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 基因工程 >>>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基因工程相关记录1579条 . 查询时间(4.945 秒)
全基因组复制是高等真核生物进化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使真核生物的基因数量加倍,为新物种适应和进化提供了丰富的遗传物质。大豆(Glycine max)是典型的古多倍体,经历了两轮全基因组复制事件,导致近75%的基因以多拷贝形式存在,约50%重复基因转录存在显著差异。然而,高度相似重复基因转录差异的分子机制仍然知之甚少。
水稻、玉米和小麦是三大主粮作物,但主粮来源单一成为粮食安全和营养安全的隐患,因此对“孤儿作物”(orphan crop)的重视利用是应对粮食安全危机的有效手段之一。然而,随着城乡现代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和现代集约化农业的快速发展,“孤儿作物”野生种和地方品种资源正日趋减少,与主粮作物相比,其种质资源的研究及现代育种技术的应用滞后。菱角是典型的“孤儿作物”。新石器时代以来,长江流域的先民开始有意识地大规...
热带作物是热带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资源稀缺性、功能多样性和广泛的市场需求,为全球热带农业生产国提供了相当可观的经济收入。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热带作物研究领域里程碑式的发展,积累了海量的多组学数据。然而,大量的数据分散在不同的数据中心或网站,给数据利用带来了不便。因此,亟需开发一个综合数据整合与共享平台,为研究人员提供良好的数据查找和在线分析服务。
2023年10月5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水稻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创新团队水稻基因资源创新研究组受邀在国际知名植物学期刊《Trends in Plant 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利用植物激素油菜素甾醇(BR)推动新绿色革命的观点综述,阐述了下一代绿色革命作物品种应当具备高产、稳产的特点,同时需要更少的化肥、农药、水资源以及人力投入。指出利用BR基因资源创制下一代绿色革命作物品种具...
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发展,物种和群体水平基因组数据呈指数增长。这些数据为在基因组水平鉴定和解析自然选择机制提供了机遇。然而,目前的分析方法面临着技术瓶颈和挑战。其中,关键问题是如何高效准确地检测作用于非编码区的自然选择效应。同时,能够高效、高性能地分析多物种大样本数据,成为方法学方面的迫切要求。
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发展,物种和群体水平基因组数据呈指数增长。这些数据为在基因组水平鉴定和解析自然选择机制提供了机遇。然而,目前的分析方法面临着技术瓶颈和挑战。其中,关键问题是如何高效准确地检测作用于非编码区的自然选择效应。同时,能够高效、高性能地分析多物种大样本数据,成为方法学方面的迫切要求。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衰老相关疾病的高发正成为健康挑战。延缓衰老以及增强衰老组织活力和功能维持,进而促进老年健康是亟待解决的科学难题。细胞衰老(cellular senescence)是器官衰老乃至机体功能退行的本质特征和内在驱动力,为老年慢病提供了机制框架和干预思路。如何延缓甚至逆转细胞衰老,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最前沿的科学问题之一。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衰老相关疾病的高发正成为健康挑战。延缓衰老以及增强衰老组织活力和功能维持,进而促进老年健康是亟待解决的科学难题。细胞衰老(cellular senescence)是器官衰老乃至机体功能退行的本质特征和内在驱动力,为老年慢病提供了机制框架和干预思路。如何延缓甚至逆转细胞衰老,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最前沿的科学问题之一。
2023年10月13日,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贝类适应进化与遗传育种研究团队完成的论文“Construc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hromosome-level haplotype-resolved genomes of two Crassostrea oyster congeners: Crassostrea angulata and Crassostrea gig...
两侧对称动物是指体形上呈两侧对称的动物,其所包含的群体非常庞大。其中,至少有25个门的动物已有线粒体基因组数据,在这里面的7个门中包含寄生动物。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拥有独立的遗传物质和体系,还有与细菌类似的环形基因组。两侧对称动物的线粒体基因组通常包含13个蛋白编码基因、2个rRNA基因和22个tRNA基因。已有研究报道,线粒体基因组的进化速率在不同动物类群中有明显差异,如一些寄生动物的进化速...
除胰岛素抵抗外,胰岛功能衰竭是2型糖尿病的关键特征之一。为了探讨2型糖尿病发病过程中胰岛的病理,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李雷课题组开发了一种计算方法,对T2D的动物模型Goto-Kakizaki(GK)和对照模型Wistar(WST)大鼠胰岛的时间序列全基因表达谱以及来自捐献者的人类胰岛的全基因表达谱进行整合分析。全部数据来自公共数据库(https://www.ncbi.nlm.nih.go...
2023年10月8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选育的耐盐高产大豆新品系“科豆35”,大面积实收稳定亩产达277.39公斤,最高亩产达306.52公斤。
2023年10月10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李富花团队通过对一种蔓足类——龟足基因组的破译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首次发现了蔓足类存在古老的基因组加倍事件。这是继鲎和蛛形纲等无脊椎动物后新发现的一个WGD事件,为解析蔓足类起源演化历程提供了关键的分子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和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上。...
近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家洋院士团队系统解析了低磷激活独脚金内酯途径进而调控水稻株型和氮磷吸收的机制,为改良水稻在低磷环境中的株型、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和产量提供了重要基因资源。这一成果有助于培育高产高效作物,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热带传染病登革热盛行,对热带地区群众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然而,目前用于大面积喷洒以趋避和杀灭蚊虫的化工合成药品对人体和环境均存在二次伤害的风险,因而亟需发展能够有效驱避埃及伊蚊的天然绿色驱蚊产品。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