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计算机科学技术 >>> 人工智能 >>> 模式识别 >>>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模式识别相关记录145条 . 查询时间(3.283 秒)
近日,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学科组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复杂工程系统测量与控制”王雁刚副教授团队在虚拟现实领域中三维虚拟人重建取得重要进展。团队首次考虑了带物体遮挡的三维人体重建难题,重建结果与精度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相关成果以题为“Object-Occluded Human Shape and Pose Estimation from a Single Color Image”在计算...
近日,我院邹月娴教授课题组一篇题为“GID-Net: Detecting Human-Object Interaction with Global and Instance Dependency”的学术论文被人工智能期刊Neurocomputing接收(JCR Q2,IF=4.072)。人-物交互(Human-Object Interaction, HOI)检测是计算机视觉理解领域中一项重要的研究...
近日,高瓴人工智能学院师生有3篇论文被CCF-A类会议ACM SIGKDD(2020)录用。ACM SIGKDD(国际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大会,简称KDD)是数据挖掘领域的顶级国际学术会议,由美国计算机学会(ACM)数据挖掘及知识发现专委会(SIGKDD)主办,被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推荐为A类国际学术会议,至今已举办26届,今年将于2020年8月23日-8月27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召开。本届KD...
人脸识别模型通常需要部署在未知的场景中,识别未知的人群,这对模型的泛化性能带来了极大挑战。为解决该技术难题,自动化所郭建珠博士、朱翔昱副研究员和雷震研究员等人构建了基于元学习的泛化人脸识别框架,通过使模型学习跨场景的元知识,提升模型在未知场景下的泛化性。相关成果被CVPR2020录用为Oral论文。
近日,微电子学院卢红亮教授(通讯作者)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王家成研究员(通讯作者)等研制了一种仿皮肤式柔性压力传感器。基于此传感器,有望实现盲文的智能识别。该研究成果以“A Skin-Like Sensor for Intelligent Braille Recognition”为题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Nano Energy上(doi.:10.1016/j.nanoen.2019.10434...
近日,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许廷发教授与指导的李佳男博士生的研究成果“LayoutGAN: Synthesizing Graphic Layouts with Vector-Wireframe Adversarial Networks”被IEEE旗下,模式识别和机器学习领域国际顶级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203所自主研发的远距离虹膜识别技术,可实现远距离快速准确识别人员身份。据了解,该系统识别距离超过1米,远大于国内同类型产品的识别范围,填补了国内远距离虹膜识别技术领域的空白。同时,该系统单次识别时间小于1秒,吞吐率可达每分钟20人,可用于大流量身份认证场合;提取超过200个虹膜特征点进行编码,误识率低于千万分之一;抗干扰性强,受人体晃动、光照变化影响较小;具有活体虹膜检测技术...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王家成研究员(通讯作者)和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卢红亮教授(通讯作者)和张卫教授(通讯作者)研制了一种仿皮肤式柔性压力传感器,基于此传感器,有望实现盲文的智能识别。该研究成果以“A Skin-Like Sensor for Intelligent Braille Recognition”为题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Nano Energy上(doi: 10.1016/j.nan...
近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孙干获得2019年度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以下简称特别奖),刘天赐、张鑫和鲁荣荣获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以下简称优秀奖)。孙干于2013年进入沈阳自动化所攻读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博士研究生,在丛杨研究员的指导下,围绕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领域开展理论和技术方法研究。作为主要成员,他参加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在科研学习过程中,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具有创新...
我院图形图像与模式识别实验室(IGPR)郭平教授课题组在人工智能与天文学交叉研究领域取得进展。近日,该成果以“Pulsar candidate classification using generative adversary networks”为题,在天文技术与方法领域TOP期刊《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在线发表。
近日,智能感知与计算研究中心张兆翔研究员及其团队借鉴脑神经机制与视觉认知机理,在视觉物体检测模型与方法上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共有5篇文章被ICCV2019录用,1篇文章被NeurIPS2019录用,1篇文章被《JMLR》期刊收录。本次着重介绍基于三叉戟网络(Trident Networks)的物体检测。物体检测是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领域的核心问题,一直以来受到学术界与工业界的广泛关注。当前物体检测最...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脑网络组研究中心与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提出正交权重修改算法,与情境信息处理模块相结合,使人工神经网络具备了强大的连续学习和情境依赖学习能力,有效解决灾难性遗忘等难题。相关成果已在线发表于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国家网络新媒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生韩陆超等人提出了一种能够检测不同长度流量的注意力模型,以检测基于流量载荷的恶意流量;同时设计了一种基于生成式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 GAN)的流量生成模型,可以从原始数据集生成新的网络流量数据,以增强数据的安全性并保护用户隐私。相关研究成果6月24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IEEE Acces...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智能交互团队在环境鲁棒性、轻量级建模、自适应能力以及端到端处理等几个方面进行持续攻关,在语音识别方面获新进展,相关成果将在全球语音学术会议INTERSPEECH2019发表。现有端到端语音识别系统难以有效利用外部文本语料中的语言学知识,针对这一问题,陶建华、易江燕、白烨等人提出采用知识迁移的方法,首先对大规模外部文本训练语言模型,然后将该语言模型中的知识迁移到端到端语音识别系...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国家网络新媒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生韩陆超等人提出了一种能够检测不同长度流量的注意力模型,以检测基于流量载荷的恶意流量;同时设计了一种基于生成式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 GAN)的流量生成模型,可以从原始数据集生成新的网络流量数据,以增强数据的安全性并保护用户隐私。相关研究成果6月24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 IEEE Acce...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