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等离子体物理学 >>> 热核聚变等离子体物理学 低温等离子体物理学 等离子体光谱学 凝聚态等离子体物理学 非中性等离子体物理学 等离子体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等离子体物理学相关记录500条 . 查询时间(3.687 秒)
2024年6月21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等离子体所电源及控制工程研究室在聚变电源系统功率/容量配置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团队解析了托卡马克装置运行中的电源系统功率特征,提出了能准确辨识聚变电源系统稳态和冲击的功率/容量新配置方案,相关成果发表在电气工程领域权威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y Applications上。
2024年6月11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所黄青研究员团队利用一种便携式脉冲空气等离子体射流(PP-CAPJ)处理指甲中红色毛癣菌(Trichophyton rubrum),揭示其产生冲击波杀灭指甲中红色毛癣菌的新机制。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Applied Physics Letters上。
2024年5月27日,紫金山天文台太阳活动的多波段观测研究团组张擎旻副研究员受邀针对环形耀斑及其相关活动撰写了综述文章,全面总结和梳理了国内外过去15年来在太阳环形耀斑研究方面取得的新进展(包括观测、理论和数值模拟),相关成果以Circular-ribbon flares and the related activities为题,在线发表在《现代等离子体物理综述》(Reviews of Moder...
钠离子电池因资源丰富、安全性高在新型储能领域应用前景广阔。磷酸盐基钠离子电池是适用于储能应用的高稳定性、高安全性钠离子电池优选技术。其中三氟磷酸钒钠(Na3V2(PO4)2F3,NVPF3)具有高的理论比能量(~507 Wh kg-1,与磷酸铁锂相当),是实现高比能钠离子电池的优选正极材料之一,但NVPF3基钠离子电池循环稳定性较差限制了其实用化。醚类电解液因其低熔点和高电导性等优势成为钠离子电池...
共价金刚石-石墨材料集合了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优势,能够实现超硬、极韧、导电等优越性能组合,在超硬和电子器件领域具有研究和发展价值。目前,由于金刚石-石墨共价界面能高,主要通过高温高压方法活化碳原子以实现该材料的构筑。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CVD)是金刚石面向功能应用的主要发展方向。借助CVD技术构筑共价金刚石-石墨材料,探索金刚石和石墨两相界面的新奇物性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
共价金刚石-石墨材料,集合了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优势,能够实现超硬、极韧、导电等优越性能组合,在超硬和电子器件领域极具研究和发展价值。由于金刚石-石墨共价界面能高,目前主要通过高温高压方法来活化碳原子,实现该材料的构筑。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CVD)是金刚石面向功能应用的主要发展方向,借助CVD技术构筑共价金刚石-石墨材料,并探索金刚石和石墨两相界面的新奇物性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
2024年4月19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曾杰教授和耿志刚教授研究团队,在《自然·可持续性》(Nature Sustainability)发表了题为“Synthesis of hydroxylamine from air and water via a plasma-electrochemical cascade pathway”的文章。该研究提出了等离子体-电化学级联催化新...
在陶瓷烧制的过程中,由原料和烧制工艺,共同决定了陶瓷成品的外观、结构和性能,因此古陶瓷的原料来源和烧制工艺研究一直是十分重要的科技考古课题。公元六世纪晚期是中国北方地区白瓷的创烧期,而邢窑是北方地区生产白瓷的重要窑口,经考古发掘发现了北朝晚期的窑炉和数量较多的青瓷和早期白瓷,为研究白瓷起源和北方地区的制瓷技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2024年4月16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鲁晓珂高级工程师带领...
在当前纳米光学与凝聚态物理研究的前沿领域,等离激元诱导的热载流子产生与输运动力学占据着重要地位。近期,南京大学光热调控研究中心的周林、朱嘉教授团队应邀撰写了题为“Plasmon-induced hot carrier dynamics and utilization”(等离激元诱导的热载流子动力学与应用)的综述论文。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刘新风研究员团队,联合北京大学张青团队、华南师范大学吴波团队,运用时间分辨荧光显微镜技术(Time-Resolved Photoluminescence Microscopy, TRPLM),研究了二维Ruddlesden−Popper钙钛矿(2D RPP)中的激子输运过程,通过在表面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刚性网络锚定软丁基铵阳离子的方法,在机械剥离的薄片中实...
电磁波(比如激光)在等离子体中的传输是等离子体物理的一个基本问题。一般情况下,电磁波无法在高密度(overdense)等离子体中传输,但是其传输和能量传递在快点火激光聚变、激光粒子加速、以及超短超亮辐射源等应用中均起着关键作用。1996年,斯坦福大学的S. E. Harris教授受原子物理中电磁感应透明概念(Electromagnetically Induced Transparency, EIT...
2024年2月27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高等研究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熊宇杰/刘东研究团队在非金属等离激元催化剂的开发和连续流光热催化CO2转化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A nonmetallic plasmonic catalyst for photothermal CO2 flow conversion with high activity, selectivity and ...
2024年2月9日,紫金山天文台与国家天文台联合对Ia-CSM类超新星SN2018evt晚期的光学与中红外多波段观测信号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超新星爆炸后几年内的中红外测光数据,见证了热核爆炸超新星晚期的尘埃形成与演化现象。结合激波消融星周尘埃、星周尘埃和新生成尘埃的热辐射等物理过程,SN2018evt晚期的中红外流量超出得到了成功的解释。该研究成果在2024年2月9日以“Newly formed ...
2024年2月5日,电工研究所研究员邵涛团队利用放电等离子体提升储能电容器薄膜性能获得新进展。基于团队在气体放电机理、参数调控及材料改性应用等方面的长期积累,研究通过气体放电驱动准分子深紫外光源,在常压空气中辐照商业电容器薄膜,仅一步处理显著提升薄膜击穿电场、储能密度等性能,对突破国产储能电容器薄膜性能瓶颈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2月2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崔林松教授课题组与英国剑桥大学Samuel D. Stranks教授团队合作,开发出一种提升蓝光钙钛矿发光二极管(LED)性能的新策略,成功突破蓝光钙钛矿LED的性能瓶颈,解决了该领域重要难题。相关研究成果以《Efficient blue electroluminescence from reduced-dimensional perovskites》为题,于2...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