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动物学 >>> 实验动物学 >>>
搜索结果: 46-51 共查到知识要闻 实验动物学相关记录51条 . 查询时间(4.829 秒)
动物体内有望培育出人体器官!届时,那些被疾病“损坏”而不可修复的器官,将可用这些“特制”的器官来替换,不治之症或成历史。 这一构想似乎匪夷所思,但如今,它已初现端倪。2006年6月,12只“猴鼠”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成功诞下,它们的降生,意味着干细胞研究及人工器官构建研究技术平台的成功建立,同时为人工培育再生细胞、组织和器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一课题的部分研究成果即将在《国际细胞生物学》...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等单位的科学家最近从模式动物——小鼠的特化气味腺(包皮腺和阴蒂腺)中发现两个新的半挥发性信息素分子(16碳醇和16醇乙酸脂),并证明它们具有剂量依赖的、双相性吸引效应。此发现是该组研究人员在他们去年推定的多个小鼠性信息素成分(Chemical Senses 32:293-303)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功能测定的结果。 这两个过去未被报道的主要气味成分为雌雄共享,但在...
据每日科技网站报道,科学家发现了一种生活在中国的奇特青蛙,这种青蛙能够像收音机一样调整自己的耳朵,从而接收不同频率的声波。据科学家声称这是至今发现的唯一一种能够自动选择所接收声音频率的物种。 这一发现是在科学家研究一种叫绿臭蛙的特殊青蛙的耳膜时了解到的,这种青蛙是通过产生像鸟鸣一样的声音来进行交流的,而它们发出的声音频率在超声波和可听声音频率范围内。 前期的研究显示这种青蛙能够产生...
2005年6月28日,甘肃省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换届工作会议在省科技厅召开,省科技厅厅长张天理主持会议,省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的全体委员及有关专家参加了会议。兰州大学实验动物中心被评为甘肃省实验动物科技工作先进集体,孙以方教授和张文惠实验师被评为甘肃省实验动物科技工作先进个人。
新华社2004年12月28日电 海南省科技厅厅长肖杰日前正式向海南灵长类实验动物中心颁发了编号为“0001”的首张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标志着海南省实验动物工作的正式起步和管理的逐步规范。
CCVT.com2004年9月20日报道 经国家林业局、国家濒危物种管理办公室批准,全国最大的灵长类动物繁殖科研基地日前在海口市琼山区府城镇建成。这个基地已从广西引进200只恒河猴、300只食蟹猴进行饲养繁殖。本月底,还将从柬埔寨引进500只恒河猴。据了解,这个灵长类动物繁殖科研基地占地面积360多亩,该项目填补了海南实验动物发展的空白。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