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 >>> 应用经济学 >>> 农业经济学 >>> 土地经济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土地经济学相关记录31条 . 查询时间(5.637 秒)
大豆作为我国重要的战略性经济作物,在保障粮食安全、支撑食品加工产业发展和满足畜禽养殖需求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当前国产大豆存在单产水平偏低的核心问题,导致我国大豆供给严重依赖进口(主要来自美国、巴西等国),这不仅使我国在国际大豆贸易体系中处于被动地位,更对国家粮食安全构成潜在风险。因此,通过科技创新大幅提升大豆单产水平,已成为破解我国大豆产业困境、实现供给安全保障的首要任务。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其碳储存能力与土地利用方式密切相关。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影响土壤碳和氮的动态,而土壤团聚体是影响土壤有机碳(SOC)的核心机制,尤其是大团聚体通过物理和化学机制保护SOC。土壤球囊霉素相关蛋白(GRSP)直接贡献于土壤碳库,并在碳储存和团聚体稳定性中起关键作用。然而,同一环境条件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GRSP积累的影响研究不足,GRSP在团聚体中的分布及其对SOC的作用仍...
基因组学和实时PCR技术,分析了野生稻与栽培稻根际微生物群的功能差异。研究发现,野生稻根际微生物组固氮基因丰度显著高于栽培稻。为进一步验证,将野生稻和栽培稻的根际微生物悬液移植到土壤中,发现无论种植野生稻还是栽培稻,野生稻根际微生物悬液培育的土壤固氮酶活性都是最高的,揭示了野生稻根际微生物能够高效利用空气中氮气的潜力,减少对化肥的依赖。
2022年11月2日,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外交部等单位组成的中国代表团线上参加《减少土地退化和加强陆地栖息地保护全球倡议》指导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讨论《倡议》工作计划。此前,中方已就会议相关内容与主办方《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进行双边会晤。中方表示,《倡议》提出“到2040年将退化土地减少50%”的愿景,并阐述实现愿景的4项支柱行动,对国际社会共同落实《倡议》具有较好指导作用。中国作为《倡议》...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国际农业经济与贸易创新团队助理研究员钱宸博士与瓦赫宁根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学者合作,研究揭示了农地产权的认知安全和情绪安全的相互作用关系和农民性格特质等因素对地权安全感知程度的影响,为完善农村土地制度提供了重要参考。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Land Use Policy》。
2021年3月1日,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公布2020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教高函〔2021〕1号),我校申报的兽医公共卫生、土地科学与技术、食品营养与健康、社会政策四个专业全部获准增设,尤其是兽医公共卫生、土地科学与技术、社会政策三个专业均为“目录外新增审批本科专业”,是学校扎实推进新农科建设的重要举措,且具有重要的引领意义。此外,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专业、中兽医两个专业...
近日,江苏省教育厅办公室发文公布了首批江苏省本科优秀培育教材名单,确定了首批江苏省本科优秀培育教材299部,我校有10部教材入选,其中7部教材获省里推荐参加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评选。
近日,地理资源所龙花楼研究员受邀撰写的学术专著“Land Use Transitions and Rural Restructuring in China”在Springer出版。该书是龙花楼研究员对其近年来在土地利用转型与乡村发展研究方面取得成果的梳理总结,共563页,含166幅插图,其中彩图146幅。全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土地利用转型,第二部分为乡村重构,第三部分为土地利用转型助推的乡村...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博士后刘昭阳获得剑桥大学土地经济系教职。刘昭阳博士于2016-2018年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为徐晋涛教授,研究课题为发展中国家生态服务价值评估。刘昭阳博士在站期间的部分研究工作已经发表在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
美国当地时间4月17日,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AAAS)公布2019年新入选院士名单,12位华人入选,其中包括我校校友程亦凡和陈晓红。程亦凡当选领域为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和分子生物学,他是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系教授,霍华德·修斯医学研究员(HHMI)。1978年进入武汉大学物理系,1991年获得...
近日,2019年度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结果正式公布,经专家评审、面向社会公示和奖励委员会审核,共有519项成果获奖,一等奖98项,二等奖155项,三等奖259项,成果普及奖7项。我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共有12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7项,获奖总数较上届增加5项。获奖成果分布情况为:管理学院4项、人文与经法学院4项、马克思主义学院4项。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
为加强我国土地生态学学术交流,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以及自然资源统一管理与国土空间规划的新需求,推动全国学界同仁国土科技协同创新,拟定于2019年9月中下旬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第三届中国土地生态学学术研讨会”。会议报名及学术论文征集工作已经启动,热烈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土地科学、生态学、地理学、环境科学、公共管理、城市与区域规划等领域的科技工作者踊跃参会和投稿。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我校首次获得一等奖,取得历史重大突破。本次我校共有2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智能化环境下战略型会计人才培养创新》(成果完成人:陈信元,李增泉,朱红军,朱凯,饶艳超)获得一等奖、《国际化与本土化相融合的经济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索实践》(成果完成人:田国强,夏纪军,常进雄,冒佩华,陈旭东,杨有智)获得二等奖。所获奖成果是学校长期...
从5月25日召开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工作推进会上获悉,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启动3年多来,试点工作积极有序推进,形成了一些可复制、可推广、利修法的制度性成果。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积极稳妥推进,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作制度和政策体系,社会和市场对于入市集体土地的接受程度逐步提高。
基于土地利用与乡村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西安,2016年8月17-20日)论文交流的成果,在“Land Use Policy”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地理资源所刘彦随、龙花楼、李玉恒担任客座主编,精选了31篇学术论文辑成专刊“Land use and rural sustainability in China”,近日正式出版。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