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 蛋白质工程 >>>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知识要闻 蛋白质工程相关记录491条 . 查询时间(2.771 秒)
病理性淀粉样蛋白聚集是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的关键病理学标志物和治疗靶点。使用小分子靶向病理性的淀粉样蛋白纤维可用于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因此,临床上亟需特异性结合淀粉样蛋白纤维的小分子示踪剂和抑制剂。然而,由于淀粉样蛋白纤维的折叠组装结构与天然构象的蛋白具有显著差别,相比于靶向蛋白天然构象小分子设计与研发的海量知识与成功案例,目前,缺乏小分子配体与纤维...
细胞代谢为生命过程提供能量。同时,代谢物可共价修饰蛋白质来发挥信号传导功能。虽然许多代谢物在代谢通路中的作用广为人知,但它们介导细胞信号调控的功能有待探索。酮体(包括丙酮、乙酰乙酸和β-羟基丁酸)为脂质代谢产物。在葡萄糖缺乏的状态下,肝脏产生的酮体可用作多种组织的替代能源,且与多种病理生理状态密切相关。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赵英明团队和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黄河课题组前期合作揭示了β-羟基丁酸...
近日,《细胞报告》(Cell Report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陈剑峰研究组撰写的题为LRP12 is an endogenous transmembrane inactivator of α4 integrin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LRP12是首个发现的内源性的整合素去活化跨膜受体蛋白,特异性调控α4整合素的活化及其介导的细胞迁移,并阐释了其对T细胞向肠道定向迁移和...
蛋白质功能注释是通过对蛋白质序列、结构的分析确定蛋白质功能,在生物学研究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随着AlphaFold2、ESMFold等人工智能的方法开发,目前已经可以通过计算方法获得比较准确的蛋白结构,但从蛋白序列到功能的注释仍然面临着巨大挑战。目前,UniProt蛋白库(包含大约1.9亿个蛋白序列),只有不到0.3%(约50万个)经过了人工审核,其中仅有不到19.4%的蛋白质得到了明确的实验证据...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高彩霞研究组开创性地运用AI辅助结构预测,建立起基于三级结构的蛋白聚类方法,并扩展为全新的脱氨酶挖掘体系,开发了一系列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碱基编辑工具。该工作为蛋白功能分析、新功能元件挖掘提供了全新策略。新研发的碱基编辑系统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精准基因编辑技术(已申请PCT发明专利)。6月27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细胞》上。
游离脂肪酸由以羧酸为末端的碳氢链组成,是人类和动物的主要能量来源,在许多细胞功能中扮演着重要的信号分子角色。中链脂肪酸是一类碳链长度为8-12个碳的羧酸,包括癸酸(C10)、十一酸(C11)和月桂酸(C12)以及它们的2-羟基或3-羟基形式(如3-OH-C12)。中链脂肪酸在能量代谢和炎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显示,3-OH-C12的产生与脂肪酸的β-氧化过程密切相关。当该过程发生紊乱时,血浆...
平均研发一款新药需要10亿美元和10年的时间,而进入临床试验的药物中有超过90%无法获批上市。如果在新药研发早期能预测疗效和潜在的副作用,就可以避免损耗,提高新药研发的效率。这需要在蛋白组层面无差异化地分析与小分子药物发生相互作用的蛋白质,确定作用靶标。可是,到目前为止这仍然是一个挑战性的工作。
哺乳动物随着年龄增长,成体神经发生水平逐渐降低,该过程发生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等研究团队发现,恢复羧肽酶E(CPE)可促进衰老小鼠大脑中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成熟及神经发生。该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Life Medicine》杂志上,题为:Restoring carboxypeptidase E rescues BDNF maturation and neurogen...
2023年6月6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健康与医学技术研究所基因组学团队研究员张帆研发了名为CRISPRimmunity的分析服务平台。该平台是识别CRISPR相关重要分子事件以及用于基因编辑调节器的交互式网络服务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上。
2023年6月4日6时33分,神舟十五号飞船返回舱在酒泉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当即,随舱下行的载人空间站第四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在着陆场交付空间应用总体,并于当天中午返回北京,顺利运抵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空间应用系统总体的相关人员进行了实验样品基本状态检查,确认返回样品完好后,随即交接给相关实验项目责任科学家。
2023年5月10日,精密测量院杨俊研究团队与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马聪合作,利用固体核磁共振和膜融合实验手段揭示了SNARE复合体在磷脂膜环境中的组装机制(图1),对理解细胞生命活动中的膜融合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化学类综合性期刊《美国化学会志》(J. Am. Chem. Soc.)。
蛋白质与DNA的相互作用在生物学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精确解析蛋白质-DNA相互作用能够揭示二者相互识别机制和动态变化,对于剖析生理和病理条件下基因的调控机制至关重要。虽然已有的研究方法在表征高亲和力的DNA-蛋白质(尤其是转录因子)的识别和作用机制方面取得了进展,但对于生物体系中低丰度的蛋白质以及动态、微弱的蛋白质-DNA复合物的分析仍颇具挑战性。
蛋白质与DNA的相互作用在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精确解析蛋白质-DNA相互作用能够揭示二者相互识别机制和动态变化,对于深入理解生理和病理条件下基因的调控机制至关重要。虽然已有的研究方法在表征高亲和力的DNA-蛋白质(尤其是转录因子)的识别和作用机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对于生物体系中低丰度的蛋白质,以及动态、微弱的蛋白质-DNA复合物的分析仍极具挑战。
近日,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徐安定团队在泛血管血栓研究取得新突破。相关研究发表于卒中领域经典杂志Stroke。该研究联合激光显微切割技术和蛋白质谱技术实现空间蛋白组学,首次实现高分辨率视野下,精准对心肌梗死或脑梗死患者收集的两种动脉血栓进行了空间解剖,以寻找新的治疗靶点,促进动脉血栓溶解。
2023年4月24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张宏课题组在《Developmental Cell》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Cellular proteins act as surfactants to control the interfacial behavior and function of biological condensat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转录因子凝聚体界面参与调控下游基因...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