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国际政治学”相关记录1020条 . 查询时间(0.716 秒)

在大国战略竞争长期化、地缘政治冲突影响持续外溢、特朗普政府对外政策具有较大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中国周边外交需要根据形势变化调整和优化策略选择。
4月8日至9日,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系统总结新时代以来中国周边工作的成就和经验,科学分析形势,明确今后一个时期周边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思路举措,强调要聚焦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努力开创周边工作新局面。此次会议的召开,对中国周边外交及国际关系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赴新疆理工学院开展合作交流(图)
新疆 理工学院 区域国别
2025/4/14

应越南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林、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主席梁强邀请,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4月14日至15日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
中央周边工作会议指出,要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以建设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五大家园”为共同愿景,以睦邻、安邻、富邻、亲诚惠容、命运与共为理念方针,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的亚洲价值观为基本遵循,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主要平台,以安危与共、求同存异、对话协商的亚洲安全模式为战略支撑,携手周边国家共创美好未来。
2025年4月9日,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第九届峰会在轮值主席国洪都拉斯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峰会致贺信。

周边是中国安身立命之所、发展繁荣之基。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无论从地理方位、自然环境还是相互关系看,周边对我国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懈追求的总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强有力的工具支撑和完善的机制保障。作为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核心国际公共产品供给,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构成了践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重要经济基础。面对新形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迫切需要坚实的经济基础与高效的经济合作框架,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因此被赋予全新的发展内涵与改革使命,承载着践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奠定坚实经...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不断加剧,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不断为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注入更多确定性,充分彰显为人类谋发展、为世界谋大同的天下情怀与大国担当。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契合人类共同发展需求,着眼全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福祉,站在人类前途命运高度,将各国前途命运联系起来的重要理念。
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具体实践以及践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一大创举,构建双边命运共同体开创了国家间合作的新型关系。近年来,构建双边命运共同体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在于它契合了当代国际政治的现实需要,具有坚实的国际政治现实基础。
2025年4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印度总统穆尔穆互致贺电,庆祝两国建交75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