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微生物学 >>> 微生物免疫学 >>>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微生物免疫学相关记录69条 . 查询时间(5.313 秒)
由结核分枝杆菌(M. tuberculosis, Mtb)引起的结核病(tuberculosis, TB)是全球致死率最高的人类慢性传染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2017年全球约有1000万新发TB患者,约有130万人死于TB。Mtb是一种胞内寄生菌,能够运用多种策略干预宿主细胞的正常生物学功能以实现免疫逃逸,进而促进自身在宿主细胞中的长期存活。另一方面,宿主细胞也同样存在多种抗感染免疫防...
为了深入研究Noc4L在免疫系统特别是调节性T细胞中所发挥的作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周旭宇课题组和高福课题组合作,利用不同条件性敲除小鼠模型在调节性T细胞中选择性地敲除Noc4L,发现调节性T细胞中特异性敲除Noc4L的小鼠会罹患“Scurfy”样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进一步深入研究发现Noc4L缺失并不影响Treg细胞整体蛋白质的表达水平,而会选择性地调控与调节性T细胞活化相关基因如ICOS...
沙门氏菌可劫持免疫细胞,并利用它们在体内传播。针对小鼠细胞进行的实验表明,这种细菌通过扰乱肠道内的电信号达到这一目的。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
2019年2月15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张福萍研究团队在PNAS在线发表了题为E-protein regulatory network links TCR signaling to effector Treg cell differentiation的最新研究成果。该工作揭示了E蛋白介导了TCR信号对效应性Treg细胞分化的调控,并阐明了E蛋白调控效应性Treg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该研究将极大...
近日,上科大免疫化学研究所领衔的科研团队率先在国际上成功解析分枝杆菌关键药靶蛋白MmpL3及“药靶—药物”复合物的三维空间结构,揭示了创新药物杀死细菌的全新分子机制,为今后新型抗生素的研发开辟了一条全新路径。这一成果近日发布于著名期刊《细胞》。
2019年1月17日,爱思唯尔(Elsevier)正式发布2018年中国高被引学者(Chinese Most Cited Researchers)榜单,我校共有12位教授入选,入选总人数居全国高校第33位、农业院校第1位。在农业和生物科学领域,我校张福锁、康绍忠、巨晓棠、廖小军、孔垂华等7位教授入选;在免疫和微生物学领域,我校陈文新、刘金华、杨汉春、封文海4位教授入选;在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领域...
科睿唯安(Clarivate)最近公布了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西安交大共4名教授入选。其中,能动学院郭烈锦院士、理学院丁书江教授、材料学院马伟教授三人入选交叉学科领域的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人居学院程海教授入选地球科学领域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科睿唯安(Clarivate)最近公布了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西安交大共4名教授入选。其中,能动学院郭烈锦院士、理学院丁书江教授、材料学院马伟教授三人入选交叉学科领域的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人居学院程海教授入选地球科学领域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孟颂东课题组通过临床样本分析发现乙肝病毒核心蛋白突变与慢性乙肝疾病进展密切相关,进一步利用热休克蛋白gp96抗原呈递和活化T细胞的功能,采用T细胞表位预测与免疫学功能分析、结构免疫学分析,鉴定出一系列CD8+ T细胞表位及其氨基酸变异位点,发现与野生型表位相比表位突变导致T细胞抗病毒活性显著降低,并与乙肝感染患者的临床指征和疾病进展呈正相关。进一步通...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孟颂东和课题组二十多年来一直坚持研究gp96免疫学功能和生物学功能,在国际上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和核心技术。通过临床样本质谱分析、免疫学实验,证明gp96与来源于乙肝慢性感染的肝癌的多肽直接结合,发现gp96在乙肝病毒感染的肝癌中结合MHC I类分子限制性抗原肽,并对其结合的分子区域进行初步阐明,gp96蛋白N端是结合多肽的部位,为了解gp96激活T细胞的免疫机制奠定了...
近日,《Molecular Immunology》杂志社邀请基础医学院高成江教授担任副主编(Associate editor)。本届编委会由国际著名免疫学家、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微生物与免疫学教授Jose A Villadangos担任主编,来着中国、美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西班牙6个国家的9位免疫学专家担任副主编,高成江教授为此次担任副主编的唯一中国学者。高成江教授现担任山东省感染与免疫重点...
2018年1月19日,爱思唯尔发布2017年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1793名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学者入选。我校3位教授继2016年后再次入选,入榜学者总数并列全国第78位。3名入榜教授为数学学科入选者、理学院蒋达清教授,物理学和天文学学科入选者、理学院孙道峰教授,免疫和微生物学学科入选者、原化学工程学院党宏月教授。
2018年1月15日,教育部在京召开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推进会,宣布首批共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我校24门课程入选,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二。我校被认定的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均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至少完成了两期教学活动,课程质量高、共享范围广、应用效果好、示范性强,涉及的学科包括哲学、医学、文学、历史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法学。
土壤微生物驱动亚热带森林演替过程中土壤有机碳的形成和周转,且土壤微生物残留物是土壤有机碳库的重要来源,在长期土壤碳固持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氨基糖是微生物残留物的生物标识物,其积累和转化特性可以指示微生物对土壤有机质积累的贡献。在亚热带森林演替过程中,地上植被从针叶林转变为阔叶林,不同凋落物质量影响微生物底物利用效率及微生物群落组成,但是土壤有机碳积累与微生物碳固持功能之间的长期关联作用目前尚不清楚。
动物是由宿主自身及其大量肠道微生物共同构成的“超级生物体”,宿主和肠道微生物间存在着复杂的共生、共代谢、共进化关系,肠道微生物受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影响。近几年随着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飞速发展,动物肠道微生物宏基因组学成为研究热点。尽管如此,肠道微生物在定植和进化等许多重要方面还十分不清楚。10月10日,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孟和教授团队在线发表的论文尝试回答了这个问题(Inheritance ...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