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人类学 >>> 人类起源与演化学 >>>
搜索结果: 1-6 共查到知识要闻 人类起源与演化学相关记录6条 . 查询时间(4.377 秒)
2023年9月1日,《科学》(Science)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李海鹏研究组与华东师范大学脑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所潘逸萱研究组合作撰写的题为Genomic inference of a severe human bottleneck during the Early to Middle Pleistocene transition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创建了快速极小时间溯祖(Fi...
2023年3月18日,Science Advance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付巧妹团队和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四川大学考古科学中心、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等合作完成的针对青藏高原地区古人群开展的大规模、系统性的古基因组研究成果。通过与考古学家合作,付巧妹团队在青藏高原不同区域30多个遗址中获取97例青藏高原古代人类个体的核基因组,运用遗传学的手段系统地还原了青藏高原5,10...
日落时分,一只通体碧绿的螽斯正趴在叶片上大快朵颐。有趣的是,这叶片恰巧来自剧毒的夹竹桃,前些日子还有新闻报道有人含着夹竹桃花拍照被紧急送入医院。夹竹桃的毒性则主要来自于一类被称为强心苷的化学物质,这类化学物质可以与细胞膜上的钠钾离子泵特异性结合,从而抑制其功能,影响离子转运,进一步导致动物的神经、运动、消化系统功能受损,而这也是包括夹竹桃在内的一些植物用来抵抗昆虫啃食的策略。然而,强心苷的毒性并非...
包括中国新疆在内的中亚地区是研究人类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的热点地区。1927年至1935年,瑞典探险家、考古学家、地理学家斯文·赫定与中国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徐炳昶带队的中瑞西北科学考查团,深入中国西北地区开展系列科学考察。1934年,考察团成员、瑞典探险家、考古学家弗克·贝格曼,在当地罗布人奥尔德克的引领下发现了位于今天新疆若羌县孔雀河下游河谷南约60公里的荒漠之中的神秘古墓群,并将其命名为“小...
包括中国新疆在内的中亚地区一直是研究人类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的热点地区。1927年-1935年,由瑞典著名探险家、考古学家、地理学家斯文·赫定与中国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徐炳昶带队的中瑞西北科学考查团深入中国西北地区开展系列科学考察。1934年,考察团成员瑞典探险家和考古学家弗克·贝格曼,在当地罗布人奥尔德克引领下发现了位于今天新疆若羌县孔雀河下游河谷南约60公里的荒漠之中的神秘古墓群,将其命名为“...
199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2001年,长达30亿碱基对的人类基因组草图绘制完成。这不仅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壮举,也是分子生物学领域的一个巨大里程碑。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