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安全科学技术 >>> 安全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 灾害学 >>>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知识要闻 灾害学相关记录127条 . 查询时间(3.636 秒)
2008年9月17日至9月28日,由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交通部科学研究院、巴基斯坦白沙瓦大学国家地质中心共同组织的联合科考队完成了中巴喀喇昆仑公路雷科特至洪其拉甫段的环境、生态、安全与地质灾害的初步考察。考察得到了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中交集团)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驻巴基斯坦工程项目部(中巴喀喇昆仑公路改建项目总承包方)和中交集团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关单位的全力支持,并受到...
美国《时代周刊》2008年9月5日刊登了一篇文章指出,两周内“古斯塔夫”飓风使美国遭受了30亿美元的损失,美国和加勒比海地区有110人丧生。而目前的地球灾害远不止此——印度南部的特大洪水让100多万人无家可归;中国西南部遭遇的6.2级地震损毁了超过40万间的房屋。 如今,自然灾难似乎越来越常见,而且许多灾难正用极不友好的方式影响我们。大部分严重破坏由洪水和暴风雨造成,比利时鲁汶天主教大学灾...
近日,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空调与蓄能技术实验室在室内成功模拟出冻雨,为我国冻雨灾害评价及相关研究提供了技术条件。 2008年年初,我国南方省份发生了严重的冻雨灾害,给国民经济造成巨额损失。与北方的冰雪不同,南方冻雨的发生机理是:雨水在空中成过冷液体状态,在碰到固体(电线、线塔、公路等)后结晶,导致其结晶尺度远大于北方冰雪,由此形成巨大冰柱,具有很强的破坏性。冻雨的研究需要相应的模拟装...
各省(区、市)气象局,计划单列市气象局,各直属单位:   6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加强汛期灾害防御工作。通知指出,入汛以来,福建、江西、广东、广西、贵州、湖南、浙江等省(区)连降暴雨,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频发。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全面做好灾害防御和救灾工作的批示精神,进一步做好汛期气象服务工作,现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汛期灾害防御工作的通知》(国办发明电〔...
  2007年中国科协减轻自然灾害论坛近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自然灾害研究预防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管理人员共70余人参加了论坛。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震学会、中国环境学会、中国气象学会、中国海洋学会等有关全国学会应邀参加了论坛,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冯长根出席了论坛并讲话。  冯长根在讲话中指出,中国是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矿山、山体滑坡、泥石流,雷击、风暴潮等自然灾害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与生产安全,...
我国建成自然灾害“天地一体化”          2007/12/25
从民政部了解到,目前我国自然灾害的预报、预警、评估、信息服务“天地一体化”的监测体系已初步形成。 目前,我国已建立起了较为完善、广覆盖的气象、海洋、地震、水文、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等地面监测和观测网,建立了气象卫星、海洋卫星、陆地卫星系列,并正在建设减灾小卫星星座系统。 此外,为加强灾害信息发布、应急处置、应急决策、减灾教育等能力建设,国家减灾委和民政部还正推动导航卫星和通信卫星在减灾领域中的应用。据...
我国百年不遇的特大风暴潮灾害          2007/12/25
  1992年8月30日至9月2日,我国沿海大部分地区遭受到近百年来罕见的特大风暴潮袭击,福建至河北沿海,先后有8个验潮站13次潮位开创了建国后的最高记录,同时沿线又有70个站次超过当地警戒水位,使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处于危险潮位时期。在海南的风暴潮造成马路被毁 被风暴摧毁的港口码头   这次风暴潮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受灾重都是近百年来少有的。强度大主要是引起的增水值大,在南北几十公里...
Abstract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我国重大天气灾害形成机理与预测理论研究”经过项目全体科学家的5年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①提出了基于多种实时观测资料的梅雨锋暴雨的多尺度物理模型;②建立了梅雨锋暴雨的天气学模型;③梅雨锋是由多个不同尺度系统构成的梅雨锋系,它具有介于温带锋系结构与热带辐合带结构之间的副热带锋系结构,在长江中下游可以有时表现为双峰结构。锋前的湿物理过程与锋上强对...
Abstract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我国重大气候灾害的形成机理和预测理论的研究”把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所发生的旱涝重大气候灾害作为项目研究的切入点,从气候系统各圈层的变化及其相互作用,特别是从气候系统中海—陆—气各子系统的变化和相互作用及其对我国重大气候灾害的影响机理入手,对我国重大气候灾害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提出了与我国旱涝重大气候灾害形成机理有关的“东亚气候系统”新理论,指出这个...
2006年8月21日,根据中科院资环局的部署,我所组织了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长江中下游洪水孕灾环境变化、致灾机理与减灾对策”课题验收会。项目主管部门中科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国土处赵涛博士和相关验收专家参加了验收会。 我所承担的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长江中下游洪水孕灾环境变化、致灾机理与减灾对策” 是针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水灾害愈演愈烈,出现了“小水大灾...
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5月7日电(记者吴晶晶)“十一五”期间,我国将以地震、暴雨、洪水、崩塌、滑坡、泥石流、风暴潮等重大突发性自然灾害为重点,积极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防御技术研究。这是记者从近日在京召开的全国社会发展科技会议上了解到的。我国将开发未来极端气候事件和重大气象灾害预测技术,研究未来5年至10年内我国极端天气事件和重大气象灾害的变化规律和形成机理,建立相应的监测预测、预警、影响评价和灾害风险管...
科技部2007年5月21日讯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通过与意大利罗马大学、希腊塞斯罗尼卡大学合作,在对我国西南地区的鲜水河断裂和小江断裂进行野外考察的基础上,研究用库伦应力模型并结合实际资料来分析强地震的孕震过程,并把实验、应力估计与实际的断层活动结合起来,建立了处于国际前沿的古塔抗震模型。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11月5日讯:日前,哈尔滨工业大学王绍玉教授收到了重庆出版集团寄来的获奖证书。于2005年1月出版的《城市灾害应急与管理》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际经贸关系学院王绍玉教授与河北理工大学冯百侠教授共同编著,民盟中央常务副主席张梅颖为书作序。
2006年10月11日是联合国确定的第17个“国际减灾日”,2006年减灾日的主题是“减灾始于学校”。当日下午,由民政部、教育部共建的“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揭牌仪式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举行。
可抗14级台风、360度自由倾斜、太阳能供电、卫星通信——2006年10月10日,我国首个海洋地震台在崇明岛以东110公里处正式开工建设,预计本月底即可初步建成并投入试运行。这标志着我国海洋地震预警机制正式启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