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环境科学技术 >>> 环境学 >>> 土壤环境学 >>>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土壤环境学相关记录313条 . 查询时间(4.904 秒)
磷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限制性营养元素之一。土壤磷储量决定着土壤对植物的磷供应能力,并进一步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等生态功能。目前,人们对森林土壤磷储量的区域格局的驱动机制(特别是其生物驱动机制)的了解尚不清楚,这阻碍了科研人员更好地提升地球模型中磷循环功能的预测能力。
全球气候变暖极大地影响了高寒区的地表侵蚀过程,进而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壤有机碳释放增加、高寒区冰冻圈灾害频发等一系列生态环境灾害问题。在2007年一次学术研讨会上,中科院青藏所的张凡研究员团队在青藏科考野外考察工作中发现雅鲁藏布江的河水在雨季来临前的春季河水开始变浑,即泥沙含量增加这一反常现象,这与以往研究中观察到的暴雨产生快速地表侵蚀,河流携带大量泥沙的结果明显不一致。同时,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为推进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专项项目“黑土地耕地质量评价技术与平台”、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工程(黑土粮仓)课题“黑土地土壤退化诊断与评价体系”和“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相关黑土地耕地调查工作,南京土壤研究所“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攻关”综合科学考察团队近30余名队员7月7日上午从南京集结出发,奔赴我国东北黑土地开展为期近两个月的野外综合土壤考察。
抗生素的滥用或过度使用导致细菌抗药性的增加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和环境生态系统主要关注的威胁之一。随着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于预防动物疾病以及作为饲料添加剂促进动物生长,在禽养殖业中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但畜禽粪肥和有机废弃物农用后也导致了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ARGs)在农田土壤中普遍存在。尽管农田土壤抗生素及其耐药基因的污染风险不可忽视,但目前国内外仍缺乏关于抗生素和ARGs在农田土壤...
为贯彻落实2022年国家和自治区土壤环境监测工作,支撑深入打好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掌握阿拉善盟黄河流域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根据《2022年土壤国家网内蒙古实施方案》,2022年5月底,阿拉善分站对全盟境内国家网黄河流域土壤环境监测点位开展土壤采样工作。本次采样涉及10个土壤监测点位,其中6个耕地点位和4个草地点位,横跨阿拉善左旗6个苏木(镇)10个嘎查(村)。我站技术人员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要求,详...
土壤是森林生态系统最大的碳(C)汇,其C储量的微弱变化均对全球气候和C循环产生影响。相应地,森林土壤C汇功能维持与优化管理已成为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链接植物-土壤的核心纽带,根系是吸收养分和水分的门户,并通过分泌、周转与菌根共生等一系列生命活动调控土壤C循环等关键过程,是探索土壤C源/汇变化与高效发挥土壤固碳功能的关键环节。地处高纬度/高海拔地区的高寒针叶林通常与外生菌...
土壤是森林生态系统最大的碳(C)汇,其C储量的微弱变化都将对全球气候和C循环产生深远影响。相应地,森林土壤C汇功能维持与优化管理已成为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链接植物-土壤的核心纽带,根系除了作为吸收养分和水分的门户外,还通过分泌、周转与菌根共生等一系列生命活动深刻调控土壤C循环诸多关键过程,是深入理解土壤C源/汇变化与高效发挥土壤固碳功能的关键环节。地处高纬度/高海拔地区...
2022年5月6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清洁流域创新团队联合退化及污染农田修复创新团队,从种养良性循环的需求出发,针对农业环境中抗生素-重金属等新型污染物的复合污染问题,开展了粪肥还田对典型稻田中抗生素-砷协同归趋的影响机制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杂志上。
全球1米深土壤有机碳储量约为1500 Pg,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其微小变化会引起大气CO2浓度的显著改变,在陆地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阐明土壤有机碳累积过程与稳定机制对于准确预测陆地碳循环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反馈关系至关重要。磷是限制植物生长和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主要元素之一,对维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自工业革命以来,人为活动导致的磷输入和大气磷沉降增加了生态系统的磷可...
近日,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汪善全团队在环境领域重要学术期刊Trends in Biotechnology上发表了关于土壤中有机污染物修复的前瞻性综述论文:Degradation or humification: rethinking strategies to attenuate organic pollutants (DOI: 10.1016/j.tibtech.2022.02.007)(...
2022年2月22日,由中国科学研究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王颜红老师团队牵头编制的《重金属污染场地土壤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实物量化技术指南》、《石油污染场地土壤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价值量化技术指南》、《场地土壤污染物迁移路径与范围评估技术指南》3项团体标准在沈阳通过了辽宁省环境科学学会组织的专家论证获得立项。这是辽宁省通过论证的首批污染场地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标准,标志着辽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规范化、法制化、科学...
土壤有机碳的微生物分解,是陆地碳循环的关键过程。气候变暖会加速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碳,释放更多的CO2进入大气,从而进一步加剧气候变暖。土壤有机碳分解释放CO2的土壤异养呼吸,是地球系统模式对碳-气候反馈大小的预测产生不确定性的主要因素。土壤微生物通过控制有机碳分解,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发展以微生物过程为基础的土壤有机碳分解模型(简称微生物模型),是发展地球系统模式、开展碳循环及...
环境污染与健康关系是交叉学科领域中热点研究方向之一。污染物引发的健康问题往往与其对生命体的脱氧核糖核酸(DNA)、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有关。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因毒性强、危害大而备受关注。阐明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与生物大分子的互作关系、效应及机制是破解其健康危害的理论关键之一。作为一类高风险性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PAHs)具有“致畸、致癌、致突变”效应,可导致DNA分子结构扭曲...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据联合国数据统计,到2050年全世界约有70%的人口将居住在城市。尽管城市区域仅占据地球表面的很小一部分,但城市作为人类活动最集中、最活跃的区域,城市化进程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土壤有机碳库(例如,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理化性质等),导致土壤有机碳库数量和空间分布发生显著变化。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用地面积快速扩张,城市土壤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的作用日益重要。开展城市...
2021年12月18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场地土壤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方法和标准”项目组,组织召开了该项目下“场地土壤生态环境损害调查技术研究”课题关于“污染场地高效调查方法研究”专题研讨会。会议采用现场与腾讯视频会议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会议有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辽宁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辽宁省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中国医科大学环境与健康研究所所长、沈阳建筑大学城乡规划博导、辽宁大学城...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