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天体测量学 >>> 天体测量学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天体测量学其他学科相关记录16条 . 查询时间(3.009 秒)
2024年4月19日,云南天文台天文技术实验室针对中国巨型太阳望远镜(Chinese Giant Solar Telescope,CGST)拼接主镜精共焦调整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交叉定标的精共焦调整方法,利用该方法在CGST的拼接样机上实现了精度高于±15的子镜精共焦调整,极大的简化了后续子镜共相调整的实施方案。该研究成果以“Research on fine co-focus adjustment...
NASA“好奇”号在火星上看云。“好奇”号火星车团队2022年2月18日在社交媒体上公布了火星车拍摄到的夏普山探测点上空飘浮的云层图像,以测量云飘动的速度。“好奇”号火星车团队在社交媒体上表示,这些数字增强图像来自火星车的一个导航相机。火星上这些飘动的云大约有80公里高,这个高度意味着它们是由干冰组成的。
科睿唯安(Clarivate)最近公布了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西安交大共4名教授入选。其中,能动学院郭烈锦院士、理学院丁书江教授、材料学院马伟教授三人入选交叉学科领域的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人居学院程海教授入选地球科学领域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科睿唯安(Clarivate)最近公布了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西安交大共4名教授入选。其中,能动学院郭烈锦院士、理学院丁书江教授、材料学院马伟教授三人入选交叉学科领域的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人居学院程海教授入选地球科学领域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2018年1月19日,爱思唯尔发布2017年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1793名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学者入选。我校3位教授继2016年后再次入选,入榜学者总数并列全国第78位。3名入榜教授为数学学科入选者、理学院蒋达清教授,物理学和天文学学科入选者、理学院孙道峰教授,免疫和微生物学学科入选者、原化学工程学院党宏月教授。
2018年1月15日,教育部在京召开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推进会,宣布首批共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我校24门课程入选,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二。我校被认定的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均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至少完成了两期教学活动,课程质量高、共享范围广、应用效果好、示范性强,涉及的学科包括哲学、医学、文学、历史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法学。
2016年3月23日,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自主研制的“全天信息采集系统”,在中国南极中山站安装完毕并正式投入使用。该套系统具有耐低温、自动除雪除霜等适应南极气候的性能,完全实现无人值守运行。全天信息采集系统将首次对中山站的云量、晴天数和天光背景进行观测研究。目前,全天信息采集系统实时采集的南极中山站全天图像已面向公众开放。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和泰国国家天文研究所联合共建的中泰70公分全自动望远镜近期建成(如图一所示),并投入使用。该望远镜位于云南天文台丽江高美古观测站园区内,主要的科学目标是发挥丽江观测站良好的大气观测条件和地理位置优势,对南天区变源进行长期监测。研究其形成、活动、爆发与演化进程,并以变源天体为探针系统搜寻恒星系统中的黑洞和褐矮星等特殊天体。
自着陆器“菲莱”于2014年11月在彗星“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Churyumov-Gerasimenko)表面着陆后,迄今马普太阳系研究所的专家们借助COSAC仪器共检测出16种化合物。许多物质被认为糖或氨基酸合成的关键物质。《科学》杂志于2015年8月7日发表了8篇文章,公布首批测量数据,可帮助进一步推断彗星的表面特征。德国宇航中心的研究人员下步还将详细重塑登陆的整个过程。
对流层延迟是高精度GNSS导航定位的重要误差源。本研究利用IGS站提供的高精度对流层天顶延迟时间序列和NCEP大气资料进一步研究了全球及中国区域对流层天顶延迟的时空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NCEP资料建立了无需地面实测气象参数且同时顾及经、纬度差异的全球对流层天顶延迟IGGtrop模型。IGGtrop模型在全球125个IGS站的平均误差(bias)和平均中误差(rms)分别为-0.8 cm和4....
利用贵州喀斯特地区的洼坑作为望远镜台址,建造世界第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冠状主动反射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的重大科学工程正稳步推进。这是记者2010年10月8日从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和贵州省科技厅向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一行介绍该项工程进展情况时了解到的。
2010年2月5日,中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子午工程经理部在北京主持召开了子午工程研究与预报系统八个标准规范的评审会。来自中国科技大学、中国气象局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所、中科院地质与地球所、中科院空间中心等单位的专家参加了评审,会议由子午工程总工程师王赤主持。 子午工程研究与预报系统的标准规范包括《子午工程数据共享和管理办法》、《子午工程空间探测实施规范》、《空间天气应...
像放风筝一样放卫星!像捕鱼一样捕捉太空的微尘或垃圾!这听起来似乎有点“科幻”,然而科学家在绳系卫星编队等方面的研究,也许用不了多久就会让这一切变成现实。
在天文和其他科学研究领域内,大面阵CCD照相机已被广泛应用。照相机快门是大面阵CCD照相装置中的一个关键部件,对于有特殊要求(如大孔径、高分辨、高速度)的照相机,快门的作用至关重要。
  2009年11月8日,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脉冲星计时与导航应用”课题组的陈鼎研究员和蔡宏兵博士联合国家天文台乌鲁木齐天文站和上海天文台的相关研究人员,利用相距3250公里的乌鲁木齐天文站和上海天文台直径为25米的射电望远镜成功地对脉冲星J0953+0755和J1939+2134进行了VLBI相位参考观测。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