杨建教授和阿希姆·弗兰克(Joachim Frank)教授团队合作,在解释真核环核苷酸门控离子通道(Cyclic nucleotide-gated channel)门控分子机理研究中取得新进展。CNG离子通道主要分布在高等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与视觉神经传感和嗅觉神经传感密切相关。在视细胞中,感光色素的光激活会降低细胞内cG...
2020年4月29日,《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清华大学免疫学研究所祁海课题组、上海科技大学胡霁课题组、清华大学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钟毅课题组的合作研究,题目为《Brain control of humoral immune responses amenable to behavioural modulation》(“受行为影响的脑活动调控体液免疫应答”)(原文: https://www.nature...
2020年4月21日,国际学术期刊Cell Report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朱学良研究组的研究论文“Wdr47 controls neuronal polarization through the Camsap family microtubule minus-end-binding proteins”。该研究揭示,Wdr47蛋白通过影响Ca...
2020年4月18日,《科学进展》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高灵敏和特异的纳米探针用于近红外钾离子成像》的研究论文,报道了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杜久林研究组、熊志奇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施剑林、步文博研究组的一项合作研究。该研究开发了一种可用近红外光激发的钾离子荧光纳米探针,成功监测了斑马鱼和小鼠脑中伴随神经...
利用先进的基因编辑技术,我国科学家在治疗神经性疾病的基础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首次在小鼠模型上,成功恢复永久性视力损伤小鼠的视力,同时还基本消除了帕金森模型小鼠的疾病症状。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上海市的相关项目资助下,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杨辉研究组完成的这项研究,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成功诱导...
作为眼睛和大脑的唯一一座“桥梁”,视神经节细胞对外界的不良刺激非常敏感,视神经节细胞的死亡会导致永久性失明。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的杨辉研究组,在相关基础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成功恢复了永久性视力损伤的成年模型小鼠的视力。相关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4月8日23时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一旦长成就得用一辈子,即使有零部件用坏了,也几乎没有替换的可能,这就是人体的神经系统。这种特性给人类带来了无穷困扰:一些功能性损伤导致失明、瘫痪,某些退行性改变引发帕金森病、阿尔兹海默症……最近,上海科学家利用最新基因编辑技术,挖掘出了神经细胞变身“超级替补”的潜力,为神经损伤、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曙光。昨天深夜,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细胞》杂志在线发表了上海科学家的这项成果。
青光眼和帕金森病是两种常见的由神经元细胞死亡而导致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巨大威胁。据统计,全球因青光眼导致视神经节细胞死亡致盲的人数超过一千万;而近一千万的全球帕金森病患者,有一半在中国。中国科学家日前的一项重要成果为治疗包括这两类疾病在内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了新思路。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杨辉研究团队...
2020年4月8日,《细胞》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通过CRISPR-CasRx介导的胶质细胞向神经元的转分化治疗神经性疾病》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杨辉研究组完成。该项研究通过运用最新开发的RNA靶向CRISPR系统CasRx特异性地在视网膜穆勒胶质细胞中敲低Ptbp1基因的表达,首次在成体中实现了...
2020年3月25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时松海教授和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史航研究员课题组在《自然》(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中心体的锚定调控神经前体细胞特性和大脑皮层的形成”(Centrosome anchoring regulates progenitor properties and cortical formation)的研究论文,首次揭示了中心体...
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万有与伊鸣团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在实验大鼠的脑中实现特定记忆的精准删除。论文作者之一、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伊鸣表示,此项研究有望为慢性痛、成瘾等以“病理性记忆”为特征的疾病治疗提供新思路。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